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总部 > 新闻动态
中美计算机科学博士培养制度的比较
2009-05-20 阅读量:446 小字

 

施巍松  博士,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

受题目的影响,我当时发这个的时候就非常大胆的写了中美博士培养制度的比较,实际上在我胶片上又加了计算机科学在里面,因为我觉得我对其他学科博士生培养可以说根本不了解,所以不能用这么大的题目,可能不是很合适。另外这十几年,我不像徐老师培养过很多博士生,所以对我来说培养学生方面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战场。我在中国念的书,但也在国外培养了几名学生,我主要从个人经历来说,把自己切身体会跟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介绍自己的经历,还有我的研究团队,顺便回答一下中国博士生导师是不是带了太多学生?第二点从上课的角度,谈谈在国外上课和在中国研究院上课的区别,大家关心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如果有时间的话,将谈谈做个好学生应该怎么做,做坏学生该怎么做。

    1995年到2000年读的博士,在纽约大学做了两年博士后,今年正好有机会在中国进行学术休假,所以有机会跟大家交流。我目前有四个学生,其中有两个去了工业界,一个去了IBM,还有一个去了亚马逊。另外还培养四个硕士生,这些数字表明一点,在国外很少招硕士,现在我已经不招硕士生了,这是一个现象,不包含哪个对、哪个错的概念。

国外的学校通常抓住一切机会向学校做广告,我也是一样,我们座落在底特律,学校是属于研究型的大学,在美国这样的大学数字相当大,我们是前25名的大学。学校每年科研经费2亿元左右,经费去年刚刚进了前50名,这是从每年科研经费上讲,为什么讲这点?美国有3千多所大学,这决定了培养方向不一样,可能有100多所是研究型大学,对老师、学生在研究上比较重视。其他的大学是教书型大学,对老师和学生培养是完全不一样的,不发表论文也可以申请终身教授。这是我目前的状态,意思是这两个学生要毕业了,加上前面四位,我到今年一共在学校做了八年,正好培养6个博士生,还有早先有几个硕士生在里面。这两个学生不在了,所以现在我有4个学生。我觉得博士生培养,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招到好学生,最重要的是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读博士,我在中国待了四个多月了,包括清华大学、北大这些学校,和同学交流时,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个同学在中国不是很好,去美国一年就发表很多篇文章。这里很重要原因是他到美国去有一个很好的目标,尽管再辛苦也不觉得累。为什么读博士很重要?一种人是不得不做,有一批人,特别是第五、第六年还没有什么结果或者自己不想提高,这样的学生根本不应该招进来,而国外大部分学生都是对此很兴趣。

另外环境也有影响,因为在美国你读不读博士家里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对找工作也不是很大影响,而是你自己的兴趣,在这里给人感觉,比如新闻媒体上的报道经常给人产生压力,比如你现在做了司长、部长,如果没有博士学位,可能跟别人不太一样,这种社会的压力造成很多人要拿到博士学位,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也是原因所在。

还有关于待遇问题,特别是我访问几个学校之后发现,像清华大学科研经费比较充足的学校,学生待遇还可以,但大部分学生还保持在我上计算所十年前的水平。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一个月只有500块钱很难让他们不产生其他想法,而在美国一个学生,一个月发1500块钱左右,基本生活不成问题。不是学生不聪明或者其他问题,而且说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可能会有一些考虑。

另外就是课程,举个例子,我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图书的时候,我们一年要把博士英语学完,学英语的同时还修了十门课程,所有课程都是A,只有一门课程在90分以下。到了美国我跟同学说,你们一学期上三门课都可以拿到A的话就很好了。这是国内和国外课程比较大的区别。另外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在国内学生是老师招来的,老师对学生提出的方向不屑一顾,但这在国外可以随便换个老师。

还有老师和学生可能沟通的还是不够多,怎么沟通呢?沟通就需要有一些时间和同学在一起,美国老师花在同学身上的时间比较长。徐老师说的情况是很特殊的,大部分的老师,根据我的观察,特别是助理教授压力很大的时候都不会采用这种方式。我在美国基本一个星期给一个学生一小时以上的交流,当然他一定要有东西。这里还有一个事情就是美国导师的权利跟中国可能有一些差别,在经济上决定那边学生比较怕老师,如果过去表现不好,第二年就没有资助了。

