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聚焦

CNCC|构建医康养服务融合的新模式

阅读量:324 2022-11-27 收藏本文

图片


CNCC2022将于12月8日至10日举办,今年CNCC技术论坛数量达到122个,内容涵盖了“计算+行业、人工智能、云计算、教育、安全”等30个方向。本文特别介绍将于12月9日举行的【第六届中日韩(CJK)适老助残技术论坛】。


CNCC2022将解读算力发展趋势,带你洞悉数据价值真谛,与你共议计算领域生态融合与发展!别缺席,等你来,欢迎报名在线参会!

图片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人们对医院、社区及居家的医疗康养需求逐步增强。为此,需要借助优质的医疗资源,大力发展医康养融合的养老新模式,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数字化服务平台及物联网设备为纽带,为老年人提供非干扰式生理参数获取、全面监护、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内容。此外,随着物联网、AI等领域技术的进步,将更加智能、全面、便捷的生活辅助惠及残障人士,提高其独立生活、出行的能力,在弱势群体所能触及到的场景内实现智能无所不及,使万物互联的数智时代加速到来。


本届论坛以“构建医康养服务融合的新模式”为主题,特别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日本法政大学、韩国朝鲜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学院等相关机构的著名学者进行报告演讲和研讨。嘉宾们将从需求、政策和技术等层面,讨论智能信息技术如何为老年人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出行提供更加智能便利的服务。


论坛安排


顺序

主题

主讲嘉宾

单位

1

基于计算精神生理学的心理健康普适技术

胡斌

北京理工大学

2

老年人护理中的智能和认知传感

黄润和

日本法政大学

3

人工智能技术在慢病管理和康养产业中的应用前景

郭琪

上海健康医学院

4

AI在神经康复中的前景和展望

刘海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5

闻亦可见——AR+AI如何助力听障人士成就自我

吴斐

亮亮视野

6

面向多维交互场景的端侧OS关键技术

李栋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论坛主席


图片

陈益强

CCF会士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泛在计算系统研究中心 主任


CCF普适计算专委会常委,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入选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以及北京市科技新星等。目前担任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计算所泛在计算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泛在智能计算研究院院长等职。在IEEE TKDE、AAAI等人工智能与普适计算领域国际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包括IJCAI-FL最佳应用论文奖、IJIT十五周年最佳论文奖等在内的会议最佳论文奖6项;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授权50余项;相关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项7项;受聘东京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兼任IJMLC、IEEE TETCI 等6个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领域重要学术刊物的编委;兼任IEEE可穿戴与智能交互技术委员会创始委员,国家“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生物与信息融合(BT与IT融合)”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


论坛共同主席


图片

胡斌

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者,973首席科学家,教育部计算机学科教指委委员,科技委委员,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主编,国际社会神经科学中国分会副主席等;获2019年度中国专利金奖,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6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等。


报告及讲者介绍


图片

胡斌

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计算精神生理学的心理健康普适技术


心智是脑和神经的功能。心智工作机制是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是人类心理与智能的表现。心智工作机制不清将会严重阻碍脑机制、类脑计算和脑疾病的深入研究。在脑功能性疾病的研究中,由于心智工作机制不清,抑郁等临床诊断方法缺少多维度、动态、持续性客观量化指标,以症状描述(如访谈、量表等)为主,主观性大、误诊率高;同时,在治疗方法上难以实现个性化的治疗,治疗有效率低。揭示脑功能性疾病的心智工作机制,将从根本上促进其临床诊断方法由症状描述型向数据驱动型的转变,实现对脑功能性疾病的精细化分层分类;继而依据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实施个性化的非药物或药物治疗,实现早诊早治,提高诊疗有效率。

图片

黄润和

日本法政大学 教授


日本法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曾获得中英友好奖学金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3年在西英格兰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博士学位。2008-2010年,曾担任法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研究领域包括认知计算、大脑建模、泛在智能计算、智能感应和认知、机器学习。兼任IEEE和ACM的高级会员,在2019年至2020年担任IEEE计算智能学会智能世界技术委员会主席。


报告题目:老年人护理中的智能和认知传感 


日本是一个高度老龄化的社会,大多数老人都是独居或住在养老院。据统计数据显示,专业护理人士的缺口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缓解。这导致老人对智能系统的迫切需求,希望及时了解老人是否有异常情况,是否需要支持或帮助等。此外,传统的监控摄像头存在隐私问题,许多研究和系统都转向了无线和非接触式传感。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利用非接触式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对老年人的一些活动和行为进行监测、学习和检测,了解老年人的异常现象或某些疾病的前兆的初步工作。从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获得的数据通过数字信号处理(DSP)链进行处理,以减少噪音和提高信号噪声率(SNR),从而使与老人动作相关的生成点云数据具有合理的质量。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认知技术学习分类和理解老人的各种情况,以便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智能服务。

