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专业委员会(2016-2019)
(Multimedia Technology 缩写 CCF TCMT)
多媒体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94年,现有委员93人,常务委员15人,委员覆盖国内45个单位,已成为国内多媒体技术领域具有活力和凝聚力的学术组织,2004年被评委CCF优秀专委。多媒体技术的研究领域包括:多媒体信息处理;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多媒体内容分析与检索技术;多媒体交互与集成;多媒体通信与网络;多媒体内容安全;多媒体系统与虚拟现实等。当前,多媒体技术呈现出与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人机交互、信息安全、社会网络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专委会希望成为多媒体技术领域国内与国际、学术界与产业界、业内专家与广大科研人员交流合作的桥梁,通过专委的工作,推动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并承担多媒体技术相关教育、知识的普及等社会服务。
联系方式
联系人:孙立峰
地址:清华大学信息技术大楼(FIT)1-512 (100084)
电话:010-62786910
电子信箱:sunlf[at]tsinghua.edu.cn
服务计算
服务计算专业委员会(2016-2019)
(Service Computing 缩写 CCF TCSC)
CCF服务计算专业委员会(TCSC) 是由北京邮电大学陈俊亮院士发起,在国内众多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于2010年1月24日在北京邮电大学由中国计算机学会批准成立。CCF TCSC的成立,对促进国内服务计算科学与产业的发展,加强在该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服务计算专委涉及如下领域:服务计算的理论与方法、服务基础设施与理论、云计算相关技术、SaaS、服务系统、物联网、Web服务、本体&互操作、服务流程构造与演化、服务业务分析、服务编排与协同、服务需求分析&教育、服务业务流程、服务组合建模、服务选择、服务组合方法、服务业务管理与集成、服务计算的系统技术、服务科学、服务工程、服务管理、行业服务应用与实践、服务计算教育、服务计算关键技术、云服务。
联系方式
联系人:苏森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187信箱
电话:010-61198129
电子信箱:susen[at]bupt.edu.cn,ccf-sc[at]bupt.edu.cn
高性能计算
- 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2016-2019)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缩写 CCF TCHPC)高性能计算是利用超级计算机实现并行计算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围绕利用不断发展的并行处理单元以及并行体系架构实现高性能并行计算这一核心问题,该领域研究范围包括并行计算模型、并行编程模型、并行执行模型、并行自适应框架、并行体系结构、并行网络通信以及并行算法设计等。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拥有活跃委员人数100余人,办事机构设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专委会本着“学术搭台 产业唱戏 应用为先 软硬平衡 服务委员 沟通产学研用”的原则,积极致力于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研究与发展。联系方式联系人:张云泉地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00190电话:010-62661636电子信箱:zyq[at]ict.ac.cn
工业控制计算机
工业控制计算机专业委员会(2016-2019)
(Industrial Control Computer 缩写 CCF TCICC)
工业控制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6月11日的中国电子学会电子计算机学会工业计算机学组,1986年3月22日转建专委会。工控机专委会的定位是促进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提高和工控产业的发展。其工作方向是站在工控学科发展的前沿,开展技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开展科学普及和科技咨询;促进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促进工控产业的发展。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专委会广泛地开展了学术活动,保持了一年一年会和多次专题研讨会的传统,不少活动引起学术界和工控产业界广泛的关注,如近几年开展的国际现场学术会议、控制网络学术会议等,在国内起到了开拓性作用。
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鑫 毕经丹
地址:北京海淀中关村南一条6号康拓科技(100080)
电话:010-62568576 / 62536443
传真:010-62568576
电子信箱:liuxin[at]picmg.com.cn,bijingdan[at]sina.com
互联网
互联网专业委员会(2016-2019)
(Internet 缩写 CCF TCI)
互联网是计算机科学和通信工程等专业交叉、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该领域的研究包括体系结构与协议、网络互连、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11月,是根据我国互联网及其应用领域迫切需要而建立的二级学术组织,受中国计算机学会的直接领导。是互联网相关专业研究和技术人员与单位的学术组织。专委会致力于促进互联网领域的学术交流,增强与国际互联网学术组织的交往,推动我国互联网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和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使我国在互联网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和设施建设上有所突破。
联系方式
联系人:徐明伟
地址:清华大学FIT楼4-104,100084
电话:010-62781572
电子信箱:xumw[at]tsinghua.edu.cn
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2016-2019)
(Computer Security 缩写 CCF TCCS)
1989年6月,经中国计算机学会批准,成立了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 (以下简称安全专委会)。安全专委会是中国计算机学会的分支机构,接受中国计算机学会的业务指导。它是根据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管理决策、学术研究、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的需要建立的群众性学术组织。专委会在积极参与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的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的研究与制定;推进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各项国策和制度的落实;开展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学术交流、技术研究、人才培训,促进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和提高,促进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向产业化的转化等方面,为提高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学术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联系方式
