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聚焦

CNCC|推荐系统如何能做到“以人为本”

阅读量:370 2022-10-09 收藏本文

图片


CNCC2022将于12月8日至1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办,今年CNCC技术论坛数量达到122个,内容涵盖了“计算+行业、人工智能、云计算、教育、安全”等30个方向。本文特别介绍将于12月9日举办的【以人为中心的推荐系统】论坛。


报名及了解更多技术论坛信息请识别下图二维码进入CNCC2022官网。目前早鸟票限时优惠报名正在进行,抓住机会立享大幅优惠!

图片



作为典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以人为中心的推荐系统”(Human-Centered Recommender Systems)吸引了大批来自计算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者,采用计算与社会的互动融合的视角与方法,共同探究和理解用户与推荐系统的特质以及两者间的复杂关联关系,设计和研究基于先进AI技术的高效精准的推荐算法,解释和评估推荐系统对用户期望、价值与目标的影响、塑形与风险,揭示和诠释用户与推荐系统交互与协同的行为模式和深层机理,研发和构建适配用户认知和增强决策能力的负责任的推荐系统,实现用户与推荐系统的长短期价值融合、互惠发展、协同学习与成长。本论坛汇集了来自国内外学界和业界人工智能、CSCW与社会计算、人机交互、新闻传播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从算法、技术、系统、体验、传播、政策和实践等多维视角分享和探讨“以人为中心的推荐”的前沿研究与发展趋势。


论坛安排


顺序

主题

主讲嘉宾

单位

1

构建可信的推荐系统:从浅模型到深模型到大模型

张永锋

美国罗格斯大学

2

推荐算法公平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何向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

大数据驱动的网络社会心态研究:以为中心探索网络空间深层重构的变迁趋势

郑雯

复旦大学

4

推荐系统中的信息茧房动力学

李勇

清华大学

5

推荐系统的可解释性评测:现状、机会与挑战

王希廷

微软亚洲研究院


Panel环节

顾宁

李东胜

所有演讲嘉宾

 复旦大学

微软亚洲研究院

 


论坛主席


图片

谢幸

CCF会士、CCF普适计算专委会副主任

微软亚洲研究院 首席研究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他在数据挖掘、社会计算和普适计算等领域发表了300余篇学术论文,共被引用40000余次,H指数95,获2019年CCF青竹奖,1999年首届微软学者奖,2019年ACM SIGSPATIAL十年影响力论文奖,2020年ACM SIGSPATIAL十年影响力论文荣誉奖,2021年ACM SIGKDD China时间检验论文奖,并曾在KDD、ICDM等会议上获最佳论文奖。他是IEEE会士、ACM杰出会员。


论坛共同主席


图片

卢暾

CCF协同计算专委会秘书长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 教授


CCF杰出会员,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MU)访问学者。CCF数图编委、人机交互专委执委、大数据专家委员会通讯委员,ACM SIGCHI China Chapter执委。研究兴趣包括CSCW、协同与社会计算、推荐系统、HCI等。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成果发表在CSCW、CHI、UbiComp、NuerIPS、WWW、SIGIR、IEEE TKDE、ACM TOIS等领域权威会议和期刊上。常规担任CSCW、CHI等的AC,担任多个国内外学术会议的PC Co-Chair以及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AE和GE。


报告及讲者介绍


图片

张永峰

美国罗格斯大学 助理教授


美国罗格斯大学互联网智能与经济实验室主任,研究兴趣包括机器学习、机器推理、信息检索、推荐系统、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与公平性、人工智能伦理等,研究成果发表于SIGIR, WWW, RecSys, ACL, NAACL, CIKM, WSDM, AAAI, IJCAI, TOIS等领域内主要会议或期刊。担任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ACM Transactions on Recommender Systems和Frontiers in Big Data副主编。曾获得AIRS最佳论文奖、ACM TOIS杰出编辑奖、美国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奖(NSF CAREER Award)。


报告题目:构建可信的推荐系统:从浅模型到深模型到大模型


作为连接人和AI的桥梁,推荐系统也是以人为中心的AI的研究前沿。然而,推荐技术使用不当会带来诸如推荐机制缺乏透明度导致的用户不信任、推荐算法的不公平性、用户对推荐系统的不可控性、以及用户隐私信息的过度使用导致隐私泄露等问题。本报告将将探讨在推荐系统由浅模型、到深模型、到大模型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在各个阶段构建可信的推荐算法,包括推荐系统作为主观性AI的基本特性、主观性AI与可信计算的关系、以及在各个可信计算维度上的典型推荐算法,例如因果与反事实推理、神经-符号模型、自然语言解释、联邦学习、个性化提示学习等。

图片

何向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大数据学院副院长/教授


长期致力于信息检索与推荐、数据挖掘、因果推理等方向的研究,在相关的CCF A类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SIGIR、KDD、WWW等,谷歌学术引用1万9千余次。曾获SIGIR 2021、WWW 2018、SIGIR 2016最佳论文提名奖、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等, 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担任多个期刊的编委/副主编,如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 (TOIS), IEEE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 (TBD), ACM Transactions on Recommender Systems (TORS), AI Open等。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如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


