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聚焦

CNCC2022论坛|无线感知通讯融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阅读量:1160 2022-09-15 收藏本文

CNCC2022将于12月8日至1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办,今年CNCC技术论坛数量达到122个,内容涵盖了“计算+行业、人工智能、云计算、教育、安全”等30个方向。本文特别介绍【感知通信融合:挑战与机遇】论坛


报名及了解更多技术论坛信息请识别下图二维码进入CNCC2022官网。目前早鸟票限时优惠报名正在进行,抓住机会立享大幅优惠!

图片



随着5G、6G、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无线通信感知技术标准的提出,感知通信一体化技术通过共享相同的频谱、信号、硬件等,将无线感知和通信以互惠共生的方式融合为同一个系统,构成“感知通信一体化”的架构,有效提升系统频谱效率、硬件效率和信息处理效率。感知通信融合技术将为智慧家居、智慧医疗与养老、自动驾驶、新型人机交互等领域提供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关注与重视,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与应用主题。本次技术论坛邀请了来自学术界(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工业界(华为、OPPO、微软)的5位知名学者和资深工程师,一起分享感知通信融合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探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论坛安排



顺序

主题

主讲嘉宾

单位及任职

1

将感知服务于5G通信

邱锂力

微软亚洲研究院

 

2

通信感知一体化设计:问题、挑战和展望

张大庆

北京大学

3

通信感知一体化:从Wi-Fi6G

韩霄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4

基于新模态的通感融合技术

谢磊

南京大学

5

通感融合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研究和应用

刘得煌

OPPO研究院


Panel环节

所有参会讲者



论坛主席


图片

张大庆

CCF普适计算专委会主任

欧洲科学院 院士、IEEE Fellow、北京大学 讲席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普适计算、情境感知计算、城市计算、群智感知和智能物联网等。发表学术论文 300余篇,文章总引用23500余次,H因子77, 国际国内专利30余项。所创的情境感知、无线感知模型被国际普适计算、移动计算和服务计算等领域广泛采用, 获得IEEE UIC 2019和 IEEE PerCom 2013 授予的“十年最具影响力论文奖”, ACM IMWUT 杰出论文奖(UbiComp 2021),ACM UbiComp 2015、2016 的最佳论文提名奖等。


论坛共同主席


图片

谢磊

CCF普适计算专委会秘书长

南京大学 教授 


CCF杰出会员,CCF杰出演讲者,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南京大学南方电网深研院工业互联网联合实验室主任。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国际会议MobiQuitous最佳论文奖、国际期刊TPDS的SpotlightPaper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感知与边缘智能,目前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MOBICOM、UBICOMP、INFOCOM、TON、TMC等。


报告及讲者介绍


图片

邱锂力(Lili Qiu)

微软亚洲研究院 副院长,ACM Fellow,IEEE Fellow


主要负责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的研究工作,以及与产学研各界的合作。2005 年加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任计算机系助理教授,之后因其在互联网和无线网络领域的卓越成就被晋升为终身正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ACM Fellow,担任ACM SIGMOBILE主席。曾获得 ACM 杰出科学家 (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 (NSF CAREER award)、行业年度会议ACM MobiSys '18 和 IEEE ICNP '17最佳论文奖等多项荣誉。


报告题目:将感知服务于5G通信


无线信号通过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不同反射和穿透产生的多径传播。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多径分布有许多重要的应用,例如信道预测和跨频带信道估计。然而,高速移动性对多径估计提出了重大挑战。我们利用延迟多普勒域表示来准确提取和预测多径特性,使用延迟多普勒域中的脉冲作为导频,来估计多径参数并将多径信息应用于预测无线信道。实验结果表明,估计的多路径与地面实况相匹配,得到的信道预测比传统的信道预测方案更准确。

