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总部 > 活动预告
CCF YOCSEF举办专题论坛:“双一流”是否能够推动我国计算机学科进入世界前列?
2017-10-11 阅读量:897 小字

2016年10月20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在2016中国计算机大会期间举办特别论坛,就“‘ 双一流’是否能够推动我国计算机学科进入世界前列?”展开思辨。

所谓双一流,就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争一流,各高校都开启了综合改革的步伐,在人事制度、教育教学和科研体制等方面进行深度的探索和革新。在这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以ESI为导向的学科排名趋势日益强化,以国外Tenure Track(终身教职)制度为参考的人事制度改革日显突出。这对我国计算机学科的发展会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是否能推动我国计算机学科实现弯道超车,用5-15年的时间,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成为全球计算机领域的全面领跑者?

围绕上述问题,CCF邀请清华大学教授孙茂松,CCF理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傅育熙,CCF常务理事、山东大学教授陈宝权,CCF海外理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张晓东担任特邀讲者,共同分析“双一流”对我国计算机学科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解读综合改革的政策导向和实施成效,从国际学术视野来探讨我国计算机学科从“跟跑”到“并跑”和“领跑”的可行路径。论坛由CCF YOCSEF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文峻教授,以及CCF 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武永卫教授主持。

1.如何理解“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张晓东教授在题为“追求科学精神,回归教育本源”的报告中指出,世界一流的实质是对科学价值的追求,跟排名没什么必然关系。他认为大学有两个根本使命:知识和文化遗产宝库、开发新知识的平台。这两个使命的本质自高等教育诞生以来,历经千年没有变。凡是世界一流大学,都会很好地履行这两个神圣的使命,并有以下的特质:它们都是全球学者最想去工作的地方,但只有最优秀的被选上;是全球青年学生最想去学习的地方,但只有最优秀的被选上;能在一流大学任教或学习,不是证明自己的优秀,而是在一个优秀的群体中更加优秀。
清华大学的孙茂松教授指出,一流的学科,必须要包含一流的研究方向、一流的学术大师和一流的本科教育。首先,当前在“双一流”建设中,一流学科方向说得还比较少。实际上,一流研究方向是建设一流学科的基础,很多学校可能整体的学科水平没有达到一流,但是在某些研究方向同样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其次,一流学科的核心标准在于是否有世界一流的大师,陈寅恪先生给大师巨子的定义是,“其学术关系到民族盛衰和学术兴废”、“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在世界范围内开辟和引领国际学术的一片天地。 第三,一流学科的关键还在于是否有一流的本科教育。与国外一流的计算机学院相比,我们的本科教育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从国外的经验看,美国特别顶尖的大学要求最顶尖的教授要讲一年级的课。 我们需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鼓励更多优秀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并充分重视学生在数学、物理、人文方面的教育,夯实他们的学科基础。 
与这样的国外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比,我国的计算机学科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上海交通大学的傅育熙教授在“计算机学科‘双一流’建设的漫长之路”的报告中,全面分析了英国、美国一流大学的情况,指出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他认为,2020年前,中国会有5所左右的大学进入世界百强,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巨大差距,在2050年前,中国不可能有世界一流大学。

2.国际排名和学科评估与“双一流”建设

国际排名不等于“世界一流”,需要正确看待各类国际学术排名

与会专家分析了国际上通行的学科评估排名的合理性,进而探讨了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傅育熙教授认为,评价指标的问题,国际上每年都有专门的会议与讨论,这方面评价的指标体系也会越来越成熟,评估结果的偏差会越来越小,是朝越来越科学的方向发展。张晓东教授也认为,很多排名,用统计和大数据方法,从规划、投资、管理的角度来讲,是有一定道理的,具有参考的价值。
专家一致同意,我国计算机学科在国际排名的位置并不能和真正的“世界一流”划等号。国际排名只是学科水平的外在表现,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科的国际地位,也就是所谓“形似”,而无法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科的方方面面。所以国际排名只是作为一种参考,不应当对大学和学科的管理者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和约束,学校还是要从自身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出发,开展学科的建设。

官方的学科评估能作为“双一流”的指挥棒吗?

