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新闻 > 会员 > CCF走进高校

CCF@U738: 朱山风、王岩、万晓华走进山东大学

阅读量:1388 2020-04-11 收藏本文

2019年11月21日,CCF走进高校活动来到山东大学。CCF高级会员、CCF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朱山风博士和吉林大学王岩教授,以及CCF专业会员、CCF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万晓华博士等三位讲者为该校师生带来精彩的专题报告。活动由CCF专业会员、CCF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崔学峰教授主持,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参加了活动。

活动开始,崔学峰对三位讲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并对CCF走进高校活动进行了介绍,鼓励大家积极加入CCF,随后三位讲者开始相继作报告。

朱山风的报告题目为《Large-scale Multi-label Learn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Bioinformatics》。他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多标签学习,一般深度学习任务中实例只有一个标签,而多标签学习每个实例可以同时分配多个标签,大规模多标签学习中甚至有上千个标签。例如蛋白质功能检测,生物医学文献索引和药物发现等许多生物信息学中的问题,可以建模为大规模的标签学习问题。朱山风老师以生物医学文本索引为例,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MeSHLabeler,DeepMeSH和FullMeSH工具。

王岩的报告题目为《基于数据分析的人体液蛋白预测研究》。王岩首先向大家介绍吉林省大数据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以及他本人的研究兴趣;随后介绍了体液蛋白预测的研究背景,指出体液蛋白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各类疾病早期诊断的依据;最后,他介绍了其所做的体液蛋白数据库的研究工作,该数据库包含了16种体液的近15万种蛋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以血液蛋白质为例,王岩还介绍了基于该数据库的体液蛋白预测建模的工作。

万晓华的报告题目为《基于深度分割网络的冷冻电镜颗粒图像自动挑选方法》。她首先从如何确定生物大分子结构这一背景谈起,简要介绍了现有方法的优缺点。冷冻电镜成像技术是这一领域最新的技术,可以展现微观世界“见所未见”的生命细节。它的发明者因此获得了201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接着,万晓华对如何从冷冻电镜图像中准确、自动挑选出数以百万计的生物大分子颗粒图像这一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介绍了基于深度分割网络的全自动冷冻电镜颗粒图像挑选算法,通过将图像分割的思想应用到颗粒图像挑选中,解决训练样本不足的问题,实现了颗粒图像的准确、高效、全自动挑选。

三位讲者精彩的报告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极大兴趣,大家在报告结束后积极与讲者进行热烈互动。本次活动使同学们对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内容以及最新的研究动态有了认识,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同学提供了与行业内顶尖研究人员交流的机会,大家纷纷表示对CCF走进高校活动的感谢,并希望CCF走进高校活动越办越好。

1

2
3

三位专家作报告

4合影


讲者简介:

1


讲者:朱山风,CCF高级会员、CCF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导。香港城市大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日本京都大学访问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大数据挖掘,包括蛋白功能预测、生物医学文献挖掘、宏基因组和药物发现等。主持或完成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相关领域的顶级国际期刊和会议如NeurIPS、KDD、ISMB、IJCAI、Bioinformatics、NAR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2017年参加第三届大规模蛋白功能自动标注国际竞赛(CAFA3)在全世界约50个实验室中取得第一名。2019年参加BioASQ大规模生物医学文本自动标注国际竞赛取得第一名。


2


讲者:王岩,CCF高级会员、CCF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CCF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吉林大学-佐治亚大学系统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吉林省计算系统生物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执行秘书。于2001-2007年在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2011年间以博士后身份应邀赴美国佐治亚大学生物信息研究所参与合作项目研究;于2012-2013年赴意大利特伦托大学博士后进修。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吉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吉林省国际合作基金项目等项目4项;主持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子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项目4项;并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4项。获得2017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第3名次)、2018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第2名次)、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其中第2、第3名次各一项)。在大数据分析、计算智能算法、网络社区分析、癌症入血复合标志物预测和蛋白质网络分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近年来在NAR、Bioinformatics、Applied Soft Computing、CSBJ、Methods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6篇,EI检索论文25篇;获得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5项;编著《肿瘤信息学》、《Java程序设计》第一、二版等3部译著和教材。

3


讲者:万晓华,CCF专业会员、CCF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和生物信息学,特别是在冷冻电镜图像处理的相关研究上,针对三维重构算法、大规模图像并行处理做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相关算法及软件已经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清华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单位得到广泛应用,为科学家发现新的生物结构提供关键技术。开发完成了国内首款冷冻电镜三维重构系统AuTom,其中电子断层数据对位软件Markerauto和三维重构软件ICON已成为本领域知名软件,帮助生物学家取得了重要的生物学发现。至今已经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与人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项目等多项国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