联系人:田芳
电话:010-88513296
电子信箱:jsjaqzwh[at]VIP.163.com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业委员会(2016-2019)
(CAD and Graphics 缩写 CCF TCCADCG)
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是研究、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模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系统的一门学科,是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其研究方向包括曲线曲面造型、产品建模、协同设计、图形绘制、计算机动画、可视化与可视分析、虚拟现实、图形硬件等。1986年8月,正式成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业委员会,至今已历经七届。专委会充分发挥各位专委委员的积极性,团结和联合本领域的所有科技人员、专家和学者,开展有效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跟踪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组织学术研讨会,引领学科发展方向;促进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合作,促进研究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联系方式
联系人:冯结青
地址:杭州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310058
电话:0571-88206681-506
电子信箱:jqfeng[at]cad.zju.edu.cn
计算机工程与工艺
计算机工程与工艺专业委员会(2016-2019)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Techniques 缩写 CCF TCCET)
计算机工程与工艺专委成立于一九八八年,九五年之前挂靠在电子十五所,之后至今挂靠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专委会业务范围是计算机硬件工程和计算机生产制造工艺。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工程总体设计、计算机实现的物理学、电路系统、互连与信号传输、电磁兼容性设计与防信息泄漏、高密度组装技术、机械结构设计与CAD技术、机器外型美观设计、印制电路板设 计及CAD设计、印制板制造及装焊工艺与技术、散热与冷却技术、ASIC设计优化与工艺 选择、ASIC后测试及CAD/CAT技术、微处理器及其它计算机IC器件设计应用与分析、抗 恶劣环境与加固技术、机房工程、工程成本分析与市场经济学、标准化与工程质量管 理、工程与工艺的教育。本专委在相关业务范围内组织学术会议、产品展示、技术咨询、国内外技术交流。
联系方式
联系人:肖立权
地址:湖南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410073
电话:0731-84573645
电子信箱:xiaoliquan[at]nudt.edu.cn
计算机视觉
计算机视觉专业委员会(2016-2019)
(Computer Vision 缩写 CCF TCCV)
计算机视觉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最近几十年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计算机研究领域中一门综合性的前沿交叉学科。国内大学与科研单位在计算机视觉研究中投入巨大,也产生了颇丰的成果,在计算机视觉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和权威期刊中,包括IEEET-PAMI、IEEE-TIP、ICCV和CVPR等顶级期刊会议,国内学者发表的工作越来越多。但在众多研究成果中,由国内学者独立完成的、有分量的成果太少,缺乏理论创新和核心方法。为更好地团结、联合、组织国内计算机视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中国计算机学会成立了“计算机视觉专业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业委员会将按照计算机视觉学科的专业内容更好地开展学术/技术交流、发展战略研究,促进国内学者间的了解与合作,推动国内计算机视觉学科发展,提升我国计算机视觉研究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力。
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亮
地址:北京中关村东路95号模识实验室,100090
电话:010-82544643
电子信箱:wangliang[at]nlpr.ia.ac.cn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2016-2019)
(Computer Applications 缩写 CCF TCAPP)
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前身是计算机在国民经济中应用学组成立于1978年,1985年更名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挂靠在电子部六所,委员主要由国家计委、石油、电力、铁道、邮电、电子、中科院等部委信息中心院所高校以及部分计算机制造和用户企业的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组成。专委会涉及的领域: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技术(包括计算机科学计算及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管理、计算机控制以及局部网络等技术解决方案)在各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的应用成果;计算机应用共性技术问题;计算机局部网络及应用,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计算机经济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控制一体化,Java技术及应用等技术领域。
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学斌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城渤海大道21号华北理工大学理学院
电话:0315-8805877
电子信箱:chxb[at]qq.com
教育
教育专业委员会(2016-2019)
(Education 缩写 CCF TCEDU)
