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郑州 > 新闻动态
CCF YOCSEF郑州举办“计算机专业招生与就业的热与冷”观点论坛
2023-12-18 阅读量:103 小字


2023129日下午,CCF YOCSEF郑州“计算机专业招生与就业的热与冷”论坛(CCF-Yo-23-162)在河南众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七层会议室举办。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CCF YOCSEF郑州承办,河南众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集团河南分公司协办。论坛由CCF YOCSEF郑州AC委员任建吉(河南理工大学)和学术秘书黄伟(郑州轻工业大学)担任论坛执行主席,委员穆辉宇(河南大学)担任线上主席。来自山西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河南新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行业专家共计2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当前计算机专业招生热体现在其招生分数线较往年有显著提升,就业冷又体现在某些头部 IT 企业关闭了校招通道,全部转为实习转正,部分高校计算机专业就业率仅有50%左右,两者之间的反差,尤其是招生人数占比较高的双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培养与实际社会需求存在一定滞后,导致不匹配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次论坛将围绕计算机专业招生、人才培养、企业用人等话题开展讨论。开场环节,本次分论坛执行主席任建吉介绍了CCF YOCSEF的文化和本次论坛的性质及规则。随后,本次分论坛执行主席黄伟介绍了“计算机专业招生与就业的热与冷”论坛的基本情况和论坛议程


引导发言一《从就业与个人发展角度看人才培养中的思维思想塑造与技能能力建设》来自于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副院长郭威。他介绍了过去10年新一代数字技术迅猛发展赋能千行百业,并预测未来10年计算机行业仍旧会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然而,从2023年各校校招反馈的情况来看,今年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感受到了明显的寒意,就业市场需求呈现下降趋势,并分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在此背景下,根据新时代人才需求,分析了计算机人才培养和就业的痛点,指出大学的人才培养更需要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系统培养,把教育目标从培养学生从事专业岗位的工作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在日后职业生涯中做出卓著贡献的潜力。


    第二个引导发言来自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张墨华的《计算机专业招生火热下的冷思考》。张墨华首先通过统计近几年中国普通本科批计算机专业招生计划数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业务量、以及毕业生就业薪资的对比情况,分析了招生热的原因。随后,他又指出了造成就业冷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增速放缓等宏观经济因素;二是互联网企业因行业调整、战略优化而减少招聘计划;三是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项目经验,实践能力与企业的需求存在差距。最后,他给出了灵活调整招生计划、优化课程设置、拓展实习岗位、推动跨学科合作、职业规划指导、加强校企合作以及提高实践能力等应对策略,帮助毕业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


第三个引导发言来自于河南 CIO 社区副秘书长史亚东的《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人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数字人才主要是指具备数字化思维及数字化的基本知识、业务能力和发展潜能,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经济领域,从事数字产业化以及产业数字化等工作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运营人才等。史亚东根据主流行业人才专业榜单、高潜力行业人才专业榜单、热门投递职业人才专业榜单等情况指出数字人才需求依旧火热,数字人才供给结构不平衡,人才缺口大的现状。为了解决就业和招聘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他给出了提升数字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课程专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提升师生数字化技能能力。高校与企业成立产教共同体。鼓励数字生态就业创业。行业协会推动产学研合作。


在本次技术论坛的思辨环节,与会嘉宾和与会人员围绕计算机专业招生与就业的热与冷,针对三个思辨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和思辨。

思辨议题1:招生热与就业冷,谁之过?家长、学生、教师、IT企业?

思辨引导嘉宾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秦瑶:谁之过,这不是简单的“谁”?原因有三点:毕业生多是社会原因。学生期待高是家长学生原因,对就业环境有心理预期。匹配度低是高校原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应用型,而高校的培养学生有一定差距。谁之过,在于当前的培养方式。徐国愚(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指出,现在有些高校过分重视科研以及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对本科生培养重视度不够,造成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符合企业要求。

