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聚焦

雷军王海峰王小川等共谈「技术创新」| CNCC2020

阅读量:536 2020-10-27 收藏本文

2020年CNCC已经圆满结束,CCF 2020 CTO高峰论坛,小米雷军、百度王海峰、搜狗王小川等,在CNCC期间究竟做了什么主题发言?请看来自CCF战略合作媒体量子位的独家报道!


2020年CNCC已经圆满结束,大会中亮点颇多,除了每日上午的特邀报告、大会论坛十分火爆外。每日下午的技术论坛、活动也精彩纷呈。目前回看已经陆续上传到CNCC官网的会日程中,方便参会人员进行重复观看。当然后续我们也会对一些精彩的活动和论坛进行报道,请持续关注。

CNCC今年的一大亮点就是首次在CNCC中露面的CCF 2020 CTO高峰论坛,小米雷军、百度王海峰、搜狗王小川等,在CNCC期间究竟做了什么主题发言?CNCC战略合作媒体量子位进行了深入报道。


企业在社会中的分量有多重?


从17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改变人类生活的160种主流创新工业,80%以上是由公司来完成。


今天,全世界70%的专业和三分之二的研究的开发经费,都是来自企业。


这就是CCF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在10月22日CCF 2020 首届CTO高峰论坛中,给出的一组数据。


不仅如此,李国杰院士直接抛出了企业之重任:


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


CCF副秘书长王超(亿邦动力CEO)  CCF前任企工委主任章文嵩(滴滴高级副总裁)  CCF CTO Club首任主席王小川(搜狗CEO)  CCF企工委主任崔宝秋(小米副总裁)  CCF秘书长杜子德  CCFTF主席何晓冬(京东技术副总裁)


然而,众所周知,近两年国内外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产生了新的形势和新的环境。


而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创新」又该如何前行?


企业的难题,企业中人最有话语权。


为此,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搜狗CEO王小川等众多知名企业家、CTO齐聚一堂,围绕《新形势下的技术创新之道》发表了各自的思考。


除此之外,学术界大佬、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等也参与其中,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别样的看法。


李国杰:别看发表多少论文、获多少奖,要看实实在在的贡献


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李国杰院士先对研究开发的目的做出了分析。他认为无非是三种原因:


  • 第一是探索未知世界奥秘: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在知识海洋中遨游。


  • 其次是实验室形式的做工程任务:满足国家相关部门的需求。


  • 最后是企业的形式:将知识变成产品和服务,提高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除了少数人是出于第一和第二种目的外,绝大多数的科研工作,最终体现的真正意义,是市场产品或服务


因此,李国杰院士认为:


我们一定要形成以产品技术为目标导向的科技文化。


CCF名誉理事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国杰


至于为什么要呼吁重视产业技术,李国杰院士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认为:


研究与开发并不是从上游到下游的信息关系,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反过来对基础研究和业务研究有很强的拉动力。



一言蔽之,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一锤子买卖,而应当是多层次的互动。


所谓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主要不是看技术研究有什么新成果,而是要看产业技术研究的需求。


然而,面对如此环节,李国杰提出了一个客观的问题:


科学技术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产业技术。


理由如下。


一般而言,实验室技术是单向技术,但是产业技术本身是不能够有明显短板的;实验室技术也许能够解决90%的需求,但是剩下10%可能要花10倍以上的精力,甚至有时候要推倒重来。


而且,不同企业级的产业技术,必须要考虑推出的时间、成本、鲁棒性、兼容性等等约束,所以在限制条件下的创新,有时候比原始创新来的困难。


至于如何破局?李国杰院士从两大方面指出了明路。


首先,是人才方面——产业方式的人才,不能仅仅是自学之材,还应该是知市之材


也就是说,做科研一定要关注最终的目标,还要有更宏观一点的目标:为人类的文明做贡献。


李国杰院士举了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


我们申请一大堆科研项目,每个人掌握多少科研经费,这个并不是目标,这是一种承诺是一种责任。


所以发表了多少文章,获得多少奖励,再一个就是戴多少帽子,这些都是中间奖;最终是要看对科学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有没有实实在在的贡献和影响。


其次就是生态方面,李国杰院士认为,发展产业技术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环境,并呼吁:


计算机界的企业,要一起构建企业的命运共同体;为中国的IT产业冲出重围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雷军:包容失败,是创新创业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对于李国杰院士的演讲,小米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非常认同:


特别是2020年,对中国的科技创新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整个中国科技的创新未来何去何从,可能今年就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如此背景下,雷军也是从人才生态环境两方面入手,谈了下他对科技创新的想法。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雷军


「人才是创新的根源」,雷军为此举了小米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例子。


小米在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企业学院,叫做清河大学,专注于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但雷军也表示,要把它做起来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人才问题」,以及「如何成为全球人才的高地」,是现在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其次,是在生态环境方面。


雷军认为,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成王败寇」的观点,因为创新是失败999次只能成功1次的游戏,而在这种游戏中,失败者是绝大多数,失败次数也是惊人的:


因此,一个宽松、包容的环境,是整个创业创新里最重要的事情。


最后,面对CTO云集的现场,雷军针对研发投入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每位CTO手里都有大量的研发预算,如何在其中拿出来一块,做5-10年的技术研发投入?