教育专业委员会于1980年8月25日成立。专委会涉及的领域:探索计算机教育规律和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模式,探索新时代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加强计算机课程高质量建设,促进教材的撰写和出版。随着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专委会及各学组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各类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教学研究、教材建设,并结合当时计算机教育的发展的需要,召开全国和地区性学术研讨会,每两年进行一次全国性研讨会,每四年进行一次换届大会。
联系方式
联系人:吴黎兵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430072
电话:027-68775182
电子信箱:wu[at]whu.edu.cn
分布式计算与系统
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业委员会(2016-2019)
(Technical Committe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and Processing 缩写 CCF TCDCP)
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业委员会的前身是1981年8月3日成立的“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学会微程序设计及分布式系统专业学组”,1988年10月更名为“中国计算机学会分布计算系统与固件工程专业委员会”,1994年9月23日扩建成“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放系统专委会”,2015年8月根据学科发展更名为“中国计算机学会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业委员会”。专委会在中国计算机学会的领导与支持下,组织和团结分布式计算、分布式系统、分布式泛在网络等专业领域人才,结合新型开放式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技术研究趋向及产业化发展趋势,加强学术交流、拓展研发思路、促进产学研合作,推进我国新一代分布式计算与服务技术研究,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联系方式
联系人:叶保留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10046
电话:025-89686448
电子信箱:yebl[at]nju.edu.cn
抗恶劣环境计算机
抗恶劣环境计算机专委会(2016-2019)
(Severe Environment Computer 缩写 CCF TCSEC)
抗恶劣环境计算机是指能够在恶劣的气候、力学、电磁等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计算机,由于其抗恶劣环境特性,特别适用于野外勘探、海上作业、高原、军事等特殊领域。抗恶劣环境计算机涉及的学术/技术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抗恶劣环境(振动、冲击、高低温、潮湿、沙尘、盐雾、霉菌、强电磁脉冲等)加固技术、可靠性技术、安全性技术、实时性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等。近年来,随着信息系统国产化需求的发展,基于国产关键软硬件的抗恶劣环境计算机技术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抗恶劣环境计算机专委会成立于1986年,会员单位主要是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的生产、应用单位和大专院校。专委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搭建抗恶劣环境计算机学术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推动本领域技术进步,为国家有关机关部门建言献策,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联系方式
联系人:宋凌云
通讯地址:北京142信箱37分箱(100039)
联系电话:010-88525484
电子信箱:songly706[at]sina.com
理论计算机科学
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委员会(2016-2019)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缩写 CCF TCTCS)
中国计算机学会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3年,旨在促进计算机科学理论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学术交流。专委会先后在长沙、贵阳、重庆、广州、青岛、厦门、苏州、兰州、南宁、舟山、郑州、昆明、上海、西安、南昌、金华、福州、武汉、秦皇岛、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海口等地多次主办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并出版了多本论文集。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理论专委会已成为拥有8个专业学组和3个工作组织的学术性团体。理论专委会将采取更开放的心态来对待理论工作,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拓宽涉及的研究领域,不但坚持算法等传统研究方向,而且积极引导我国的理论工作者紧密围绕软件开发、硬件设计、应用研制、网络建设和信息安全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志在取得一些高水平的创造性成果。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也为我国的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那就是努力使我国的理论研究走向世界。
联系方式
联系人:祝 恩
地址:湖南长沙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410073)
电话:0731-84573660
电子信箱:enzhu[at]nudt.edu.cn
普适计算
普适计算专业委员会(2016-2019)
(Pervasive Computing 缩写 CCF TCPC)
普适计算专委会成立于2005年6月8日。Mark Weiser于1991年提出了“Ubiquitous Computing(普适计算)”理念,其最初设想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日常生活用品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提供服务。涉及的领域包括普适计算基础设施、交互模式、服务提供、终端形态、行为理解等诸多方向。
普适计算专委会是由来自产、学、研等机构的100余位专业委员组成,致力于传播普适计算相关新成果和新理念,推动全国范围相关专业人士合作交流,加速相关成果产学研用互动转化。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石坚
地址: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310027
电话:0571-87951647
电子信箱:shijianli[at]zju.edu.cn
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专业委员会(2016-2019)
