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中国计算机大会的技术论坛,值得一谈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的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已经连续举办了17届,一届比一届规模大,一届比一届有意思。
我从2007年开始参加CNCC,并进一步参与组织CNCC的。一开始作为志愿者参与,2017年后担任CNCC的组委会主席,之后每届都担任组委会主席,可以说是看着CNCC发展起来的。自2016年开始,每届CNCC大会的规模基本上会增长1000人,2019年达到8000人高峰(不计线上免费收看大会直播人数)。2020年因疫情影响采取了控制人数的办法,整体购票参会人数也超过了7000人,其中6个城市会场现场参会人数达4400人,线上购票参会人数超过2600人(不计收看免费视频人数)。
大会规模的逐年攀升,除了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外,还和大会安排的技术论坛数量、范围、质量逐年不断突破和推陈出新有关。2021年,CCF根据大会在深圳召开的情况,提出了本届大会规模超过1万人的目标(没有疫情防控要求的情况下),这就要求本届大会的技术论坛必须超越过去。
按照惯例,CNCC的技术论坛主要由专业人士提出申请,少量由大会论坛委员会策划,邀请合适的人进行组织。没有想到的是,本届提出申请的数量超过了140个,质量也很不错,基本上不需要论坛委员会再进行策划安排,在此要感谢所有关心支持CNCC的专业人士。2021年8月8日,经CNCC2021论坛委员会评审,通过了108个技术论坛,涉及学术、技术、产业、教育、科普等方面共计32个方向,如下图所示。
CNCC2021技术论坛的32个方向
随后几天,论坛委员会又陆续批准了3个技术论坛申请,使技术论坛数量增加到了111个,远超往届CNCC的技术论坛数量,技术论坛具体见下面附表。
CNCC2021论坛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唐杰教授表示,本届大会的技术论坛将给参会者带来两个维度的收获。一个维度是,着重为参会者带来理论、算法和应用三方面的不同体验,无论参会者是对理论还是对算法和应用感兴趣,本届大会都分别设有对应的论坛;另一个维度是,产业界和学术界的结合,此次 CNCC2021专门组织了产业界、产学结合的论坛,比如数字化转型峰会、CTO峰会的论坛等。
为保证论坛的高质量,在整个组织过程中,大会项目组和论坛委员会专家对往届情况做了很多调研,整理出40多个往届优秀技术论坛的组织者,并逐一邀请了这些论坛的组织者在本届大会上组织技术论坛。同时对提交的申请的审核也较以往严格,申请表中信息不全、明显有瑕疵的申请基本上不给予通过;与专委相关的,让专委来组织,没有与专委挂钩的,帮助论坛申请者加强专家力量;审核中不仅评价了论坛内容,还对讲者信息进行了评价,力求论坛优中选优。
本届大会的技术论坛,紧紧围绕“计算赋能加速数字化转型”这个大会主题,有相当多的方向和主题直接相关,如数字化转型、计算+、智慧城市等等,其余大多数技术论坛,和主题也紧密相关,是计算赋能的基础。本次大会在开源、教育、数字化转型、计算+等方面,技术论坛数量有较大增长,说明业界对此的重视,值得参与。
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范围、质量角度,本届大会的技术论坛都超过了往届,这些技术论坛将为参会者带来学术、技术、产业、教育、科普等方面的全方位体验,任何一个计算领域的专业人士,基本上都能在其中找到兴趣点,这也预示着本届大会将会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参加。据大会组委会介绍,如果不考虑疫情突发因素,本届大会人员规模预计将会超过1万人。
本届 CNCC将于10月28-30日在深圳举办,大会报名网站(cncc.ccf.org.cn)已经开通,欢迎专业人士前往报名。
附:技术论坛详细列表
序号 |
论坛 主题 |
论坛 主席 |
所在 单位 |
数字化转型 |
|||
1 |
"计算+行业"数字化发展峰会 |
刘湘雯 |
阿里巴巴集团 |
2 |
安全护航数字化转型 |
严明 |
CCF计算机安全专委会 |
3 |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大数据技术赋能智能制造 |
王建民 |
清华大学 |
4 |
大数据推动数字化转型 |
陈恩红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5 |
工业互联网赋能数字化转型:前沿技术与未来方向 |
任磊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6 |
知识图谱赋能数字化转型 |
林俊宇 |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7 |
迎接数字化转型的安全挑战 |
韦韬 |
蚂蚁集团 |
计算+ |
|||
8 |
计算艺术论坛 |
李小兵 |
中央音乐学院 |
9 |
计算法学研讨会暨计算法学行业分会成立 |
季卫东 |
上海交通大学 |
10 |
科学计算与艺术呈现 |
徐迎庆 |
清华大学 |
11 |
医学人工智能 |
吴健 |
浙江大学 |
12 |
第八届智慧医疗健康论坛 |
邢春晓 |
清华大学 |
13 |
智慧医疗研究新进展 |
邬向前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4 |
“数智金融,开放共赢”智慧金融论坛 |
敖翔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15 |
人工智能与智慧司法:技术与展望 |
赵铁军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人工智能 |
|||
16 |
大型预训练模型商业应用的前景与挑战 |
李世鹏 |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