雷军以小米为例,总结了成立10年能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全球创新50强企业的一些经验——三条永不更改的铁律:


  • 技术为本:所制造的产品在多项技术方面达到了全球领先,甚至是压倒性的。


  • 性价比为纲:在突破高端的同时,也要坚持这一点。


  • 做最酷的产品:以「小米透明电视」为例,别人质疑太贵没人买,小米把它变为商品,让人们体验到科技的进步。


对此,CCF企工委主任、小米集团副总裁崔宝秋评价道:


他(雷军)坚信,坚持创新死磕硬核技术,重视基础研发,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真正做到行稳致远。


王海峰:CTO要洞察技术发展趋势


从CEO的视角解读完技术创新,接下来是企业CTO角度。


百度首席技术官 王海峰


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先是对CTO一职做了解读,他概括为三大方面:


首先,要洞察科技的发展趋势,统筹技术布局,而且要确保技术的领先性。


其次,CTO虽然对技术负责,但是最终不仅仅是技术要领先,最终还是要让技术有用。


最后,CTO也是要为企业的技术人才负责,要建设高效的研发体系,打造顶级的技术团队。


王海峰认为,百度最为核心的技术就是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发展到了今天,不仅仅属于一家企业,而是属于全社会,属于各行各业:


这时候我们把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成一个软硬一体的AI大生产平台,进而形成现代的AI的信息基础设施。


而百度人工智能技术的集大成就是百度大脑,王海峰以翻译语音两个领域为例,做了深入的讲解。


这两个方向都是大约在10年前,也就是2010年左右,百度开始着手的方向。


而倒退到那个PC年代,翻译和语音的应用并不是非常广,那么为什么要在那个时候发力这两个领域呢?


王海峰解释道:「这就是所谓的技术远瞻与近思」。


因为我当时刚加入百度,我会看搜索用户到底有哪些需求,我发现搜索里面有几个百分点的需求都跟翻译相关,说明翻译需求很旺盛,但是当时解读的不是非常好。


此处王海峰还引用了「巴别塔」的例子,并表示跨越语言鸿沟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


而后十年至今的发展,也印证了王海峰及其团队当年的判断。


现如今,百度每天翻译的量大概是达到1000亿字符,这是非常庞大的量。这个需求的确是随着技术的进步,随着产业的进步在充分的释放,而且在持续的增长。


语音方面也是如此,王海峰当时也远瞻到了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语音交互的需求。


再后来,不仅仅是智能手机,语音技术用在了各种各样的设备中,将来可能还会变得无处不在。


也是从十年才开始发力,百度语音做到现在,每天的使用量是超过155亿次。


……


最后,王海峰也认为人才是非常之重要。


百度有1万多的工程师,我们同时跟各方一起合作,现在已经培养人工智能相关的人才总量超过100万。


同时,我们希望未来五年联合社会各界,为我们国家培养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人才500万以上。


王小川:技术产生行业变革影响时,CTO便决定企业前进方向


最后的主题演讲,来自CCF企工委副主任、CTO Club主席、搜狗CEO王小川。


在经历了10年CTO、10年CEO的生涯,他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的经验,阐述了技术在企业中的角色,CTO在企业中的角色。


CCF企工委副主任、CTO Club主席、搜狗CEO 王小川


王小川先是引用了邓爷爷的一句经典名言「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他认为:



技术本身是有它的溢出效应,就是整个世界存在的规律,这种规律一方面靠人去认知它。


而后把这种规律变成了我们的技术,让技术去理解这个世界。


所以,王小川认为应当把技术和教育放到一个高度,需要把人培养起来。


那么,技术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有什么样的作用?王小川将其分为三类。


  • 第一种情况是,技术是对企业产生了底层信息化的支撑作用,使得一个企业自身或者在行业当中,能够大大地降低他们的信息获取的速度,减少交易的成本。


  • 第二种情况是,技术对于企业是一种驱动性的作用,就像引擎一样。技术好一些,就会使得整个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提升不少,搜索也好,推荐也好,而且逐步走向成熟的AI。


  • 第三种情况比较Geek,对技术要求更高,甚至在中间产生颠覆性的作用,甚至引领这个行业达到变革。包括今天提到的无人驾驶、苹果引领的Siri人机交互等。


而当技术对企业,甚至整个行业产生变革影响时,王小川认为,CTO对于企业而言,便不再是简单的「二号位」,而是决定了企业前进的方向。


因此,王小川认为:


对CTO而言,一定要定战略。一般到了总策略,把公司战略翻译成技术上的战略,CTO在里面要有更快的理解,有灵敏性的作用,当然也包括断事用人。


最后,王小川分享了一下对于「如何做好CTO」的一点想法,包括四个维度:


  • 第一,要理解趋势,有自己的洞见。


  • 第二,有足够的同理心。


  • 第三,有非常强的好奇心。


  • 第四,得是一个通才。


……


以上便是CNCC2020首届CTO高峰论坛第一部分精彩内容,从企业角度到学界角度,从CEO角度到CTO角度,都分别深入浅出地对技术之于企业、之于行业,甚至之于国家的意义,做了深刻的探讨。


接着论坛后半场还举办了两个圆桌论坛《不确定时代的企业创新之路》和《开源构建发展新动能》。相关报道稍后推出,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