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新闻 > CNCC

AI+辅具:人工智能辅助残障人士让国家更文明

阅读量:1427 2020-11-04 收藏本文

10月22日,在CNCC2020北京会场,《AI+辅具:让人工智能提高残障人士生活质量》技术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甦菁博士主持下举办的圆满成功。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残联吕世明副主席作为论坛的嘉宾莅临本次论坛。



2020年9月17日,国家领导人在长沙主持召开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国家领导人表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保护好残疾人权益,残疾人事业一定要继续推动。你提到的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我们要高度重视。” 1


人工智能技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文明。王甦菁博士从事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同时作为残疾人的他作为桥梁纽带,首次将“AI+辅具”这一议题隆重地推出来,让计算机科学家们能够切身感受到残障人士的需求,也给了残障人士表达需求的平台。


本次论坛邀请了五位主讲嘉宾,其中,浙江大学、CFF常务理事卜佳俊博士为我们讲述了国内外智能助盲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并以智能助盲眼镜为例说明浙江大学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和成果。



清华大学喻纯博士介绍了清华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构建的智能交互代理系统。智能交互代理系统能通过智能理解、感知和推理来填补视障用户与移动应用之间的交互语义鸿沟,提升信息无障碍交互的可用性。同时还介绍视觉无障碍智能键盘、快速功能访问、免唤醒语音输入等一系列帮助视障人士交互的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文罡博士介绍了视频手语识别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针对视频手语孤立词和连续句子识别,介绍了基于手型建模与数据驱动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及基于多语言手语协同学习方法和跨模态增广学习方法,最后对视频手语识别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除上述三位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外,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李立峰博士则从另一个角度去关注AI+辅具的未来发展方向,他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针对老年人的单纯康养服务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人们对康养需求呈现高、精、准的发展态势。而近年来,“互联网+”时代背景也推动着新型康养模式的变革。发展智慧系统化康养服务新模式,推动智能健康产品的发展与创新将是未来康养互联中的智能辅具支撑的热点。智能辅具应该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最后一位主讲嘉宾,盲人代表、保益互动创始人曹军先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为我们分享了科技为他带来的改变。曹军先生表示,科技成为了打开盲人通往光明世界的钥匙,人工智能、数码产品等智能辅具,让盲人平等的融入社会变成现实。同时,曹军先生也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我们国家在进行人工智能辅具的研发过程中,仍然不能了解残障人士的切身需求,他表示“普通人闭上眼睛所感受到的黑暗,与我们终身置于黑暗中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这句话给在座专业人士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五位讲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辅具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同时也有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和商业界的不同专业人士针对报告进行了发言和提问。王甦菁博士赞成曹军先生所表达的观点正是智能辅具研究中“最痛最痛的痛点”,他认为“研究者不明白残疾人需要什么,残疾人不知道人工智能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因此,我是一个很好的桥梁、纽带”。


在panel环节,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残联吕世明副主席,清华大学金东研究员,中国残疾人信息和无障碍技术研究中心王炜博士以及三位讲者围绕智能辅具研究的问题开展激烈讨论,也引发了现场观众的积极参与。



吕世明主席在听完各界人士的发言后感到由衷的欣慰,并针对本次论坛提出了三点感受。


首先,吕主席传达了国家领导人在9月17号湖南座谈会上的指示,给各界人士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其次,吕主席认为本次论坛的开展是应该载入历史的时刻。本次论坛在王甦菁博士的大力推动下,得到了CNCC组委会的高度重视,首次把人工智能加辅具这个议题隆重推出。人们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比比皆是,甚至可能五岁小孩都讲过,辅具大家也经常讨论,但是能把这两个概念融入我们国家最顶级计算机大会,并且能单独设立这么一个新的论坛,这是史无前例的,非常难能可贵。


最后,吕主席表示,科研人员进行残障人士的产品研究是非常值得赞扬的好事,但一定要让使用者从开始就和我们的研究捆绑在一起,避免走弯路,研究人员要听取我们的用户——残障人士的真实需求,呼吁更多的科学家、有识之士来投入无障碍智能产品和辅助的研发生产。



注释:

 本文内容节选自:坚守人民情怀,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国家领导人在湖南考察并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纪实《人民日报》(2020年09月21日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