图片

张大庆

CCF普适计算专委会主任

欧洲科学院 院士、IEEE Fellow、北京大学 讲席教授


报告题目:通信感知一体化设计:问题、挑战和展望


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6G)被设想为超越传统的通信功能,提供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的全新能力,从而可支撑智慧城市、车联网和健康养老产业等众多新兴应用。在本报告中,我们总结提出了基于CSI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所面临的十个关键实践和理论问题,剖析了相应的挑战并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思路。希望这些问题的提出能激发更多研究者一起参与通信感知一体化的研究,将现有的WiFi、4G/5G通讯网络演进为下一代的智能6G通感一体化网络。

图片

韩霄(Tony Xiao Han)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主任工程师


分别于四川大学和浙江大学获得通信工程本科和博士学位,并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曾担任IEEE 802.11 WLAN Sensing Topic Interest Group (TIG)主席, 802.11 WLAN Sensing Study Group (SG)主席,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的客座编辑,以及IEEE GLOBECOM 2020 ISAC Workshop共同主席。现任IEEE 802.11bf WLAN Sensing Task Group (TG)主席,IEEE ComSoc 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Emerging Technology Initiative (ISAC-ETI)工业界主席,IEEE WTC Special Interest Group (SIG) on ISAC副主席。主要从事无线通信、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无线通信标准化的研究工作。


报告题目:通信感知一体化:从Wi-Fi到6G


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已成为公认的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在Wi-Fi标准化方面,2020年9月IEEE 802.11bf标准组成立,开启了通感一体化标准化的序幕。在3GPP标准化方面, 2022年2月,关于ISAC的Study item成功立项,标志着在蜂窝网络领域,相关的标准化工作已经被纳入议事日程。在本次报告中,我们将探讨ISAC的基本定义、典型应用、标准化、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希望能分享一些ISAC的相关信息和近期的进展,并提出一些关键问题供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探讨。

图片

谢磊 

CCF普适计算专委会秘书长

南京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新模态的通感融合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通信技术和感知技术的蓬勃发展,通感融合技术通过将通信信号和感知信号相互转换和融合,已经成为赋能“通信感知一体化”的核心技术。本次报告将从当前智能终端上常见的通信与感知模块出发,探索包括射频、音频、视觉信号在内的基于新模态的通感融合技术,并且结合实际应用成果介绍通感融合技术在智慧医疗、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图片

刘得煌

OPPO研究院智能通信实验室 负责人


在加入OPPO之前,在联发科技担任无线通信技术研发团队主管,负责新一代产品的技术规划和系统架构设计,参与过IEEE 802.16、Wi-Fi、4G LTE和5G NR的研发工作。博士及本科皆毕业于台湾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目前主要从事无线定位技术,通信感知融合,以及无线+AI等方面的研究。


报告题目:通感融合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研究和应用


随着手机芯片能力不断演进,智能手机已成为最靠近消费者的感知、通信、计算协同融合中心。本报告从常见的用户场景出发,包含出行、家庭和商超,探讨通信感知融合在智能手机上的技术发展方向,并且结合实际产品的应用成果说明技术实现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


图片








图片

CNCC是级别高、规模大的高端学术会议,探讨计算及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最新进展和宏观发展趋势,展示计算领域学术界、企业界最重要的学术、技术成果,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换,是学术界、产业界、教育界的年度盛会。今年邀请嘉宾包括ACM图灵奖获得者、田纳西大学教授Jack Dongarra以及高文、管晓宏、钱德沛、徐宗本、张平等多位院士,还有七百余位国内外名校学者、名企领军人物、各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业内专家,CNCC在计算领域的水准及影响力逐年递增。本届CNCC的主题是:算力、数据、生态。


CNCC2022将汇聚国内外顶级专业力量、专家资源,为逾万名参会者呈上一场精彩宏大的专业盛宴。大会期间还将举办“会员之夜”大型主题狂欢活动,让参会者畅快交流,燃爆全场。如此盛会,岂能缺席!等你来,马上行动,欢迎参会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