再有关于作者的问题,在那边通常你会看到,包括我在计算所申报客座研究员的时候有一条,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篇数,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了,这边非常注重第一作者,老师也注重第一作者,博士生毕业也是要第一作者,所以在作者这块产生比较大的问题,到底谁是第一作者,这将导致不和谐因素。我发现年轻一代的老师都非常好,和同学之间关系非常融洽,这一点可能因为思维上比较相似,有的老师和同学一句话都不敢说,对研究也不是很有利。

    下面讲一下评价,美国是从来不管学生,你只是为学生提供服务,你管他干什么?这跟中国学位条例第二点独立能力有关,中国来的学生我告诉他们,要通过资格考试、答辩一、答辩二,各个学生不一样,一共过五关,你自己弄,四年之后一定要通过资格考试。在美国从来没有人告诉你要资格考试,这是学生自己负责,不要把老师当成父母,你可以跟我讨论,但你上什么课不关我的事情,所以管理和服务之间不太一样。我经常看到大家喝咖啡,没有什么太多事情可做,从来不需要单独给学生写E-mail、打电话。还有第二点决定学生能不能毕业的问题,我不是说国内制度不好,国内现在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标准,博士生毕业是要有一篇或者两篇自己学校的会议,这个制度就很有问题,计算机学科领域不一样,有做人工智能的,有做图形图象的,算法的人比较重视发表文章而做系统的人比较注意会议的文章。所以在美国能不能毕业取决于这个领域里的人,作出评价的应该是老师和这个小领域里的人,我学生能不能毕业基本我说了算。中国博士论文送出去之后有很多老师去审,回来再答辩。美国基本是老师找两个朋友讨论通过,这个学生就毕业了,因为每个老师要维护自己的名声,虽然有权利但不会滥用。

    如果想做好的博士学生,第一就是一定要有兴趣,兴趣和国家战略目标不一定会冲突的,完全可以在大的范围里找到你自己的兴趣,没有兴趣就像没有激情的人,不要招进来。第二就是独立的能力,尽管每个星期都跟学生交流,我只告诉他高层的东西,他自己下去执行。还有他一定要勤奋,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很勤奋,有些人每天去所里工作,但不是在所里研究,是利用所里网络做别的工作。再有我们不太注意跟别人交流的能力,其实这很重要,交流的能力包括你怎么把你做的事情向别人表达出来,经常说一个中国学生做了100%的工作讲出来就变成70%的工作了。培养跟别人交流的能力,没有很受重视。再有跟我们文化有关系,在国外再牛的人,见了面随便跟他说话没有关系的,这跟你职位、岁数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你做的工作,这也是好学生要做的事情。如果想做坏事的话很容易,我说的都是反的事情,有一些人,先发表文章再翻译成中文发表,其实做的是一件事情。关于科研道德问题,比如自己是一个老师,写一篇文章,需要做大量实验,就抓两个硕士生拼命做实验,自己写文章,顺便还把自己的太太挂在中间发表文章。另外作者的排序,我遇到一件事情,有5个作者,发现跟我说话的人是最后一个作者,我说第一个作者为什么不做事。因为已经找到工作了,对这个工作不感兴趣。学生没有把作者和他自己本身的贡献扯上关系。

    这是网上下载的一本书,关于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建议学校把这个作为博士生教育第一个学期最重要的一堂课来修,这样对减少学术腐败有好处。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讲者确认)

 

热门动态
2022-06-24
CCF YOCSEF学术委员会于2022年6月8日在北京西郊宾馆、深圳数据交易有限公司两个会场共同召开了题为“工业数据可信流通的关键技术”的闭门深度技术论坛,由北京双湃智安科技首席科学家陶耀东博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金一、深圳数据交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冠共同担任执行主席。会议邀请了24位来自数据交易、数据安全与管理、工业大数据、网络系统安全、大数据治理、隐私计算、数据空间等不同领域的企业代表、学术专家代表作为发言嘉宾出席论坛,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和思辨,共同推动我国数据要素可信流通的快速发展和突破创新。
2017-10-31
2017年10月26日,CCF YOCSEF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401会议室举行“鼓励科学家创业是压倒科研体系的最后一颗稻草吗?”论坛。论坛邀请了创业取得成功的科研人员,以及在科研管理、一线工作者等相关专家和学者,共同讨论是否应该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大家该如何面对创业这一命题,同时就如何能激发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产业化、为产业助力进行探讨。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