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苏州 > 新闻动态
CCF常务理事&CCF苏州 CCF YOCSEF苏州座谈会成功召开
2018-06-30 阅读量:1230 小字

2018年6月30日上午,CCF部分常务理事与CCF苏州、CCF YOCSEF苏州“CCF业务总部落户苏州:苏州计算机科教和产业的机遇?”座谈会在苏州高铁金科大酒店成功举办。CCF副秘书长、CCF YOCSEF秘书长唐卫清,CCF常务理事周兴社、陈钟、陈宝权,CCF秘书袁坤,CCF YOCSEF苏州荣誉委员朱巧明、龚声蓉、陈志峰、姚建民、王涛、施连敏,CCF YOCSEF苏州主席韩月娟,学术秘书王喜、张量,AC王进,CCF YOCSEF苏州17-18主席胡伏原,CCF YOCSEF苏州委员付保川、徐云龙、鲜学丰,苏州国科综合数据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宗根等20余位教育界、科技界专家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本次论坛由CCF副秘书长、CCF YOCSEF秘书长唐卫清主持,他首先介绍了此行目的以及CCF业务总部的调研情况。


CCF副秘书长、CCF YOCSEF秘书长唐卫清发言

CCF YOCSEF苏州荣誉委员、苏州大学朱巧明教授作引导发言。他指出:关于CCF业务总部落户苏州的选址,我们慎重选择了相城区、园区并对其教育、文化、科技各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同时,还与相城区委、区政府、高铁新城管委会等部门进行了多方的沟通。苏州的科教资源和周边城市相比略显不足,这样的现状和本地产业需求是不相相吻合的。苏州地方经济实力很强,教育资源缺乏。因此,苏州市政府迫切的需要,也很支持CCF业务总部能够落户苏州。希望通过业务总部的落户,来推动科教资源的融合发展,引领产业结合,并带来更多的机会来聚集高端人才,从而全面推进政产学研的融合。



CCF YOCSEF苏州荣誉委员、苏州大学朱巧明教授发言

唐卫清指出,我们今天的议题可以围绕高校,即“高校能做些什么”,并希望能够讨论一下如何推动三方培养模式,即“一般高校+名牌导师+大型企业”的人才培养方式。


CCF副秘书长、CCF YOCSEF秘书长唐卫清发言

CCF YOCSEF苏州荣誉委员、常熟理工学院龚声蓉教授发言指出:我们苏州约有16所高职与3所本科院校已经在开展校企合作方式的培养。但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应用型高校的高水平师资力量稀缺、科研能力缺乏、师资整体实力提高缓慢。常熟理工做法是“嵌入式人才培养”,即30%的专业课,交由企业培养。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师资力量、实践能力的不足,也能够缓解经费不足带来的困难。谈到与实体企业合作,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企业接纳的容量有限。我们希望,知名教授和知名企业能够参与到师资队伍和人才的培养上来。以“嵌入式人才培养”为例,经过企业的培养,毕业生的薪资待遇,总体是有所提高的。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CCF层面,出台针对性的措施,来支持这样一种模式的落地和实施。


YOCSEF苏州荣誉委员龚声蓉教授发言

CCF苏州秘书长,CCF YOCSEF苏州荣誉委员,CCF YOCSEF2016-2017苏州主席王涛发言:CCF业务总部要落户到苏州,这对苏州的计算机行业一定是一个大机遇;卫清说要开个座谈会,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了苏州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举办了这次座谈会;并且有幸邀请到CCF总部的常务理事北京大学陈钟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周兴社教授,北京大学陈宝权教授,一起探讨。如果业务总部能落户在苏州,我们要具体探讨下如何利用这个机遇结合苏州情况做具体工作;目前科技研发都需要从外部大量引进人才,需要在教育上有更大的投入培养出本地人才。

CCF苏州秘书长,CCF YOCSEF苏州荣誉委员、16-17主席王涛发言

CCF YOCSEF委员、苏州科技大学付保川教授指出:第一,从苏州的产业结构来看,IT是主导产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比60%-70%。刚性需求是确实存在的,但目前苏州高校人才培养数量远远跟不上产业界的需求,产出和需求不能匹配。引进落户的国际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苏州产业的需求也存在巨大的反差。第二,苏州高校数量较少,更多的是高职类院校。因此对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还是比较缺乏的。苏州科技大学也在尝试,希望引入名师、大家,联合培养。第三,苏州科技大学由城建环保学院和苏州铁道师范学院2001年合并组建,特色以工科为主。我们的优势和特色学科为:建筑、规划、土木、环境工程。我们的优势学科和信息类学科缺少互动,也缺少信息类学科的支撑。各学科交叉融合之后,发展空间会更大。


苏州科技大学付保川教授发言

CCF常务理事、北京大学陈钟教授发言指出,CCF业务总部如果能落户苏州,从科研上讲,应当抓住智能时代发展的机遇向企业和当地培养人才。建立联合研发中心。人才培养上讲,建议在学会下,设立发展委员会。面向全国培养能够服务实体经济的不同层次的人才。CCF有丰富的学术资源,但是在产学研工作上和产业界的合作还有很大的空间。苏州的智能制造在全国领先,希望能走出一个属于CCF产学研合作的新路子。