与会嘉宾都同意,大学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地位,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口碑的客观评价,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建设,才能有所进步。但教育资源的分配,显然无法依靠口碑,还得有定量的评估机制,促进学校至少在目前阶段按照评估的指标,实现局部最优。
傅教授认同学科评估的积极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借助学科评估,以及中国的计算机学科近年来在世界排名快速上升的势头,加快发展中国的计算机学科。他提出两步走的计算机学科发展思路: 首先,国内有一批高校在各类计算机专业排名上成为世界一流,这一步相对而言,比较在可预见的将来,应该可以实现。其次,涌现一大批世界级的学术大师,创造出具有世界影响的卓越学术成果,培养出富有创新的一流人才,在精神上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计算机学院。这个过程与第一阶段相比,难度较大,需要比较漫长的过程。
多位专家指出,官方主导的学科评估需要改革。从国际通行的实践看,学术共同体和同行学者应当是研究贡献评价和学术评估的主体,各种商业机构对于论文的量化评估(SCI、ESI等)不代表学术共同体的精神。现有官方学科评估,应该取消或者弱化,学科评估应该以民间的方式进行,发挥其正面的参考作用,而不是以官方主导的学科评估作为教育资源分配的唯一依据。学科评估过强的行政化色彩,只会促使各个高校为了在学科评估中占据有利的位置,不尊重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专心致志地做好科研和教学,而是热衷于拼凑指标,特别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搞各种人才计划的申请和成果奖励的运作,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目前的学科评估的指标中非常重视各种人才计划的“标签”,例如:长江、杰青、优青等。具有这些学术头衔的教授们当然是学术的杰出人才,但是不能说没有标签的学者就不能算作人才了。如果在双一流建设中,过分强调这种人才“标签”,就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导向,使得有潜力的年轻学者不能淡忘了追求科学和学术真理的初心,投入很多精力发展学术人脉,追求人才计划的帽子,使得学术界更加浮躁和短视,无法开展长期的、有深远影响的科学研究。建议高等学校进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在引进有标签的杰出人才的同时,不要忽视其他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和学术追求,因为他们才是“双一流”建设的主力军,也会涌现出一批伟大教授和一流的大师。

3.“双一流”建设需要更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山东大学陈宝权教授指出:当前大的社会和科研环境虽然有很多进步和改善,但是与世界一流建设所需要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虽然国内硬件与资金的条件显著提升,产业发展迅速,正在向更高端转型,但是我国硬件与资金仍然比不上发达国家,产业界的创新能力非常不足,世界一流的高端人才仍然缺乏,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而且对于人才只重视名头和身份标签而非内涵。对学校的软环境建设重视不够,教师的安居乐业与职业发展的保障体系不完善。
张晓东教授从文化和体制两个方面,分析了大环境的缺陷。他提出中国文化对我们做出世界级科技贡献,存在三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中国是看重“身份”的社会、一个“人情”社会、一个儒家“耻感文化”的社会(即判断行为对错的依据是所处环境中他人的认可、评价和态度,与之对应,西方“罪感文化”中的行为约束来自固定准则)。他更进一步分析目前的学术体制对我们做出世界级科技贡献的束缚:各种人才计划是“身份”社会的强化和补充,评审制度亟待完善。这些都会妨碍科研工作者秉持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并勇于不断挑战权威。同时科研和学术中各种评审和评估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人情因素的干扰,导致学术评审过程的不确定性、不严格性和不公平性。
孙茂松教授认为,发展“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保证学术独立精神和自由探索的思想。现在的学术大环境的突出问题是学术权威往往不容挑战,年轻学者很难与资深的科学家平等地讨论问题。而且学者的学术风范、节操气节逐渐淡薄和丧失,早先知识分子独有的学术风骨荡然无存,使得年轻教师缺乏心目中敬仰和追随的学术榜样。
陈宝权老师觉得,虽然大环境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总体还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应当更加乐观一些,历史规律是一代更比一代强。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应当坚守学者精神,不要过分在意外部环境带来的困扰,积极参与计算机学术共同体的讨论和建设,对待不好的现象,通过学术共同体来共同发出专业和建设性的声音,促使大环境的改良和改善。同时,应当聚集建设好学院“双一流“的小气候,即在有限的资金下,聚焦重点目标、汇聚优势资源,主动与企业进行需求对接,不拘一格寻求合适的人才,加强科学管理,提升行政服务水平。