报告题目:推荐算法公平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本报告从推荐系统“不公平“的实际案例出发,介绍推荐算法公平性的重要性和意义。然后概述当前推荐学术领域对公平性问题的定义、主要解决方案和面临挑战。最后展望推荐算法公平性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图片

郑雯

复旦大学 新闻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浦江国家实验室顾问,新华社瞭望智库首批入驻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社会学、网络社会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社会公共危机舆情治理等,出版《寻找网络民意:网络社会心态研究(第一辑)》《网络空间演进:网络社会心态研究(第二辑)》《媒介化抗争:变迁、机理与挑战》《新时代、新期待:中国人民美好生活观调查报告》等学术著作。


报告题目:大数据驱动的网络社会心态研究:以“人”为中心探索网络空间深层重构的变迁趋势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广泛使用成为中国社会变迁的新的显著特点,网络空间既为多元社会心态的表达提供了契机,成为精神价值面向的中国赖以存在、表达、形塑、演进的客观环境,也形成了具有网络空间独特逻辑与特征的集体认知,产生大量具有互联网特色的社会心态与文化认同。报告基于近十年微博数据的研究尝试,探讨如何运用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混合研究方法,在更大趋势、更大范围内以“人”为中心展现网络社会心态涌现与演进的复杂性,为更加深入全面地把握网络社会心态的时代特征、网络社群结构的发展动向与网络空间深层重构的变迁趋势,探索研究路径。

图片

李勇

清华大学电子系 长聘副教授


CCF协同计算专委执委、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长期从事数据科学与智能方面的科研工作,在KDD、NeurIPS、WWW、UbiComp等CCF A类国际会议与Nature子刊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文章引用14300余次,6次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提名奖,10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用论文。先后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获IEEE ComSoc亚太区杰出青年学者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等。


报告题目:推荐系统中的信息茧房动力学


信息爆炸时代的个性化精准推荐常常会将人类困于同质化信息之中,使其难以接触到新的话题与观点,逐步陷入“信息茧房”。由于人机交互系统的复杂性,信息茧房产生的底层机制尚不明确,如何理解、建模与遏制信息茧房的产生是学界与业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报告将结合大规模实证数据与理论分析,通过复杂自适应系统的视角来揭示信息茧房产生的底层机制, 进而提出基于实证与理论分析的解决方案,最后讨论社会智能治理背景下人类-人工智能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

图片

王希廷

微软亚洲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


CCF高级会员,研究兴趣为可解释、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分别于2011和2017年在清华大学获得电子系学士和计算机系博士学位。研究成果发表在KDD、ICML、SIGIR、TVCG等各个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及可视化的顶级会议、期刊上,被引用近2000次,在微软等多公司的多个产品中落地应用。两次获得CCF-A类期刊TVCG封面论文奖,获得AAAI 2021 Best SPC奖。多次担任AAAI和IJCAI的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并且在WWW、ICML、NeurIPS等国际顶级会议中常态化担任程序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推荐系统的可解释性评测:现状、机会与挑战


解释能力已被证明对推荐系统至关重要。作为用户和推荐系统之间沟通的桥梁,解释可以有效地提高用户的信任度、满意度以及用户采纳推荐的概率。可解释的推荐被认为是很重要的,并且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关于可解释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评估问题的阻碍。例如一个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在离线环境下衡量用户对解释的看法?在本报告中,我们将通过总结现有的关于可解释推荐的文献,介绍评价方法的主要类别以及我们如何选择它们。此外,我们将讨论当前评估方法的局限性,主要的挑战,并指出解决这些局限性的潜在机会。


Panel嘉宾


微信图片_20221009091055

李东胜

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 高级研究经理

微信图片_20221009091107


顾宁

CCF会士、CCF协同计算专委会荣誉主任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图片








图片

CNCC是级别高、规模大的高端学术会议,探讨计算及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最新进展和宏观发展趋势,展示计算领域学术界、企业界最重要的学术、技术成果,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换,是学术界、产业界、教育界的年度盛会。今年邀请嘉宾包括ACM图灵奖获得者、田纳西大学教授Jack Dongarra以及高文、管晓宏、江小涓、钱德沛、徐宗本、张平等多位院士及专家,还有七百余位国内外名校学者、名企领军人物、各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业内专家,CNCC在计算领域的水准及影响力逐年递增。本届CNCC的主题是:算力、数据、生态。


CNCC2022将汇聚国内外顶级专业力量、专家资源,为逾万名参会者呈上一场精彩宏大的专业盛宴。大会期间还将举办“会员之夜”大型主题狂欢活动,让参会者畅快交流,燃爆全场。如此盛会,岂能缺席!等你来,马上行动,欢迎参会报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