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上海 > 新闻动态
CCF YOCSEF上海成功举办“人工智能领域产教融合存在的困难与对策”观点论坛
2023-07-23 阅读量:108 小字

2023年7月8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CCF YOCSEF上海分论坛、临港南桥科技城承办的“人工智能领域产教融合存在的困难与对策”观点论坛在临港南桥科技城11号楼3层报告厅顺利召开。论坛由CCF YOCSEF上海2022-23副主席张波、候任AC委员丁炜超、通讯委员郭畅共同担任执行主席,候任AC委员徐冰茹担任微论坛主席。YOCSEF上海副主席李晋国、AC委员吕东全、通讯委员朱昌明、高永彬列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致公党专职副主委邵志清、上海市奉贤区政协副主席\区科委主任卓雅、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书记顾春华、CCF YOCSEF上海2022-23主席裴颂文、现任主席孔令和、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钟伟民、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学院院长张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陈颖、上海市民盟经信委员会副秘书长夏爱红、商汤科技教育副总经理李彩云、瞳步智能科技总经理朱振滨、五次方智能科技总经理范林其、子图信息技术总经理张亚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30余人参加了论坛。

1

2

论坛伊始,上海市奉贤区政协副主席、区科委主任卓雅首先作为东道主致辞欢迎与会嘉宾,并对奉贤的人文历史和产业发展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对CCF YOCSEF上海分论坛对推动奉贤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出了期许;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致公党专职副主委邵志清首先介绍了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近30年的发展脉络,指出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应该从需求侧来牵引人才供给,围绕产业的发展培养人才,让教育更多的融合到产业中,然后强调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产业变革趋势,从国家重点战略、经济建设、民生健康去寻找人才培养方向,并结合产业需求,考虑针对高中毕业、退伍军人等社会群体建设相关产业学院及专业。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顾春华介绍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强调高等教育应立足国家需求和产业需要培养更多高质量人工智能相关人才,指出新形势下人工智能教育应培养大学生的AI研发能力、AI+创新能力、AI应用能力。

3

4

5

论坛主体分成两个环节,分别是嘉宾引导发言和思辨环节。

在引导发言环节,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钟伟民介绍了学院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学科建设特色、人才培养机制以及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工作重点;上海师范大学信机学院院长张波介绍了学院面向“人工智能+教育”的新工科产教融合实践与探索;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行业技术总监姜斌斌介绍了商汤人工智能产业图谱、商汤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并对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助力高校内涵式建设与发展;上海瞳步智能科技总经理朱振滨介绍了AI+机器人产教平台,未来希望能够成为高校的产教融合基地,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场地。

6

在思辨环节,各位嘉宾与观众共同深入探讨了四个思辨问题。

思辨问题一:人工智能产教融合是为了迎合政策还是确有必要?

孔令和认为,高校老师的评价体系是论文、项目、科技奖励,企业的评价标准主要是营收,目前看到符合产教双方合作的共同利益点还非常少?

夏爱红认为,18年至今,高校的研发力量和技术转化是企业研发和发展的需求点,企业的关键点是要有市场,所以商业化的关注点应该改为通用性产品,培养应用型人才。

李彩云认为,目前中国出台了产教融合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目前高校、职校、K12在专业和课程上都有了改变,慢慢搭建起人工智能的人才体系。

裴颂文认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一直是主旋律,未来教育界变革,从高精尖人才到应用型人才,结合企业是趋势。

张波认为,两者都是有必要的,高校做产教融合的着力点是人才培养,个体老师是成果转化。大一学基础知识,二、三年级到企业进行培养。架构师、算法工程师、测试师,哪个岗位适合,应该是需要在就业之前就做好准备。

钟伟民认为,研究生群体增长迅速,但是与产业脱节,所以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一定是要做的。

思辨问题二: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应该产来主导还是教来主导?实施过程中短板在于企业还是学校?