图片

郭琪

上海健康医学院 康复学院院长,上海市慢性疾病康复研究中心 主任,教授


2008年3月获得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院内科康复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学院院长、上海市慢性疾病康复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生活方式疾病与老年性疾病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近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SCI合计影响因子150余点),出版专著27本。共主持包括国自然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12项,获得经费资助800余万元。获得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项。在国内外30余个学术团体兼职理事、副主委、常委等职务。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技术在慢病管理和康养产业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现代计算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慢病管理和康养产业中的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本报告将针对“防-治-康-养”健康生命管理的4个环节中,人工智能技术与信息化算法如何助力健康诊疗与服务新标准,如何做到精准化评估,个性化诊疗;如何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适度治疗,正确康复,健康养老等问题进行分享。

图片

刘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为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赵继宗院士,博士生导师为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名医王忠诚院士,2005年博士毕业后工作于北京天坛医院,2012年至2014年国家公派至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进行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并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脊柱外科参观学习。刘海主任目前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病区骨干,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脊髓脊柱学组专家委员会等多种学会委员、常委、副主任委员,并担任World Neurosurgery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多本杂志审稿专家。获北京市科委、卫计委等多项科研经费支持,专注脊髓损伤等基础研究,发表SCI文章十余篇;临床上擅长脊柱脊髓肿瘤、外伤、先天性疾病的手术治疗,颅脑肿瘤、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治疗。目前致力于与日本著名康复专家团队联合开发康复机器人的临床应用研究及推广。


报告题目:AI在神经康复中的前景和展望


随着康复医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已初见成效,智能康复设备、康复机器人、远程智能康复等技术已经初步推广应用,人工智能康复已可贯穿康复评估、训练、反馈的全程,助力康复医务工作者、服务康复患者,推动康复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极大提高康复效率,推动康复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为康复医学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图片

吴斐

亮亮视野 创始人兼CEO


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是国际顶尖的穿戴式创新设备及光学研究专家,在AR可穿戴设备硬件及软件全产业链产品的研发和运营管理领域拥有二十余年实践经验。创立亮亮视野之前,吴斐在联想研究院从事AR可穿戴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并在此期间,提出多项穿戴式创新提案,拥有丰富的产品落地经验和管理经验。


报告题目:闻亦可见——AR+AI如何助力听障人士成就自我


当前,AI已是科技适老、助残的正确打开方式!智能语音助听器、陪伴型机器人、扫码打车……各种 AI技术不仅成熟走向商业化,也在科技向善的路上大展拳脚,为老人、残障人群提供了原本难以想象的助力。然而,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现实中的科技赋能还存在诸多“痛点”——手机学习成本太高老人用不来,陪伴型机器人无法外出陪伴,AI智能监控系统只能家中协助等等, AI普世化面临的已经不是技术上的难题,而是载体的创新。由AR+AI两项前沿科技打造的AR智能眼镜最有望推动AI普世的进程,本次报告,亮亮视野将重点分享AR+AI在适老、助残方面的作用。

图片

李栋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微内核操作系统和边缘计算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获高净值授权专利17项,先后承担和参与中科院先导专项、工信部国家重大专项、国家973/863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科研项目。主导研制了包括微内核物端操作系统SeawayOS和多个首创型边缘计算系统,先后获得第九届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奖、International Open Benchmark Council 2019年度AIOT技术创新奖、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最佳生态贡献奖、新安盟金石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奖项。


报告题目:面向多维交互场景的端侧OS关键技术 


面向万物互联和人机物三元融合的端侧智能操作系统需求,本报告讨论端侧操作系统的新型交互技术、功能安全技术和高可用技术的现状,介绍中科院计算所泛在计算研究中心在该方向的探索性研究工作的进展,主要包括端侧OS智能微内核技术、分布式轻量级智能计算运行时环境和非视觉UI交互方法三项技术内容,以及端侧OS技术栈在助残和康养等面向智能健康领域应用的示范工作情况。


图片








图片

CNCC是级别高、规模大的高端学术会议,探讨计算及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最新进展和宏观发展趋势,展示计算领域学术界、企业界最重要的学术、技术成果,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换,是学术界、产业界、教育界的年度盛会。今年邀请嘉宾包括ACM图灵奖获得者、田纳西大学教授Jack Dongarra以及高文、管晓宏、江小涓、钱德沛、徐宗本、张平等多位院士及专家,还有七百余位国内外名校学者、名企领军人物、各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业内专家,CNCC在计算领域的水准及影响力逐年递增。本届CNCC的主题是:算力、数据、生态。


CNCC2022将汇聚国内外顶级专业力量、专家资源,为逾万名参会者呈上一场精彩宏大的专业盛宴。大会期间还将举办“会员之夜”大型主题狂欢活动,让参会者畅快交流,燃爆全场。如此盛会,岂能缺席!等你来,马上行动,欢迎参会报名!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