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新闻 > CNCC

感知通信融合:挑战与机遇 | CNCC论坛分享

阅读量:563 2022-12-27 收藏本文

2022年12月10日,CNCC2022“感知通信融合:挑战与机遇”论坛在线上成功召开。


图片


本次论坛由CCF普适计算专委主办,邀请到来自学术界(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工业界(华为、OPPO、微软)的五位知名学者分享感知通信融合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探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CCF普适计算专委会主任张大庆教授以论坛主席身份出席并做了论坛致辞。南京大学教授、CCF普适计算专委会秘书长谢磊教授作为论坛主席共同主持。特邀讲座嘉宾包括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ACM/IEEE Fellow邱锂力教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IEEE802.11bf标准委员会主席韩霄博士;OPPO研究院智能通信实验室负责人刘得煌博士。五位资深学者带来了高水平的报告。


图片

论坛主席张大庆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张大庆教授系统介绍了通信感知一体化设计中面临的十个工程和理论问题,团队对这些问题进行的探索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张大庆教授首先介绍了利用泛在无线信号进行感知的优势,以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6G)的需求,指出感知通信一体化是未来无线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张大庆教授结合自身团队多年来的研究经历,总结提出了基于CSI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所面临的十个关键实践和理论问题,剖析了相应的挑战并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思路,并分享了多个利用泛在无线信号进行感知的具体应用。张大庆教授的报告为通信感知一体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支撑和系统探索经验,值得领域研究人员借鉴,期望激发更多研究者一起参与通信感知一体化的研究。


图片
图片
北京大学张大庆教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韩霄博士作了题为“通信感知一体化:从Wi-Fi到6G”的特邀报告。韩霄博士以WiFi和6G为切入点,介绍了ISAC的基本定义、典型应用、标准化、基础理论,并针对波形/序列设计、多频段、网络感知、感知辅助通信、安全与隐私、基于CSI/雷达的信号处理、信道模型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享和探讨。此外,韩霄博士还分享了一些ISAC相关的业界信息和进展,并提出了一系列关键问题供大家共同探讨。


图片
图片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韩霄博士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邱锂力教授作了题为“将感知服务于5G通信”的报告,她在报告中展示了利用延迟多普勒域表示来准确提取和预测多径特性的模型,提出使用延迟多普勒域中的脉冲作为导频来估计多径参数,并将多径信息应用于预测无线信道的方法,为高速移动物体的多径估计提供了比传统预测模型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领域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图片
图片
微软亚洲研究院邱锂力教授


南京大学谢磊教授以“基于新模态的通感融合技术”为题,分享了在“通信感知一体化”愿景下开展的基于射频、音频、视觉信号等新模态的感知通信融合的研究工作。该报告从当前智能终端上常见的通信与感知模块出发,介绍了“基于射频信号实现语音振动感知”,以及“基于光学摩尔纹实现超高精度位姿感知”的通感融合技术,通过充分探索信号域和感知域之间的关联性,实现通信和感知的协同与融合,给领域同行带来了深刻而独特的启发。


图片
图片
南京大学谢磊教授

OPPO研究院智能通信实验室负责人刘得煌博士详细介绍了通感融合的概念,围绕感知对象、感知特征、通感系统、通感应用四个关键要素分享了OPPO在通感融合技术上的一些思考与实践。刘博士从通信辅助感知和感知辅助通信两个角度切入为观众展示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应用,并从通感一体化、多设备协同感知、多模态融合感知、认知网络服务四个方面总结了对通感融合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以及实现通感融合所面对的挑战。


图片
图片
OPPO研究院刘得煌博士

“感知通信一体化”通过共享相同的频谱、信号、硬件等,将无线感知和通信以互惠共生的方式融合为同一个系统,将成为未来WiFi、6G等无线通信网络的主要设计特点,也将在智慧家居、智慧医疗与养老、自动驾驶、新型人机交互等领域提供众多的应用前景。本次论坛首次在CNCC大会上,充分研讨了当前“感知通信一体化”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关键核心技术、系统平台构建与示范应用案例,将助力感知通信一体化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以及产业化应用落地,进一步加强学术界与工业界在无线感知技术等领域的学术交流,为相关领域研究者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