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聚焦

胡事民:做一名追求完美的CCF志愿者 | CCF创建60周年文集-5

阅读量:478 2022-03-01 收藏本文

编者语:

2022将迎来CCF创建60周年,我们会开展一系列活动庆祝60周年。在未来的这一段时间内会在CCF会员故事中陆续发布CCF60周年文集中的一些文章。这篇文章是CCF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胡事民为CCF60周年文集撰写的文章。


我参加CCF的工作,成为一名志愿者,始于2002年加入YOCSEF。后来我相继担任过CCF副秘书长、学术工委主任和专委工委主任,去年开始担任副理事长。作为一名CCF的志愿者,在近20年的服务中,我得到了很多前辈和同仁的指导和帮助,收获良多,在CCF大家庭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创造机会”的YOCSEF


我参加YOCSEF的第一次正式活动,是在圆明园一个幽静的茶室。YOCSEF委员们挤满了一屋子,讨论十分热烈。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子德。与其他会议不同的是,YOCSEF会议有严格的程序,发言有时间限制,内容不发散,有主题、有结论。而且老委员们非常友善,让人觉得很亲切,大家都直呼其名,不论职位和头衔。


2003年,YOCSEF AC委员合影

2002年底入选AC委员后,我经常参加YOCSEF的活动,并逐渐了解YOCSEF,意识到YOCSEF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为有民主、平等和宽容的氛围。委员们尽管来自不同岗位,但都很有激情、有抱负、用心做事情,并建立了若干有约束力的制度,更秉承“YOCSEF-创造机会”这一宗旨,为年轻人的成长创造机会。

历任AC委员和副主席之后,我担任了2005-2006年度的AC主席,这一年的主席经历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YOCSEF有严格的制度,连续两次没有参加全体会议,按规定应失去AC资格。其实YOCSEF自成立之日起,就严格照此执行,很多优秀的AC因为忙于自己的事业,无法兼顾,只好离开了;包括我上任YOCSEF主席的哈尔滨会议,就有4位AC因为连续缺席两次,不再担任AC。但正因为有明确的规则,大家一点没觉得不合适,离开的AC更加珍惜YOCSEF的经历和YOCSEF AC之间的情谊,我想这正是YOCSEF的力量和精神所在。

当时的YOCSEF主要有两项活动:学术报告会和论坛,每个月都有一场;一般年初就确定年度的活动计划,提前确定内容和时间。2005年12月17日,由我和周宏桥担任执行主席,YOCSEF在翠宫饭店举办了一场论坛,题为“从SCI反思中国学术评价体制”,李国杰理事长、美国加州大学姜涛教授、吉林大学邓正来教授、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中国区总裁刘煜担任嘉宾,这个论坛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会后,在李国杰理事长的鼓励下,YOCSEF开始启动CCF推荐国际会议期刊列表的制订工作。

作为YOCSEF主席,我需要出席所有的活动,并代表YOCSEF讲话,主要是介绍YOCSEF,并感谢赞助商。当时觉得只说“创造机会”显得格调不够高,而且无法长远。我后来就想了三句话来诠释YOCSEF,就是YOCSEF要做“学术进步的推动者、民主学风的建设者、IT产业的促进者”。

YOCSEF的这段时光,我主要是在CCF的大家庭里学习和实习,得到子德、紫峰、小峰、朝晖、卫清、金芝和元春等很多YOCSEF老委员的帮助和指点,受益良多。

提议设立“CCF优秀博士论文奖”


YOCSEF锻炼2年后,可能子德觉得我做事认真,能积极思考,就建议我到学会做更多的服务工作。2004年5月29日的常务理事会上,我和王贵驷、唐卫清、曲晓东被提名为副秘书长,我主要协助秘书长处理学术方面的工作。因为这个原因,我经常去学会和子德商量工作。我就跟子德提了一个研究生们很关注的一件事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评审。因为“全国百篇”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评审不超过100篇,计算机学科一般只评一篇。这个奖基本上无法起到激励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作用,因为全国有那么多博士生,只评一名,太难评上了,大家就不去想。后来“全国百篇”因为种种原因被取消,这是后话。问题是:能不能发起一个CCF的优秀博士论文奖?

子德和我一拍即合,就给常务理事会提出动议。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动议在常务理事会上被否决了。我当时还不是常务理事,没有表决权。常务理事们主要的担心是,万一评的不好,不够公正,没有权威性,反而会影响学会声誉。经过常务理事会的多次审议和表决,终于在2006年1月14日的常务理事会上,同意设立该奖项,并要求继续完善条例,待成熟后再表决。2006年3月6日的理事长扩大会议对条例做了审议,并给出了若干原则,比如:每年评选不超过10篇,提名奖不超过5篇,答辩2年内的博士论文可以参评,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限推荐一篇、一级学科博士点限推荐3篇等。随后,CCF优博评选条例终于获得常务理事会通过,并于2006年开始第一次评选。

