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新闻 > 数字图书馆

“CCF历史记忆”技术论坛@CNCC | 数图回看

阅读量:190 2021-10-31 收藏本文

导读CNCC2020举办之后,经现场听众评价、论坛委员会专家评审,“CCF历史记忆”技术论坛评选为10大优秀论坛之一。本期数图专题带你一起回顾“CCF历史记忆”技术论坛相关报告。进入数图,CCF会员免费观看。


中国计算机事业发展60多年来,老一辈计算机事业开拓者们研制了大量计算机、基础软件和应用系统。为了更好的保存中国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珍贵历史物件,CCF实施“CCF历史记忆认定”计划,并由CCF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负责开展。通过挖掘国内的珍贵计算机物件,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留下宝贵的历史记忆。

报告:【记录共和国科技发展历程】
图片

讲者:张黎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副主任、教授

简介: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协牵头、联合12部委共同实施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首要任务是对共和国科学技术专家的个人历史资料进行抢救式收集和整理。十余年来,这项事业笔耕不辍,历久弥新,不仅成果斐然,还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作为采集工程的首席专家,报告人将回溯十年采集的工作机制和方法,阐释采集工程的文化内蕴、思想内涵,特别是结合本次“CCF历史记忆”的主题,就科学家资料的整理、研究与展示提出若干建议。


报告:【东方红卫星轨道测控和第一次远程数据传输】
图片

讲者:徐祖哲 中国计算机史资深专家、北京信息产业协会创会秘书长

简介: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地面观测工作提前五年开始准备。在国防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数学所的刘易成创造性地提出并推导了“多站多普勒测定卫星初始轨道方程”,经过总体组、中科院计算所、紫金山天文台等论证,方案通过审定,405工程组对初轨计算及改进,东风发射中心完成了实测联调、三台计算机八地远程联试和实测演练。正式发射卫星时,雷达接收的数据从60万民兵护卫的数千公里明线线路传输到基地,14分16秒后东风计控中心计算出实际初轨。科学家、科技人员、部队和技术工人成功保障了首次卫星发射和中国第一次远程数据传输与轨道测控。


报告:【博物馆在计算机科技领域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图片

讲者:赵轲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博物馆主任

简介:电子科技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综合性电子类博物馆,是全国工业博物馆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秉持“为未来收藏今天”的理念,共收藏了记录电子科技发展的藏品1.4万余件/套。此次报告将依托电子科技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历程,探讨博物馆在计算机科技领域物质遗产的寻觅和保护,介绍博物馆依托平台优势,用新方法、新技术对计算机领域物质遗产内涵进行挖掘,让物质遗产“活”起来,发挥教育和科学普及的意义。


经CNCC2021组织机构以及主办方研究决定, CNCC2021确定延期至2021年12月16-18日举办,地点仍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今年CNCC大会主题是“计算赋能加速数字化转型”。今年的特邀嘉宾包括ACM图灵奖获得者John Hopcroft教授和Barbara Liskov教授,南加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空间研究所Yolanda Gil教授,陈维江、冯登国、郭光灿、孙凝晖、王怀民等多位院士,及众多深具业内影响力的专家。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