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会员活动

CCF长春成功举办“吉林省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交流研讨会” --聚焦教学改革,共谋教育创新,实施“101计划”,培养拔尖创新人

阅读量:0 2024-05-20 收藏本文

为了提升吉林省高校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教材建设,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并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长春和吉林农业大学承办CCF数字农业分会、吉林省智慧农业学会和吉林省计算机学会共同协办“吉林省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交流研讨会”于5月18日在吉林农业大学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吉林省各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教师、教育工作者及相关领域的专家一百余人。会议旨在为CCF会员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打造一个专业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经验、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在线教育资源开发等关键议题。


开幕式由CCF长春主席、吉林大学车翔玖教授主持。车翔玖教授是教育部“101计划”在吉林省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实施的关键推动者。


吉林农业大学校长杜锐在致辞中强调了吉林农业大学在推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方面的成果,并期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学军在致辞中强调了计算机学科在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以及“101计划”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同时表达了对吉林省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交流研讨会成功举办的期待,希望借此机会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接下来的报告环节由CCF长春秘书长、长春大学赵剑教授主持,来自吉林大学胡亮教授、长春工业大学王红梅教授、长春理工大学李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王艺源博士和吉林农业大学于合龙教授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胡亮教授以“101计划”教材《计算机网络》为例介绍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历程。特别强调了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展示了教材内容的创新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并提供了教材应用情况和专家评语。提供了如何结合教学实践、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在教材编写、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王红梅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一流课程建设的时代省思与路径探索"。报告回顾了国家级课程评审的历史,分析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对一流课程的新要求,探讨了一流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并介绍了国家级一流课程的评审指标。提供了对一流课程建设的深入理解和系统思考,还分享了宝贵的课程建设经验,为高校教师提升教学素养、创新教学设计、融入信息技术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启示。


李华教授报告内容包括智能时代教学面临的新挑战、教学和教材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与措施、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举措,以及教材建设的深入思考。报告强调了个性化教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多元化教学方式、项目驱动学习、多元化评估方式等创新教学策略,并介绍了长春理工大学在多层次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加强、校企合作、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王艺源博士报告主题为"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汇报了虚拟教研室的组织结构、教研团队的组织与管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建设思路、以及教材建设的现状与未来规划。充分展示了东北师范大学在非计算机专业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创新与实践,还提供了关于如何构建有效的虚拟教研室、如何实施课程改革、以及如何规划和建设教材的宝贵经验,为高等教育机构在相关领域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启示。


于合龙教授关于《计算机网络》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汇报内容突出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展示了教学团队在教学改革、科研案例整合、教学资源建设、混合式教学设计、过程性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和实践成果。不仅提供了一流课程建设的具体案例和经验,还展示了如何通过教学创新和资源集成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为高等教育领域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最后的讨论和互动环节由CCF长春监委主席、CCF数字农业分会秘书长、吉林农业大学于合龙教授主持,他引导与会人员与专家就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碰撞,成果丰硕。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吉林省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实施“101计划”、加强教材建设和教育资源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吉林省高校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CCF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一直致力于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承办方CCF长春和吉林农业大学通过组织各类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为计算机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展示成果的平台,在促进地区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