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新闻 > CNCC

关于为什么被“卡脖子”的一点粗浅认识-唐卫清

阅读量:1147 2020-11-24 收藏本文

“卡脖子”这个词最近一直很热,各行各业都在议论。在已经结束的CNCC大会中,“卡脖子”也是热门议题,相关报告的观看人数都很多。2020年CNCC的战略合作媒体量子位针对大会相关议题进行过深入报道(被「卡脖子」的尖端技术该如何前行?刘明张亚勤等院士大咖为你解惑),CCF副秘书长唐卫清也提到过中国芯片被卡脖子的可能不止“光刻机”:芯片制造产业链长,涉及130多种装备、5大类500多道工艺、7大类530种材料,一环被卡,整体就会被卡。关于中国芯片被卡脖子的可能不止“光刻机”!中国芯片发展出路在哪?卡脖子的不止“光刻机”。本文则是他的另外一篇关于为什么被“卡脖子”的思考,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目前CNCC回放视频已经上传,参会人员可通过回看观看CNCC期间论坛,进入CNCC官网(https://cncc.ccf.org.cn/)→大会日程→选择想看的会场(主会场或分会场及专场)→选择报告→在讲者头像下和名字后均有回放(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观看)。

  

640

上午大会分两部分:特邀报告和大会报告


也可扫码进入观看页面


如果是未购票人员,则需要登录CNCC官网(https://cncc.ccf.org.cn/),点击右上角观看回放,完成购买线上票,才可以观看回放。

  

640

购票页面,需先注册


近来,“卡脖子”这个词一直很热,不仅相关专业人士在热议,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究其原因,是因为不少领域确实被“卡”了,而且被“卡”得很难受,如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制造设备等。

640

刘明院士CNCC期间《集成电路的创新与发展》特邀报告观看人数众多


本人从1995年开始一直从事工业软件工作,具体是流程工业设计和施工软件,后来延伸到流程工业管理,做了一部分工作。流程工业软件,涉及流程工业相关的工艺、管道、建筑、结构、支吊架、暖通、电器、上下水等20多个专业,从策划、设计、施工,再到运营管理、改造等,覆盖面很广。流程工业的设计软件方面,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我国20世纪80年代有一定投入,但真正起步是在20世纪90年代,也就是我们进入时,正好处于起步状态。


刚刚起步时,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工业软件种类太多了,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开发出来,只能一个一个开发。当我们1997年完成第一个流程工业管道设计软件开发时,面临的问题是和国外的同行相比,我们太小了,就像蚂蚁和大象相比,所以我们必须要长大,必须要使产品线更加完善。这个困境一直持续到2009年,算起来整整14年的持续投入,我们的产品线扩大到了21个产品(一些产品功能还不太完善),在国内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竞争力,也让竞争者有了一定的压力。这个时候,我们面临的困难不是像想象中那样减少了、减弱了,而是更多了、更大了。一是持续14年的投入,从事该项业务的技术人员收入一直不高,而且因为面临更多、更大的困难,使不少骨干产生了动摇。二是竞争者感觉到压力后,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竞争措施,如高薪挖人、针对性的低价策略等,加剧了竞争。三是国内的软件产业环境对于工业软件特别不利,其中最麻烦的是盗版软件的泛滥。2009年我们到国内某个著名网站查询我们的产品,发现了45个销售盗版我们软件的账户,每套软件售价200~600元,而正版的软件整套价格在50万元以上;另外不少小型设计单位通过购买2套、使用多套的方式。我们当时分析,盗版的数量比我们正式销售版本数量远超十倍。盗版使得我们收入无法增长,反过来使得持续投入不足,使得软件功能和质量方面的追赶进度不如人意,竞争力下滑。四是软件供应链方面的问题,工业软件属于应用层软件,需要有图形平台、CAD平台的支撑。我们软件一开始是架构在国外平台之上的,但做好了移植到国产平台上的一切准备。但从1998年开始,一直到2012年,我们一直没有找到性能上能够支持我们软件的平台。到了2012年,经过反复斟酌,我们下决心自己做平台。但这又加重了财务压力,也导致应用软件的投入下降。五是当时国家层面不太重视工业软件,其中有一段时间不再支持工业软件发展,幸亏这种情况目前得到了纠正。六是人才培养体系漏洞,大学的培养体系关注热门专业,工业软件开发人才供应越来越少,无法满足领域发展需要。


从我的经历来看,我认为目前一些“卡脖子”技术或产品不是做不出来,而是做出来之后要能够生存和发展。要想发展好,除了国家层面的重视之外,至少还需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政府层面要改进支持方式,仅仅给经费会吸引一些投机者滥竽充数,导致真正从事“卡脖子”业务的单位得不到支持;另外,被“卡脖子”的领域,往往不是一个点被“卡”,需要有系统的支持。二是应该加大打击盗版力度,增加开发者收入,进而使其能够加大持续性投入,加快发展速度。三是要对恶性竞争(如针对性低价倾销等)加以治理,让国内单位面对恶性竞争时,能够让他们找得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四是梳理人才培养体系,要为“卡脖子”技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合格人才。五是应用单位要对国内的这些产品有一定的宽容,相信产品会越用越好,在满足底线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支持他们。


以上只是根据个人经历的一些事情所做的粗浅思考。CCF对“卡脖子”问题也十分关注,今年的CNCC上,有多个大会报告和技术论坛探讨“卡脖子”问题,内容涉及芯片、体系结构、基础软件、第三代人工智能等诸多方面,相信CNCC上专家的真知灼见会远远超越我的认识。

640

CNCC大会报告嘉宾


关注“卡脖子”问题的专业人士,如想观看CNCC中相关报告,可以到CNCC网站(cncc.ccf.org.cn)上查看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