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走进苏州农商银行暨金融转型:数字革命与金融服务的未来活动
12月19日,CCF 走进苏州农商银行--金融转型:数字革命与金融服务的未来活动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企智会(苏州)技术委员会、CCF数字金融分会承办,苏州农商银行、苏州大学协办。旨在探讨数字化转型对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60余名专家、学者和金融科技企业家代表参加会议。
朱巧明主持会议
会议由CCF企智会(苏州)副主席朱巧明主持,他提到金融强国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创新之路,回顾我国的金融服务发展,从信息科技时代到互联网加金融的时代,逐步发展到目前的数字金融智能化加金融的时代,科技正在变革金融生态的现在和未来。
唐卫清 致辞
CCF秘书长唐卫清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及意义,指出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数字化浪潮汹涌的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着各行各业,金融业也不例外。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和成效,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次活动邀请到了众多科技领域的顶尖学者和金融行业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对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未来,CCF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创新的精神,与各金融机构,共同探索金融科技的前沿趋势,推动金融科技产业的繁荣发展。
陈琦 致辞
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琦向与会者介绍了吴江产业集群当下蓬勃发展的态势,并满怀热忱地表达了期望能与学会构建起长期、稳固且富有成效互动关系的愿景,并表示,吴江是一座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在“2024赛迪中国百强区榜单中”,吴江区排名全国第八、江苏第一,是长三角区域内唯一入选前十强的地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吴江积极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积极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群英荟萃,拥有最顶尖的计算机及相关领域专家人才,致力推动学术进步和技术成果的应用转换,引领了全国计算机学术发展方向。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能进一步深化与学会的沟通互动;诚邀各位专家常来吴江,为吴江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智慧城市建设赋能;也希望苏州农商银行持续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为数字经济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主题分享:
倪正华作《苏州农商银行数智化转型实践》专题报告
苏州农商银行首席信息官倪正华介绍了苏州农商银行信息科技的基本情况和最新成果,描述了苏州农商银行从传统小型机架构到新一代云原生架构的转型历程,并展示了在私有金融云平台、统一开发技术栈体系基础上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智能中台的建设成果。他表示,苏州农商银行正在2024-2026信息科技发展规划和数字化转型整体规划,愿景是打造金融科技能力领先的、数字化驱动的智慧银行。目前苏州农商银行正在自主进行核心系统国产化工作,项目投产后整体性能提升20倍。苏州农商银行将不断探索,加大科技发展力度,通过技术创新,为全行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科技金融发展赋能。
李俊涛作《从语言建模到大模型应用技术探索》专题报告
苏州大学副教授李俊涛阐述了以自回归大模型为代表的的语言建模技术取得的巨大成功,但仍然面临着依赖关系学习模式单一、解码效率低下、复杂任务解决能力不足等问题。他分享了苏州大学大模型团队通过大模型训练与语言建模技术优化、应用能力增强、落地适配、高效部署等方式解决上述问题的实践经验。
蒋昌俊作《网络交易智能风控》专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蒋昌俊表示在当下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金融机构亟需强化网络交易风险防控领域的理论根基探究。一方面,要深度钻研并发系统独有的行为理论,厘清系统分解过程中行为相关性的内在机理,熟练掌握定量分析的矩姆函数方法等关键理论工具,这些理论基石将为精准识别、剖析风险提供扎实依据。
与此同时,实践应用层面同样不可忽视。金融机构应着力推动业务流程网络横切并发调度技术、流分解动态适配方法等前沿技术的落地运用,让理论成果切实转化为防控风险的有力武器,提升业务流程的安全性与流畅性。
蒋昌俊还深入阐释了网络交易风险防控的核心实操要点,详细介绍行为认证方法,构建分层风控机制,打造完备的网络交易风控系统等,全方位、多层次地为网络交易筑牢安全防线。并以鲜活案例有力证明强化网络交易风险防控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金融机构后续的风险防控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方向。
花磊作《博云探索数字金融时代的转型之路》专题报告