孔令和认为,产教融合的本体是技术公关,企业应该做主导,高校没有这么强的算力设施,拿出一部分算力来做产教融合,企业有一些场景,邀请高校来做技术公关。

夏爱红认为,技术公关来自中小企,学生的实习走到企业解决人力成本的问题,中小企业拿到项目后可以依托高校的学生团队来。数字江海能够搭建平台是值得肯定的。

高永彬认为,应该产来主导,企业有资金来做这个事情,短板是企业需要的是成品,高校的交付需要研发时间,在交付过程中无法满足。此外,人才培养应该由大学来主导,包括课程体系建设等,短板在高校的老师驱动力不足。

王翀认为,产带学,研带产,本科生能走进大企业,研是中小企业需要高校。

裴颂文认为,企业、高校可以分为四个象限,强企业强高校的目标是对关键技术突破,但是应用型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是有很多空间的,短板在于政府如何创造环境。

钟伟民认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者不可分。高校、企业、政府都有一定短板。

朱昌明认为,产来引导,短板应该在更高一层,比如政府。企业和高校合作,由于款项的结算延迟带来了很多问题,希望更高一层来引导。

张波认为,实力为王,资源为王,谁资源多,谁来主导。

李彩云,商汤在高职学校等群体做人才培养,前期应该由企业主导来提出用人需求,后期由学校主导来推动落实。找准双方匹配的资源。

思辨问题三:如何破解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热企冷”?

夏爱红,1、选好“产”需要的市场和技术,2、生态链如何贯通,可以通过产业园区的平台来提供。3、学校缺乏数据,企业不愿意提供,可以做供需对接会。

高永彬认为,高校研发的东西如果马上能产生经济价值,就能够持久。松江的政府、科委跟企业共建研究院,吸引投资,做的更深入。

范林其认为,数据、算法、平台、人才等方面双方都有GAP,五次方希望打造产业链的人才培养平台。

陈颖认为,学校需要跟企业合作,企业也需要从学校获取盈利点,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合作过程中有政策、经费等问题。临港南桥科技城,在产教融合方面做了一些事情,园区帮忙一家电力物联网企业做了高校的对接,登陆科创板。园区跟华理、交大、华师大合作较多,园区也投入了很多成本,需要政府方面的政策和支持。

吕东全认为,产教融合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尖端技术会在企业手里做市场的孵化,企业需要人才。

裴颂文认为,校热是因为国家推广了政策,考核高校的产教融合成熟度。企业看重的降本增效。需要学校需要推到围墙,教师不能只发论文,要走到企业一线,才能做好产教融合。

研讨问题四:奉贤等远郊地区对于青年科技工作者吸引力有哪些不足和优势?如何构建产教融合平台,应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外流?

夏爱红认为,1、可以建立民非的创新联合体,比如依托数字江海,2、政策:教育局,联合企业和学校有相关课题补贴的政策。产教是否也能有类似的平台扶持

张波认为,奉贤没有相关的企业落在奉贤,数字江海要吸引更多的人工智能企业过来,政府要给与更多的资金。奉贤新城的定位是五大新城的发令枪,房子和教育的两大问题需要配套。

高永彬认为,远郊地区要结合当地的生态和行业特色,松江的产业主打智能制造,学校结合产业做些产教融合。学校对于职称评审有配套政策,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7

最后,孔令和做论坛总结,如何解决产教融合的问题,目前交大已做了一些前期探索,也发现了一些难点问题,比如产教融合培养的硕士生在企业实习和学术研究上难以兼顾的问题;比如企业数据资产的保护和确权,如何保障合法合规下的充分挖掘和运用问题。另外上海已经在思考如何通过园区做创新策源地吸引人才和企业,比如紫竹、大零号湾等已经先试先行,也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平台、更好的政策、更完备的规章制度共同促进产教融合的发展。

8


热门动态
2018-07-31
CCF YOCSEF 上海分论坛于2018年7月23日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
2018-07-14
人工智能(AI)在理论、技术和应用等方面得到学术界、产业界、教...
2018-07-11
CCF YOCSEF上海分论坛于2018年7月6日晚上在上海市黄浦区洛克外滩...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