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可穿戴计算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召开
第六届全国可穿戴计算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国际智能可穿戴技术与产业论坛(Wearable2016,会议编号CCF-TC-16-04R)于6月29日至30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浪潮集团承办,CCF普适计算、人机交互专委会协办,产业论坛承办方为我爱方案网。来自美国、加拿大的院士,IEEE Fellow,国家千人学者等全球产学研领袖和专家300余人出席了两天的会议,这也是自2001年第一届全国可穿戴计算学术会议后再次在哈工大举办。
Wearable2016开幕上,大会主席、哈尔滨工业大学杨孝宗教授致辞,大会执行主席、哈尔滨工业大学左德承教授主持会议,大会程序主席、电子科技大学陈东义教授介绍了十五年前第一届全国可穿戴计算学术会议在哈工大召开的情景。陈东义认为可穿戴是对人类能力的增加,未来人机共生,人与机器协同工作。可穿戴计算未来的方向是身体传感网络,智能织物,蓝领计算等。增强现实是对人类大脑的增强,不是仿真,他还介绍了全球可穿戴领域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
美国国家工程院士Daniel P.Siewiorek教授在会上作了’Lessons from Wearable Computing and Beyond’的精彩报告,并与现场的专家精彩互动。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国际纺织学会主席和电子织物专家陶肖明向大家介绍了智能织物的创新应用,“具有传感、伺服、自适应、通讯和学习功能的纺织结构即为智能纺织,而在纤维的表面和中部建立纳米或微纳米结构,达到交互功能的织物为交互性织物。”他分析了智能纤维的结构和未来发展前景,特别是基于纤维结构的可穿戴能源技术。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真研究所、苏州能斯达科技有限公司CEO张珽研究员分享了全球领先技术:柔性纳米仿生电子皮肤在可穿戴的应用。
北京市VR仿真与可视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汪国平教授分享VR的创新应用,他同时指出,VR技术现在是从专业应用走向大众应用,未来将改变人的行为方式,对游戏、国防军事、旅游与体育行业等都有影响;
易瞳科技CTO艾韬谈智能眼镜&数字视觉, 形象定义了AR和VR的区别。
推荐内容
More >>>- · 【面向社会征集】2023年度“CCF企业数字化发
- · 企业级研发效能提升实践案例 | TF125回顾
- · CNCC 2023论坛分享 | 开源指数——探索学术评
- · CNCC论坛分享 | 大模型驱动网络安全新未来
- · CNCC论坛分享 | 大模型全面革新推荐系统!产
- · CNCC2023论坛分享 | AI + 辅具:语音,一座沟
- · CNCC论坛分享 | 第三届网络生态治理论坛——
- · 2023年度“CCF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初评结
- · CCSP铜奖说 | 北师大宋泰霖:“寒门”也能出
- · CCSP2023优胜高校谈 | CCSP在苏州大学
- · CCSP金奖说 | 中山大学梁励:从NOIP到CCSP编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