CCF企智会(苏州)主席、江苏博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花磊分享了博云在信创云平台建设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和布局。他指出金融行业信创替代是有政策要求的,在工信部即将推出的信创云技术标准中,容器云平台作为核心软件,云管理平台作为重点软件,为信创云平台建设厘清规范。他生动地展示了博云在容器云平台、云管理平台、 DevOps平台的优势及成功案例。最后,重点介绍了博云在大模型算力AIOS的实践,并对AIOS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余祥作《昇腾AI助力金融科技创新》专题报告
华为昇腾金融行业总监余祥表示目前AI 呈迭代式跨越式发展,加速了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计算系统也加速向 AI 算力转移。他分享了华为在算力方面的布局,以及昇腾AI在在信贷、研发、客服、问答等多个场景方面的应用。他表示昇腾 AI将联合业界构建国产化生态,深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开发者成长路径。同时,昇腾 AI 还将助力金融行业客户完成大模型算力建设,构建自主可控的金融大模型技术体系,驱动数字员工建设,迈向数字金融新纪元。
交流互动
在交流互动环节,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专家围绕AI对金融科技实践与应用、金融数据治理与数据安全、数字化风控、关键技术趋势等主题展开近两个小时的自由交流互动。各位专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种观点精彩纷呈,通过思想的碰撞,提出了很多非常有启发、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AI对金融科技实践与应用挑战
华为昇腾金融行业总监余祥就AI对金融科技实践与应用中,如何通过场景落地,加快大模型在金融系统中的使用,AI 融入金融场景时遭遇的算法适配、成本管控、信任构建等问题展开讨论。
“训练微调的方法有很大的挑战,但这条路可能是更核心的。”——华为 余祥
“其实金融行业与AI的结合是目前所需要落地的,大模型对对金融科技其实主要分两块,一方面是代码辅助,另一方面加快数字化建设,像员工助手、知识问答等场景,还有要切实提升对实际业务有帮助做到一个更好的拓展。”——苏州农商银行 陈九昌
金融数据治理与数据安全
苏州数据局副局长徐鸣涛在引导发言谈到云计划是推动构建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基础。数据是整个市场经济的重要要素,但它又区别于传统的一些的生产要素,其中数据要素在权属方面界定存在诸多困难,导致无序竞争及非法买卖现象的频繁发生。当前金融数据在开发利用,信息共享、价值创造及属于归属等方面的面临较多的问题。
“银行的这个信息共享这块其实做的也是相对来说有一定不足,有存在一些信息孤岛的问题,有时候需要用户的全方位的数据去分析他的行为习惯。”——张家港农商行 金增
“我们银行对数据的诉求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像在就是像在风控领域、营销领域等,尤其是在风控领域的应用。”——常熟农商行 居胜峰
“我们在给金融机构提供这个数据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数据模型建模去帮助分析精准获客。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这个数据去做实现营销和风控场景,那企业也可以在上面实现这个功能。”——征信公司 王庆
“数据共享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数据来源不同,标准不同,结构不同,导致金融数据的之间所需要场景加持更是尤为重要。” ——数据局 徐鸣涛
金融数字化风控
苏州农商银行数字银行部总经理吴铄针对由于市场环境,客户行为等因素不断的变化,所以场景应用中的模型有时候适应不及时,部分模型效果会下降。同时风控还涉及到很多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体验,相对于技术门槛都比较高等方面向在场专家们提出了问题。
“数字化风控前景可以说非常广阔,数字化风控发展趋势还会加速,这个技术的话有点类似于这个自动驾驶的辩题——论战自动驾驶的利弊,但是随着5G技术和AI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短短几年就不会有人再去论证这个利弊问题了。”——华为 陶友胜
“模型可以分模块化的去设计,不是一个大模型能出来一个结果,可以根据各个维度,比如市场环境、经营分析各个细维度的一些模块化模型,调整和更新可能会更快。”——征信公司 王庆
“可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科技类的、普惠类的、绿色类的、文化类的,我们需要补充维护垂类的企业数据,数据层面要做一个初步了解,这个人才也需要培养。我们会派数据专员到分行,解决分行从数据报送到个性化的一些营销运营风控,下沉到前沿阵地下面去。”——北京银行 卞文君
金融科技关键技术趋势
北京银行苏州分行数字金融部总经理卞文君在这个话题提出目前垂类场景是由一些大模型厂商提供的,一整层设计更偏向于烟囱式,没有构建成一个业务中台架构,可能伴随着百模大战逐步发展,最后可能聚合成几家模型头部厂商,那这个过程中每家金融机构的投入开销是非常大的,每家行都有自己的私域数据和构建算力,那当下如何是通过未来的关键技术,包括一些混合计算跟空间计算更好的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我们举个方面,我们在通过隐私计算去做联邦学习的这个过程当中,按照这个纵向联邦建模方式来实践,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就是这个指标啊怎么去拓展,在这个基础上,一些数据是具备关联性、交叉性的,那我们就更应该去优化它。”——征信公司王庆
“我们现在很多厂商,其实它也是用外围的或者国外的开源社区的产品去包装出来的,换个名字打个logo对不对?我现在最大的困惑就是这个信创或者国产化产品和开源技术之间的一个关系。”——苏农商 陈九昌
本次活动现场嘉宾观点满满,互动讨论热烈,与会者也收获满满。发展数字金融,需要产业界与学术界的紧密结合。CCF也将不断通过平台能力,助力地方金融企业提升数字金融能力,以数据带动高水平融合,以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