CCF常务理事、北京大学陈钟教授发言

苏州国科综合数据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宗根认为,CCF业务总部落户苏州,要立足当地,服务全国。一是,以苏州科技园为例,园区人才紧缺,特别是本地培养的人才。并且,通过培训引进的方式很难留住人才。二是,学术研讨、人才培养、大型项目,对信息技术人才数量、质量、品牌的提升,将会对地方产业产生巨大的帮助。三是,苏州政府和产业界对CCF联合的渴望程度很高。在地方合作、创新的模式以及规划配套方面我们是有优势的,希望能够探讨出一种新的模式并成为其它地方政产学研供范例。


苏州国科综合数据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宗根发言

CCF YOCSEF苏州17-18主席、苏州科技大学胡伏原教授就CCF落户苏州提了两点看法。一是,苏州产业需要高端人才和平台。苏州有很多高校和研究院,希望CCF能够推动一些专家,借助本地人才的力量进行深度合作,将大型项目落地苏州。二是,如果CCF能够落户苏州,如何建立研发中心和联合培养基地,才能够更好地对接苏州高校,发挥地方特色,是一个亟待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YOCSEF苏州17-18主席胡伏原教授发言

CCF YOCSEF苏州委员、苏州市职业大学鲜学丰博士提出,应该借助CCF,促进教师的更高层次的培养。共同合作,培养老师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以及大型项目的能力。


苏州市职业大学鲜学丰博士发言

CCF YOCSEF苏州荣誉委员、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陈志峰教授提出五点忠恳的意见。一是,建议构造一个高中低人力资源的生态链。二是,建议在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领域寻求一个模式。三是,建立创新创业的示范中心和研发中心。四是,结合人才培养打造品牌。五是,希望CCF大力推动,为苏州企业建立示范性项目。


CCF YOCSEF苏州荣誉委员、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陈志峰教授发言

CCF YOCSEF苏州荣誉委员、苏州市科技服务中心姚建民研究员发言认为,首先,苏州是一个很独特的城市,我们科教资源缺少但是经济资源发达。从这个角度,苏州的优劣势特点和CCF建立业务总部的发展模式是契合的。其次,CCF产业渠道通畅、科教资源丰富,在苏州可以充分利用相关资源来提升产业结构。第三,如何服务总部,服务当地是我们需要思考并做好的问题。



CCF YOCSEF苏州荣誉委员、苏州市科技服务中心姚建民研究员发言

CCF YOCSEF主席韩月娟博士发言并提了三点意见。一是,CCF YOCSEF一直以来,都把产学研作为服务重点,目标是做好纽带工作。二是,我们的劣势也很明显,即高校资源匮乏,对大型企业的吸引力不够。而这次CCF业务总部落户苏州对我们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能够借此来提高对大型企业的吸引力做好我们的品牌。三是,如何利用苏州地方特点,寻找新模式打造更好的生态圈。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CCF YOCSEF主席韩月娟博士发言

CCF常务理事、北京大学陈钟教授发言指出,首先,站在CCF的角度来说是否要跨出这一步,不管走到哪里,对于CCF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其次,不能将合作变成一句空话,更要考虑长远的发展。一定要立足本土,立足自己,贴近产业,将自己做好、做强。第三,CCF将来,是否有可能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将三方培养落地做好。


CCF常务理事、北京大学陈钟教授发言

CCF常务理事、北京大学陈宝权教授指出,这次讨论很激烈也产生了一些观点。我们的讨论,主要围绕着“科教产业发展”和“业务总部落地”两个核心问题。而我认为,两个问题是可以剥离开来讨论的。也就是说,无论CCF业务总部是否设在这儿,“科教产业发展”都可以做,而且也能做好。这样思考问题会更加清晰,也更好。同时他还提出,我们应该思考,作为业务总部,应当发展什么样的业务,比如“会务服务,专委会业务等”。华为智库服务就能够作为一个很好的参考和借鉴,而从这个层面来考虑,苏州应更有优势。


CCF常务理事陈宝权教授发言

最后卫清对本次讨论做了简短而又精炼的总结。一是,CCF业务总部将来将集中于会员服务、在线服务、出版、会议、长三角之际的支撑五项。二是,建议发起专委会。三是,创新联合培养模式。希望苏州当地高校、职高与当地企业合作,由CCF配合提供名师支持。一起探索“高校+名牌导师+大型企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四是,走进高校和高校建立长期联系,以常驻联系人的方式促进高校的发展。五是,希望除了苏州分部,再建立一个苏州园区服务中心,这对学会的发展和服务能力是一个提升,希望苏州模式能够成为一个示范。


卫清总结发言

本次会议,围绕“科教产业发展”和“业务总部落地”两个核心问题,从责任、机遇、高度、视野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见。CCF业务总部落户苏州,是一件大事,这是苏州的机遇,也是CCF的机遇。让我们一同努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至此,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CCF秘书袁坤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