17 |
大规模预训练模型 |
刘知远 |
清华大学 |
18 |
多任务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技术与应用论坛 |
袁春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19 |
游戏AI平台及算法 |
李文新 |
北京大学 |
20 |
人工智能在超大规模科学计算领域的应用探索 |
刘鑫 |
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1 |
下一代演化计算发展趋势 |
姚新 |
南方科技大学 |
22 |
宽度学习能否成为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的下一个热点? |
王昌栋 |
中山大学 |
23 |
可信智能系统:机理、技术与未来 |
王伟 |
北京交通大学 |
24 |
人工智能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
赵鸿冰 |
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知识图谱 |
|||
25 |
事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 |
刘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6 |
知识为意,图谱为形--基于图机器学习的知识推理 |
叶杰平 |
贝壳找房 |
自然语言处理 |
|||
27 |
复杂交互场景下的自然语言理解 |
周国栋 |
苏州大学 |
28 |
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前沿与产业发展 |
万小军 |
北京大学 |
计算机视觉 |
|||
29 |
视觉--从人到计算机 |
王甦菁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30 |
多模态语义理解 |
吴飞 |
浙江大学 |
31 |
5G时代的三维视觉技术 |
章国锋 |
浙江大学 |
32 |
智能视觉计算与应用 |
陈胜勇 |
天津理工大学 |
智慧城市 |
|||
33 |
第四届智慧城市与城市计算论坛 |
郑宇 |
京东集团 |
34 |
时空智能与智慧城市 |
王森章 |
中南大学 |
机器人 |
|||
35 |
海洋机器人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挑战 |
钱辉环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36 |
仿生机器人实际应用的前景及发展 |
庞建新 |
优必选 |
云计算 |
|||
37 |
云原生技术应用与发展 |
杨毅 |
滴滴出行 |
38 |
SRE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研讨 |
王钧 |
中关村人才协会 |
泛在计算 |
|||
39 |
泛在智能感知前沿论坛专场 |
张大庆 |
北京大学 |
40 |
泛在感知与无线智能 |
何源 |
清华大学 |
边缘计算 |
|||
41 |
云边协同的智能存算融合技术与系统 |
舒继武 |
清华大学 |
42 |
绿色边缘计算与智慧能源 |
胡清华 |
天津大学 |
43 |
边缘计算技术与运营商应用 |
郭得科 |
国防科技大学 |
量子计算 |
|||
44 |
量子计算 |
孙晓明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群智计算 |
|||
45 |
“东数西算”时代的云网智能协同技术 |
苏金树 |
国防科技大学 |
46 |
面向服务的群智计算和决策 |
黄建伟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47 |
泛在群智计算系统 |
於志文 |
西北工业大学 |
生物计算 |
|||
48 |
生命在于计算 -- 信息与生物技术融合中算法和挑战 |
张法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绿色计算 |
|||
49 |
绿色低碳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 |
陈勇全 |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
超算 |
|||
50 |
AI与超算融合发展及未来演进之路 |
魏彦杰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51 |
超大规模模型训练超算化的趋势及应用 |
侯宇涛 |
NVIDIA |
52 |
Chiplet关键技术论坛--如何构建片上超算 |
王郁杰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大数据 |
|||
53 |
撞击!企业+高校、智能+制造;工业智能时代来袭! |
杨晓春 |
东北大学 |
区块链 |
|||
54 |
区块链技术前沿与应用 |
金海 |
华中科技大学 |
人机交互 |
|||
55 |
语音对话与听觉前沿技术与社会使命 |
党建武 |
天津大学 |
56 |
多模态人机对话技术——面向未来的智能助手 |
刘海锋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57 |
多模态在人机交互场景下的思考与挑战 |
张晴晴 |
北京爱数智慧 |
58 |
十三五自然人机交互新进展 |
史元春 |
清华大学 |
多媒体 |
|||
59 |
多媒体推理与认知 |
蒋树强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软件 |
|||
60 |
软件自动化:从低代码到无代码开发 |
谢涛 |
北京大学 |
61 |
以数据为中心的系统架构论坛 |
金海 |
华中科技大学 |
62 |
