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聚焦

CNCC论坛分享 | 第三届智慧金融论坛

阅读量:109 2023-11-01 收藏本文

2023年10月26-28日,2023中国计算机大会(以下简称“CNCC2023”)在沈阳召开。大会以"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数字中国建设"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开幕式、特邀报告、大会论坛和技术论坛等。


图片


27日下午1点30分至5点30分,CNCC2023第三届智慧金融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沈阳皇朝万鑫酒店6层-8会议室举办,论坛由CCF高级会员、CCF大专委执委,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敖翔担任论坛主席,九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曹政担任共同主席。作为大会130个技术论坛之一,有超过200位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观众齐聚现场,共同交流。


论坛以“AI大模型驱动的金融创新”为主题,邀请北京澜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周明、恒生研究院院长/恒生电子首席科学家白硕(王昊奋 代)、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助理教授李佳、西南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导赵琳和蚂蚁集团高级算法专家刘子奇,分别就“大模型技术在金融场景中的应用挑战”、“语言大模型与其他数据模态、其他机器学习方法的结合”、“如何防范大模型的普及给金融领域带来的新型风险”、“大模型是否会给金融领域带来巨大的范式变革”等议题展开分享与交流,并以圆桌论坛形式针对大模型在金融场景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及问题展开研讨,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模型助推金融创新,同时保障大模型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领域的融合创新、可持续发展。论坛报告及圆桌讨论环节由敖翔主持。


图片

 (图为CNCC2023第三届智慧金融论坛现场实况)


报告分享

  

周明题为《金融大模型的进展和挑战》的报告,介绍了金融大模型的进展以及孟子金融大模型的实践经历,归纳了目前金融大模型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从基座大模型到行业大模型到场景业务模型再到AI Agents的实践路径,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片

 (图为周明演讲实况)


李佳题为《图数据预训练与提示学习》的报告,介绍了基于子图模式的提示学习及提升图神经网络多任务学习的方法,并展望了图数据大模型未来发展及如何与金融风控、金融安全相关应用结合。

 

图片

(图为李佳演讲实况)


赵琳题为《金融科技背景下系统性风险防范:发展基于社会计算的多模态信息融合监管技术》的报告,介绍了基于社会计算的多模态融合监管技术,探究了通过整合多模态信息源,进而支撑防范系统性风险精准决策的方法。


图片

 (图为赵琳演讲实况)


刘子奇题为《知识增强的机器学习在蚂蚁金融场景的应用》的报告,介绍了AI大模型和知识图谱(KG)等知识对工业界场景的价值,并从KG增强预训练任务、KG增强LLM和LLM&KG增强的机器学习任务三个角度,展示了蚂蚁集团金融场景的应用案例。


图片

 (图为刘子奇演讲实况)


白硕(王昊奋 代)题为《大模型垂直领域落地的路径和技术挑战》的报告,介绍了大语言模型面临的数据安全、内容可控性、业务连续性及成本等方面挑战,提出并探讨了国产大模型的替代方案和行业能力中心建设的策略。


图片

 (图为王昊奋演讲实况)


Panel 环节 


报告分享环节后,论坛主席及所有讲者就“模型可信和可控”、“数据隐私和安全”及“金融创新未来趋势”三个话题展开讨论。


曹政认为,应充分利用现阶段大模型先进的技术手段,从高噪声的金融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微弱信号,进而让大模型变的更加可信可靠。在数据安全方面可以从源头进行数据脱敏。在未来的发展中,大模型应首先着力打破数据孤岛困境,同时做好基础模型研究,大幅提升计算效率。


李佳认为,金融业务场景对数据加密性要求极高,可以利用联邦学习对数据主体加密。大模型的知识理解基于梯度优化,天然不稳定、不安全、不可解释。未来可以通过将大模型和符号逻辑结合能够接近人的思维方式,从而增强模型的可解释性。


赵琳认为,大模型预测方面,需在场景端进行优化和细化,通过融合人类专家的经验,以更合理使用模型增强模型的可信性。在数据安全方面,需优化法制环境,保护数据主体的利益。金融数据共享可能性很低,未来五年,大模型在金融场景中的应用可能依旧停在客服等非核心业务场景,行业专家经验挖掘和融合将是未来大模型比较好的发展方向。


刘子奇认为,金融是极度知识密集型的行业,现阶段借助大模型生成数据摘要、表格总结等,协助专家、从业人员进行分析的基础工作是个可行的方式。数据安全方面,可以在处理数据时过滤掉敏感数据,或从技术角度设计对抗样本的方法。未来,大模型具备使用工具的能力后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王昊奋认为,大模型的可控问题可以通过具体要求,进而约束输入输出形式。而可信问题可以通过链接输出结果的来源和证据链的方式实现溯源。数据安全层面,可以通过规定流程实现非技术层面的管理,在技术层面可考虑低成本模型对数据分层分级加密管理。未来,可以考虑通过专家知识增强金融大模型的性能,同时可考虑将外部开源的有效数据加入到私有化部署中,确保数据覆盖的全面性。


图片

 (图为Panel环节实况)


智慧金融论坛已在中国计算机大会上连续举办三届,持续聚焦金融科技领域的尖端创新技术及应用挑战,聚集产学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面向全行业、领域的可行性方案。


智慧金融论坛也将持续关注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期待与各位关心人工智能赋能、使能金融科技发展的各界同仁相约CNCC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