CCF优博的评审,开始是由青工委负责,评审工作由学会选聘的专家承担,一开始就注重严格、规范、公开、公正的原则。CCF优博评审拒绝打招呼,杜绝人情关系,严格实行回避制度,很快发展成了CCF的一个品牌,成为博士生们高度认可的一个荣誉。第一批获得优博的博士生中,有一些学生的导师学问很好,但在CCF并不活跃,然而这并不影响他们获此殊荣。年轻学生在他们学术生涯早期,就亲身经历,见证公正、透明的学术评审,这无疑是在他们心中点亮了一座科学的灯塔,将来不论遇到多少学术上的坎坷,都会从容面对。


第一届CCF优秀博士论文颁奖会

CCF优博早期的一批获奖者已经成为我国计算机领域的青年领军人物,比如:於志文、韩银和、吕建成、张伟、陈海波等。这些获奖的博士生,自发组织了起来,每年举办一次CCF优博论坛。计算机领域博士生们的认可是对CCF当年设奖初衷和在评奖上坚守的最好褒奖。后来CCF成立奖励委员会,CCF优博的评奖也归到奖励委员会负责。已历十五载的CCF优博依旧激励和鼓舞着广大计算机学科的博士生们潜心学问、追求科学。

发起“CCF推荐国际会议、期刊目录”的制订


2005年12月17日的YOCSEF论坛“从SCI反思中国学术评价体制”上,CCF理事长李国杰理事长提出一个建议,“我觉得应该按二级或三级学科,把最好的几种期刊和最好的几个国际会议列出来,用它来取代现在的SCI作为考核我们个人和单位水平的参考”。会后,YOCSEF就开始考虑如何制订一个CCF推荐会议和期刊的目录,作为时任主席,我就负责推动此事。

但刚开始,目录的制定就碰到很多困难,YOCSEF内部就有很多争论,反对的声音也很多,学科领域如何划分也成问题。于是我想还是先找几个方向试点,先把事情做起来。2006年7月5日,在清华大学FIT楼,我找个别AC座谈,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确定先以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三个方向为试点,后来又增加了网络,分别由张莉、胡事民、孟小峰、任丰原负责。会议确定的工作流程是:1)收集期刊的信息,包括:刊物的出版社、主编、编委会情况,SCI因子,论文影响力等;2)做会议调研,包括:会议的出版社、会议主席、程序委员会情况,录取率、论文影响力等;3)请国内、国际同行帮助排序,界定本方向的涵盖范围,并排出A、B、C、D四个等级;4)在YOCSEF网上公布,广泛征求意见。

2006年9月25日,子德转来李国杰理事长的一段话,“我曾呼吁过要重视在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希望中国计算机学会拿出顶级学术会议和重要学术期刊的目录,代替目前流行的SCI、EI和ISTP,提供给各高校和科研单位做学术水平评价的参考,但此项工作进展很慢”,李老师对此事的进展提出批评。也正是由于李老师的鼓励,YOCSEF坚定了做好目录的决心。2007年1月5日,YOCSEF发布了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四个方向的CCF推荐国际学术期刊与会议目录,征求意见,并说明,“将刊物和会议分为A,B,C和其他四档。A类表示国际上极少数的顶级刊物和会议,鼓励我国学者去突破;B类是指国际上著名和非常重要的会议、刊物,代表某一领域的较高水平,鼓励国内同行投稿;C类指国际上重要、为国际学术界所认可的会议和刊物;其他指其他一般的刊物、会议,不鼓励投稿。”

这几个试点方向推荐目录的发布,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资深学者给学会领导写信,提出很多批评和建议。2007年YOCSEF又继续推动,继续完善前四个方向,并新增了计算机科学理论、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体系结构、信息安全四个方向的初步制定;很多YOCSEF的AC参与了目录制定的工作,这八个方向召集人为于戈(数据库)、张莉(软件工程)、单志广(网络)、胡事民(图形学)、陈文光(体系结构)、金蓓弘(计算机科学理论)、贾云得(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云晓春(信息安全)。2007年12月21日,YOCSEF组织评审会,邀请了30多位专家参加,每个方向至少4位,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并经过不断修订,基本上形成了初稿。


2008年7月12~13日,CCF工作委员会会议

2008年,我开始担任学术工委主任,CCF常务理事会很关注目录工作的进展,指定学术工委代表CCF,完善和发布推荐目录,此后CCF推荐国际期刊会议目录的工作就移交给了学术工委。学术工委又历经2年,广泛征求各专委会的意见,终于在2010年8月30日,正式发布第一版,含八个方向的期刊和会议,以及一个综合类的期刊目录。2011年7月22日,学术工委发布了第二版,增加交叉学科。2013年2月8日,学术工委发布了第三版,增加人机交互与普适计算方向,形成了目前的10方向:1)计算机系统与高性能计算、2)计算机网络、3)网络与信息安全、4)软件工程/系统软件/程序设计语言、5)数据库/数据挖掘/内容检索、6)计算机科学理论、7)计算机图形学与多媒体、8)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9)人机交互与普适计算、10)前沿/交叉/综合。在修订过程中,很多学术工委委员和学术界同仁付出大量的心血,包括2008-2014年三届学术工委的副主任李建中、金芝、陈熙霖、过敏意,以及罗军舟、黄继武、查红彬、肖侬、李宣东、张健、田捷、于剑、徐恪,陈宝权、冯丹、冯建华、傅育熙、李翠华、马建峰、王新、王国仁、徐宝文、章毅等一大批委员和学界同仁,恕不能一一列出。

