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聚焦

CNCC论坛分享 | 与期刊主编面对面:谈学科发展与期刊发展

阅读量:104 2023-11-06 收藏本文


10月26日,CNCC2023与期刊主编面对面:谈学科发展与期刊发展论坛顺利举行。


2023年10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刊群(ICT-Journals)发起组织的论坛“与期刊主编面对面:谈学科发展与期刊发展”,在具有“东方鲁尔”之称的关外名城沈阳成功举办。


图片


本次论坛主席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陈熙霖研究员和清华大学胡事民教授共同担任。论坛特邀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6位我国计算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主编,把脉科技期刊发展,就当前我国计算领域学科发展,以及如何办好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引领学术风尚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片

图1 论坛现场


报告分享


论坛主席陈熙霖研究员以汤浅现象开场,即每隔80~100年世界科学的中心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转移,而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学者阅读和发表科技工作时首先关注的地区。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我国的科技期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成为一个好的平台,让读者和作者,特别是读者认可,是刊物保持生命力并能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


图片

图2 陈熙霖研究员主持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和《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JCST)的主编徐志伟研究员做了题为“计算机学科和期刊的危与机”的报告。徐志伟研究员分享了自己作为读者、作者、审者、编委、主编的40年与期刊相关的经历,分析了计算机学科发展现在面临的三个新挑战: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我国进入创新型发展阶段的挑战、以及遭遇“卡脖子”的挑战。徐老师以寒武纪芯片、Linux操作系统、龙芯指令系统架构等的研究为例,论述了原创性、创新性与补短板工作的关系,分析了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新特点,展望了期刊发展的新机会。


图片图3 徐志伟研究员做报告


《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s》和《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CCCF)的主编刘云浩教授以“学术刊物:从卢浮宫到信息空间”为题,从博物馆的藏品入手,讲述了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及学术信息的分享模式,这成为学术期刊的起源。刘老师剖析了科技期刊的发展脉络,分享了《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s》在稿源和评审等方面的经验,以及实现三个阶段跃升的希冀,即从Scientific Computational Microscope(计算显微镜)到Resource of Inspiration(灵感源泉),再到Agent of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科学理解),让期刊文章能够导引大家做What causes what and why it matters的工作。


图片

图4 刘云浩教授做报告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主编周志华教授做了题为“计算机科学前沿——发展与思考”的报告,讲述了《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的创刊背景、发展历程,从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和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三个方面介绍办刊工作。关于“中国的高水平期刊应该做什么”,周老师给出了他的见解:第一,发表重要文章,报道优秀成果,这件事是期刊一直努力在做的。第二,定义学术品位,引领学术风尚,周老师以《Journal of the ACM》和《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J)为例讲解了国际大刊在这方面的做法。第三,关注领域生态、扶持学术社区,周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介绍了AIJ和《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JMLR)不仅仅考虑自己的期刊,而是考虑学术领域该如何发展,以及如何通过期刊扶持和促进学术领域的发展,然后把期刊做好,反过来带来了期刊在本领域的高影响力。最后,周老师对他担任副主编的《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做了推介。


图片

图5 周志华教授做报告


《Big Data Mining and Analytics》主编郑纬民院士以“影响因子13.6,我们期刊是如何做到的?”为题,介绍了《Big Data Mining and Analytics》在优秀稿件征集、多媒体宣传、青年编委组织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以及期刊围绕数字化、专业化、集群化、国际化的发展路线和取得的成效。郑老师以“大学和大专”生动类比SCI和ESCI的关系,讲述了索引的来龙去脉。郑老师认为OA发行、针对形势热点主动出击组稿、评选优秀论文、组建青年编委会等是办好期刊的有效抓手。


图片

图6 郑纬民院士做报告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陈云霁研究员做了题为“计算所刊群ICT-Journals:汇聚资源,服务科研,助力学科发展”的报告。陈老师作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分管期刊工作,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回顾了计算所主办和承办的4本期刊的创办和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适应时代变革的新型办刊机制,介绍了计算所刊群ICT-Journals的建设情况以及汇聚资源、合力做好期刊“一头一尾”工作的新举措。


图片

图7 陈云霁研究员做报告


Panel 环节 


论坛共同主席胡事民教授主持的Panel环节精彩纷呈。嘉宾郑纬民院士、钱德沛院士、徐志伟研究员、金芝教授和刘云浩教授,就期刊的学术品位、高质量科技期刊的主要衡量因素、高影响因子和期刊实际实力之间的关系、如何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如何提高审稿质量问题,以及中文科技期刊路在何方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片

图8 胡事民教授主持


关于高质量科技期刊的标准,钱德沛院士认为:一本好的期刊一方面要做好规定动作,进入检索;另一方面要实际发挥出特色,对科研人员或者工程技术人员有实际帮助;同时还要力争慧眼识珠,引领学术潮流。金芝教授认为期刊应该坚持自己的定位,然后凝聚自己的读者群和作者群。刘云浩教授认为期刊包括显性实力和隐性实力,显性实力体现在引用、索引、编委会等;隐性实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期刊底线是否守得好,二是通过期刊文章能否大体能判断作者所处的科研水平,三是文章有人看,能够作为reference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参考。


关于高影响因子和期刊真实实力的关系,刘云浩教授和钱德沛院士认为影响因子高是好事,如果可以长期保持高影响因子可以说明期刊真实实力强。徐志伟研究员认为期刊国际竞争力是多维的,不能把影响因子当做唯一的衡量标准,影响因子不是真理,期刊要着力于吸引优秀稿源、建设高质量审稿专家团队上。郑纬民院士认为我国期刊国际影响力小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但同时这是具有挑战性的。徐志伟研究员认为目前我国科技发展形势向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年后我们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一定会大幅提升。


关于提高审稿质量,嘉宾们认为专家忙、审稿需求越来越大是现实情况,跟community也有一定关系,所以吸引青年编委参与和进行一定比例的desk reject是有效的方式,同时应对科研人员为学术共同体提供的审稿服务进行认可。


中文期刊的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金芝教授认为中文的学术社区取得全社会的认可对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徐志伟研究员号召中文期刊要总结成功之处,并挖掘自身潜力。钱德沛院士认为当前的评价指标对期刊具有很大的影响,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中文科技期刊目录》等对中文期刊的分类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郑纬民院士认为中文期刊应该响应读者需求,刊登“有人看”的文章。


图片
图9 Panel环节  左起胡事民教授、郑纬民院士、钱德沛院士、徐志伟研究员、金芝教授、刘云浩教授


本次论坛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刊群ICT-Journals发起组织的第一次高峰论坛,吸引了众多研究人员和期刊工作者的关注。


图片

图10 论坛现场


About us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刊群(ICT-Journals),由《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 (英文)》(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CST)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四本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主办或承办的优秀期刊组成。四本刊物均为我国计算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T1类期刊,其中中文刊均为CCF推荐中文科技期刊A类,英文刊为CCF推荐国际学术期刊B类。为适应时代变革,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协同人力、汇聚资源,建立集群化办刊机制,以更好地为计算机领域专家学者服务、促进新时代的学术交流。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