面向人工智能芯片的编程语言和编译器 |
翟季冬 |
清华大学 |
63 |
多域融合的复杂嵌入式软件与系统技术 |
王泉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64 |
实时操作系统与实时网络新技术 |
谢国琪 |
湖南大学 |
65 |
安全程序设计语言 |
贺飞 |
清华大学 |
物联网 |
|||
66 |
物联网智能技术与系统(AIoT)论坛 |
赵峰 |
清华大学 |
67 |
AI时代的车联网技术及安全 |
吴黎兵 |
武汉大学 |
虚拟现实 |
|||
68 |
虚拟现实前沿:虚拟人与元宇宙 |
罗训 |
天津理工大学 |
芯片 |
|||
69 |
智能芯片与系统 |
李东升 |
国防科技大学 |
70 |
可信芯片设计与测试:从物联网芯片到汽车电子 |
闫爱斌 |
安徽大学 |
安全 |
|||
71 |
安全攸关软件设计与验证:技术前沿与工业应用 |
赵永望 |
浙江大学 |
72 |
网络空间测绘——开启网络空间研究新篇章 |
郭莉 |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73 |
探索网络安全新困扰——全加密时代 |
熊刚 |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数据治理 |
|||
74 |
数字服务的监管与治理 |
尹建伟 |
浙江大学 |
伦理 |
|||
75 |
隐私计算技术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还有多远? |
李泽远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76 |
如果人工智能有了人类的情感,你是支持还是反对? |
林俊宇 |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77 |
人工智能生态治理 |
虎嵩林 |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教育 |
|||
788 |
CCF优博的培养与成长 |
陈全 |
上海交通大学 |
79 |
人工智能人才建设与培养体系研讨 |
朱松纯 |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
80 |
“师”、“机”、“生”混合增强智慧教育 |
郑庆华 |
西安交通大学 |
81 |
高中计算教育与大学计算教育 |
张铭 |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82 |
信息技术教育和人工智能新基建在中小学的发展应用 |
李天驰 |
编程猫 |
83 |
计算机类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培养 |
魏晓辉 |
吉林大学 |
84 |
智能医学工程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之路,如何行稳致远? |
许铮铧 |
河北工业大学 |
85 |
ACM/IEEE CC2020对中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启发 |
张铭 |
北京大学 |
开源 |
|||
86 |
CCF开源发展论坛 |
王怀民 |
国防科技大学 |
87 |
基础软件开源探讨 |
阳振坤 |
蚂蚁集团 |
88 |
开源软件带来的机会与挑战 |
王千祥 |
华为公司 |
89 |
开源芯片的软硬件协同敏捷设计 |
裴颂文 |
上海理工大学 |
90 |
“双循环”模式下开源技术发展与开源人才培养 |
顾荣 |
南京大学 |
91 |
开源操作系统生态共建与人才培养论坛 |
杨涛 |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
科普 |
|||
92 |
洞见未来的计算世界 |
王元卓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产学合作 |
|||
93 |
阿里巴巴学术合作分论坛 |
刘湘雯 |
阿里巴巴 |
94 |
华为创新研究计划论坛 |
张文林 |
华为 |
95 |
犀牛鸟青年学者论坛 |
邸欣晨 |
腾讯 |
96 |
盖亚青年学者论坛 |
杨毅 |
滴滴出行 |
97 |
百度松果青年学者论坛 |
李轩涯 |
百度 |
98 |
华为创新研究计划论坛 |
张文林 |
华为 |
综合 |
|||
99 |
CCF CTO Summit 2021 |
王小川 |
搜狗 |
100 |
信息学奥赛中的内卷与双减 |
赵启阳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01 |
第五届中日韩(CJK)适老助残技术论坛 |
陈益强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102 |
计算之美——IT精英女性论坛 |
成秀珍 |
山东大学 |
103 |
“CCF历史记忆”论坛 |
郭得科 |
国防科技大学 |
104 |
现代科技社团组织与管理研讨 |
杜子德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105 |
ARM/GPU 架构CUDA编程入门培训及线上编程体验 |
侯宇涛 |
NVIDIA |
106 |
新形势下科技论文写作与出版 |
金海 |
华中科技大学 |
107 |
科技期刊——助力科研发展、交流与进步 |
艾星涛 |
爱思唯尔 |
108 |
准聘/长聘新土壤,青椒该如何生存? |
夏彬 |
南京邮电大学 |
109 |
智能存储技术论坛 |
吴晨涛 |
上海交通大学 |
110 |
计算性能&能效基准评测与优化论坛 |
钟伟军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
111 |
面向图计算的体系结构和系统软件 |
张宇 |
华中科技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