汪卫国(新华三集团)指出,企业更多关注员工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只有具备这些核心能力,才能创造价值,高校培养的人才应尽可能地靠近这个目标。陆丽(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指出,企业急需找人,但事实是招不到我们自己合适的人,主要原因在于政用产学研之间的相互协作出现了问题。应该推进政府为头、企业为用、产学研为中间环节,这几个环节怎么更好地结合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张晓兵(河南钧之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指出,在现有的国家政策下,怎么样把政用产学研各自的主观能力增强起来,然后去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企业和高校对接的过程中,需要双方的付出才能达到提升就业率的目标。李淑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指出,前很多在校生盲目追求考研,使他们仅关注考研专业课,而对很多实践课程只求及格,导致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匮乏,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最后,希望企业专家多到学校交流,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赵建永(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指出,学生应该从大一入学开始,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开始写毕业就业的简历,每年都要更新自己的简历,明确自己获得哪些能力,到毕业时写出一份含金量高的简历去应聘,一定会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思辨议题2:是否存在招生和就业信息不对称导致该问题?该由谁来负责改善什么?

思辨引导嘉宾河南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贾丹丹:目前计算机行业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就业冷只是相对的。我一直跟本科院校对接,近两年还跟职业院校在对接,让我感觉奇怪的一点是我觉得现在职业院校的老师和学生更接地气,他们更多关心企业的需求,然后学校和企业一起努力去满足需求,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此外,她还提到现在大学生家里不缺钱,主动就业的动力不足问题,她认为大家要共同去面对,共同去解决,多一些沟通,多一些探讨,多一些包容,给在校大学生更多地指导。

张晓兵:从保密体系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来说,就业信息存在不对称问题。问题原因是,我觉得用人单位或者说是客户单位是最主要的一个责任。其次,就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政策引导和监督力度不够。任建吉指出高校教师更多关注自己的科研项目,对本科教学关注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很多教师不愿意上新课,对企业的需求了解不充分,导致课堂内容与社会需求脱钩。郭威指出本科高校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计算机专业而言,大学毕业最差的就是去修电脑,养活自己肯定没问题。主要问题在于,企业也不要只想招人就能创造价值,要给毕业生缓冲的时期,只要有能力假以时日肯定会给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思辨议题3:产学研协同是否可以真正打破信息不对称问题,如何平衡几方利益点?

思辨引导嘉宾郑州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汪金龙:这几年我感受到一点就是招生就业确实形势比较严峻,原因在于企业觉得毕业生入职不能给企业带来的利润,而企业要给入职员工发工资和交社保,投入成本很高,造成应届毕业生在河南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认为校企要深度合作,不管是核心课程,还是项目化实训和学科竞赛,企业要投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校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共同合作帮助大学生就业。

卢建超(河南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指出从学生入学一直到毕业,包括这个所有的过程,学生、老师、管理者都参与学生职业规划,然后他的最终目标就是以学生的成果为榜样,做到以学生为本,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黄伟指出产学研协同可以真正打破信息不对称问题,难点在于如何平衡企业和高校利益点。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尤其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近年来人数呈指数级增长,这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在培养过程如何有效合理地进行校企产学研合作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汪卫国指出新华三这几年的产学研合作都挺多的,而且我们也愿意去做。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成立了40个课题,科技部的发展中心推过1.2个亿的这个横向课题。但是,从前期合作的经验来看,高校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制度不够灵活,希望高校能出台有力的措施改善目前的情况。



思辨环节输出以下结论:

1. 招生热和就业冷,谁之过?家长、学生、教师、IT 企业都有一定的责任。家长对孩子期望过于高,大多家长都期望孩子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但这对大多学生而言并不适合;孩子就业的内动力不足,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继续考研的理由造成孩子不会主动找工作;教师还是要回归到“以本为本”的教育初心,花更多的精力到本科生培养上;IT企业也要有包容精神,给应届毕业生一定的缓冲时期,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2. 是否存在招生和就业信息不对称导致该问题?这个问题讨论比较激烈,大家各执一词。主要原因是现在存在很多招聘平台、中介、以及企业进校园招聘会,这些都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有效信息。所谓的不对称是指招生时计算机行业形式还很好,就业形式不理想,有一定的时间差。解决问题的手段需要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无缝衔接和深度融合。

3. 产学研协同可以真正打破信息不对称问题,难点在于如何平衡企业和高校利益点。高校要出台灵活的制度,提高对产学研政策支持力度;企业要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承担一定的责任,投入一定的资金支持;双方深度沟通交流,在产学研协同育人方面达到共识,努力为培养高质量人才而共同努力。

最后,本次分论坛执行主席与CCF YOCSEF郑州主席成员、AC委员、委员与参加本论坛嘉宾合影留念。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