2014年起,金芝和陈熙霖两位老师先后担任学术工委主任,在他们的领导下,学术工委于2015年12月21日和2019年4月25日分别对推荐目录进行了修订,发布了第四版和第五版。

CCF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的制定,对促进计算机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现了李国杰理事长的设想, 达到了“提供给各高校和科研单位做学术水平评价的参考”的目的;在CCF这个目录发布之前,所有的大学评职称,国际顶级会议是不算的,只看SCI篇数。目录的发布,促进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对计算机领域顶级会议的认可,打破了唯SCI的问题。当然,该目录也存在需要根据学科的发展,不断修订和完善的问题,同时,也需引导学术界理性看待推荐目录,使之仅供“做学术水平评价的参考”。

服务学会、做一名追求完美的志愿者


2002年加入YOCSEF后,我就开始做学会的志愿者,先后担任CCF副秘书长、YOCSEF主席、CCCF副主编、学术工委主任、专委工委主任等。在回顾近20年的服务工作,“CCF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的工作是最有挑战性的,而专委工委的工作是最辛苦的。


2018年4月,胡事民主持专委换届选举

2016年起,我连续担任了两届专委工委主任。那几年,子德秘书长有很多学会改革的思路,专委工委的任务非常重,又不被专委理解,专委主任们也觉得学会总部管得太多。所以我们就把专委工委的职责确定为服务专委、服务会员、促进专委理解和认同CCF的理念。当时,CCF有33个专委和专业组。专委的学科分布不太合理,有些专委学科陈旧、活动不多,有些专委开展活动不够规范,还有些专委结构不合理、开放度不够。专委工委一方面将规范化作为工作的重点,并安排工委委员参加各专委的学术年会,收集第一手资料。每年的专委考核和培训就是和各专委沟通,说服专委主任们接受和理解CCF总部意图的好机会。我觉得最好的沟通和说服,就是为他们服务,时刻提醒自己要站在专委主任的角度考虑问题,要不断思考CCF总部和专委工委还有什么可以做得更好?还可以有什么服务学会各专委的具体措施?

专委工委还经过调研,并认真分析IEEE CS、ACM和日本情报处理协会的分支机构的设置情况,认为专委的设置可以自底向上由会员发起,也可以由CCF总部自顶向下,主动发起和成立一些专委。2016-2019年,CCF相继成立了生物信息学、区块链、语音与听觉、智能机器人和集成电路设计5个专委和专业组。近年来,中国科协加强了对社团组织的管理,在学术规范性、财务等方面对学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前面几年专委规范化的工作,使得学会能很快适应中国科协的要求。在四年专委工委的工作期间能和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同仁愉快地共事,我要特别感谢过敏意、芮勇、肖侬、黄罡四位副主任和两届40多位委员的努力和付出。

在学会做志愿者,除了需要有敬业精神,还得善于思考。除了发起“CCF国际期刊、会议推荐列表”的制订,提议设立 “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我还于2009年提出开设“CCF学科前沿讲习班”(ADL),作为学术工委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一次的ADL,是图形学和数据库的两个讲学班,分别是浙江大学童若锋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孟小峰教授担任学术主任。后来,学会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负责ADL的开展,史元春、袁晓如等先后担任工作组组长,为ADL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ADL已经成为CCF服务会员和专业人士的品牌活动。


2009年,第1~2期CCF ADL

回想近20年的CCF志愿者工作,我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支持。我从2008年开始,受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委派,参选并担任了三届的CCF常务理事。清华有服务CCF的优良传统,一大批老师在CCF做志愿者工作。前系主任唐泽圣先生曾长期担任学会的学术工委主任、并曾任学会理事长;郑纬民老师也曾担任学术工委主任,后担任学会第十届理事长;再比如曾获CCF杰出教育奖、为学会的NOI做出突出贡献的吴文虎教授、曾获CCF卓越服务奖的石纯一教授、曾任CCF监事长的杨士强教授等。我经常向他们请教,也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并体会到,为学会做事,就是学术工作的一部分,并努力将清华“追求完美”的精神融入到学会的工作中。


2019年,胡事民担任CCF副理事长

2019年的会员代表大会上,我又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支持下,参选并担任副理事长。我很荣幸有机会配合梅宏理事长工作,继续为学会服务。值此学会成立六十周年之际,特撰写此文作为纪念,并鞭策自己,尊重同行、认真做事,做一名CCF“追求完美”的志愿者。


胡事民

CCF副理事长、CCF会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智能信息处理和系统软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