 

4.总结和展望
“常人畏果,菩萨畏因。”我们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发展一流的计算机学科,不要单单追求双一流的结果,而要正本清源,深刻理解“双一流”的实质,切实认清我国与”世界的一流差距。我们也希望在建设“双一流”的伟大进程中,全社会能够更多给予学者以宽松自由的空间、安心治学的环境、持续稳定的保障,努力发展我们学术共同体,净化中国的学术空气。我们也期盼广大的科技工作者,以追求学术真理为己任,以现实的理想主义态度扎实苦干、坚持不懈,最终赢得为世界尊重的“一流”学术地位和声誉。
(吴文峻、王韬供稿)


热门动态
2023-05-05
AI为科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帮助领域学者发现新的知识、...
2023-03-24
2023年3月18日,CCF YOCSEF成都在四川省成都市五岳宫街28号成都...
2023-03-04
2023年3月3日11:00-14:00,CCF YOCSEF成都分论坛开展走进系列特...
2023-03-02
近十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2023-02-27
2023年2月24日下午,CCF YOCSEF 成都的现任和候任AC委员们、老AC...
2023-01-12
2023年1月7日-8日,CCF YOCSEF成都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
2023-01-01
时光荏苒,举步维艰的2022年已远去,欣欣向荣的2023正向我们走来。2022年,在YOCSEF总部、各兄弟分论坛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AC委员、通讯AC委员和委员的共同努力下,CCF YOCSEF太原紧密围绕学术与产业前沿,聚焦科学与社会热点,举办了一系列前瞻性、引领性的观点论坛、技术论坛与CLUB活动,主题涵盖了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经济转型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为山西省乃至全国计算及相关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平台,创造了成长机会,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
2022-05-23
2022年5月21日,CCF YOCSEF广州举办“走进图普科技”ClLUB活动暨...
2022-08-18
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催生新技术、新产品、...
2022-08-20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和相关应用成果落地,无论是科研...
2022-09-26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与之相关的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受...
2022-10-16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保...
2022-11-13
YOCSEF广州-桂林“东南亚非通用语种AI技术助力东盟经贸合作”联合技术论坛近日成功举办。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东盟地区基于地缘政治、地理优势和人文基础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中国与东盟合作迎来历史大机遇。而当前不断优化的东南亚非通用语言AI技术是否能为跨境电商等东盟的经贸合作提供更进一步的助力?
2022-12-04
公司,从算法、架构和软硬件协同等不同的维度去实现高性能的计算。针对人工智能芯片热潮,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广州分论坛学术委员会于2022年12月3日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举办了YOCSEF大湾区IT创新论坛——“人工智能芯片的机遇与挑战”观点论坛,共论我国AI芯片发展现状与未来之路
2022-11-13
CCF YOCSEF成都成功举办“当行为数据分析遇上云边智能”技术论坛...
2022-1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
2022-08-25
2022年8月20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
2022-08-16
2022年8月13日下午,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 YOCSEF成...
2022-08-16
   7月25日,由CCF主办、YOCSEF深圳承办,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
2022-06-11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大数...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