(Embedded Systems 缩写 CCF TCEBS)
嵌入式系统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79年,先后经历了学组、分会、专委三个阶段,其前身为微机专业委员会。专委会涉及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芯片及智能微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等专业方向,以及可信嵌入式计算、开源嵌入式软硬件、物联网技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等前沿领域。专委会致力于嵌入式系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为国内外嵌入式系统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师、技术管理者和研究生提供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平台,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引领技术进步、支撑产业发展。。
联系方式
联系人:吴中海
地址:北京市大兴工业开发区金苑路24号,102600
电话:010-61273696
电子信箱:wuzh[at]ss.pku.edu.cn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2016-2019)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Pattern Recognition 缩写 CCF TCAIPR)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11月在太原山西大学成立,同时召开了第一届学术会议。专委前身是人工智能学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王湘浩先生创建。专委覆盖内容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知识表示与推理、机器学习、知识工程、智能规划、启发式搜索、数据挖掘、计算智能、神经网络、演化计算、分布式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与抽取、智能系统应用等。专委致力于联系和团结本领域广大研究人员,组织学术活动,增进学术交流,促进我国计算机学科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与应用的发展。专委运行规范、活动活跃,学术水平能代表华人学者在该领域的水准,受到该领域人士的高度认可。
联系方式
联系人:于剑
地址: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100044
电话:010-51688291
传真:010-51840526
电子信箱:jianyu[at]bjtu.edu.cn
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2016-2019)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缩写为:CCF TCHCI)
人机交互主要研究交互式计算系统的设计、实现与评估。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普及,人机交互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等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人机交互作为中国计算机领域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逐渐成熟。专业委员会将力足计算机领域,搭建好平台,加强同认知心理学、工业设计等学科的融合与交流,促进人机交互领域产学研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人机交互领域的发展。
联系方式
联系人:田丰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4号,100190
电话: 010-62661572
电子信箱:tianfeng[at]iscas.ac.cn
容错计算
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2016-2019)
(Fault Tolerant Computing 缩写 CCF TCFTC)
容错计算指在系统中存在错误的时候仍然保障计算的正确性。容错计算专委会是根据我国容错计算领域学术研究和应用发展的需要,在原容错计算专业学组(成立于1985年)的基础上建立的二级学术组织,受中国计算机学会的直接领导,于1987年正式成立,挂靠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专委会的使命是组织开展容错计算领域国内外学术活动,活跃学术思想,普及科学技术知识,跟踪世界先进技术的动态;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引导、推进我国容错计算技术的应用,使之更好地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服务;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对本专业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决策提出建议等。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华伟
地址 :北京2704信箱 体系结构重点实验室,100190
电话:010-62600642
电子信箱:lihuawei[at]ict.ac.cn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2016-2019)
(Software Engineering 缩写 CCF TCSE)
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于2001年4月2日在北京大学成立。专委源自原计算机学会的软件专委委员会(2000年后分别成立了系统软件专委,数据库专委、软件工程专委)。专委涉及的领域: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工程管理与支持,软件质量特征,软件过程度量以及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CASE)工具和环境等。专委会以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软件技术和软件产业的发展为目标,根据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抓住当前关心的热点,在本专业的学术、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企业服务等方面努力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关注学术交流的同时,注重和产业界的结合,积极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力争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做贡献。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戈
地址: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研究所
电话:010-62751794
电子信箱:lige[at]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