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活动 > 活动日历 > 分部活动

CCF大连即将举办学术年会

阅读量:5698 2020-01-07 收藏本文

CCF 大连

将于202019日(星期四)

在大连海事大学和大连海洋大学举行2019年年会系列活动,敬请光临

CCF大连学术年会

年会日程

第一阶段       物联网智能感知学术报告会

执行主席:栗志扬(大连海事大学副教授,13904265439)、齐恒(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CCF大连秘书)

时间和地址:8:30-12:00,大连海事大学西山扬帆楼304

8:30-9:00     签到

9:00-11:00   报告会

特邀讲者:刘秀龙 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长聘教授

报告题目:人--物智能互联与感知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特邀讲者:林驰 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系统研究所副所长

报告题目:物联网智能感知与绿色计算

11:00-12:00 学术研讨


第二阶段       智慧海洋学术报告会

执行主席:于红(大连海洋大学教授,CCF 大连副主席,13332266112),张思佳(大连海洋大学副教授,13889616966

时间和地址:13:30-16:30,大连海洋大学文夫图书馆多功能厅

13:00-13:30 签到

13:30-16:30 报告会

特邀讲者: 大连海洋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智慧海洋的支撑技术与产业体系

特邀讲者: 大连海洋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海洋环境信息综合应用服务探索

特邀讲者:李豪杰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水下场景视觉感知与目标检测

第三阶段       CCF 大连年度总结与发展研讨会

执行主席:汪祖民(大连大学教授,CCF 大连主席,18642628421

时间和地址:18:00-20:30,大连海洋大学文夫图书馆多功能厅

1.     CCF 大连分部主席致欢迎词

2.     CCF会员与分部工作委员会代表发言

3.     CCF 大连分部秘书长进行年度工作汇报

4.     CCF 大连执委会委员述职发言

5.     CCF 大连 发展研讨


第一阶段物联网智能感知学术报告会简介

报告人:刘秀龙,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长聘教授


个人简介:刘秀龙20167月于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日本会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先后从事博士后工作,201911月以长聘教授身份加入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近年来主要围绕物联网中无线通信协议设计、智能机器人高精度室内定位、复杂环境中人类行为识别等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攻关,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累计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TONTMCUbicompTPDSTC INFOCOMICNP等国际著名期刊和会议论文20余篇。获得2017年度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国际期刊IEEE Systems Journal 2017年度最佳论文奖、国际会议ICA3PP 2014 IEEE SmartIoT 2018最佳论文奖。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国际知名工程学术机构IET出版英文专著1部。担任国际知名SCI期刊Computer CommunicationArea Editor(领域编委);国际会议WASA 2018程序委员会主席;国际会议ICPADS 2019程序委员会副主席;CCF推荐的A类会议IEEE INFOCOM 2020程序委员会成员。

报告题目:人--物智能互联与感知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报告摘要:

物联网作为信息系统向物理世界的延伸,极大拓展了人类认知和控制物理世界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入,智慧物联网将--三维世界有机融合,成为实现智慧工业、智慧物流等美好愿景的关键。其难点在于无缝、开放、鲁棒、准确、安全、智能地感知、传输和处理来自于世界万物和物理环境的大数据。这里将和大家分享物联网研究领域最新的一些研究动态,以及我们在智能感知、人机交互等移动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在最后探讨万物互联技术将面临的新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


报告人:林驰,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系统研究所副所长。

个人简介:林驰2008年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软件工程学士学位,同年9月保送攻读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20103月提前攻读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201312月博士毕业。20143月至201712任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2017年受聘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现任智能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林驰博士长期专注于物联网相关领域研究,具体研究方向为:无线充电传感器网络、无源感知深度学习(WIFI CSIRFID识别与认证)、智能水下光通信系统。主持十余项科研基金,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青年、面上各一项),主持 20142016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犀牛鸟创意基金2项;主持大连理工大学星海优青、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等人才类项目;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核高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二十余项。担任国际期刊IJCSSecurity & Privacy副主编,以首席客座主编身份组织专刊一次;担任近20SCI期刊(包括IEEE TON, IEEE TMC, IEEE TIFS等顶级期刊),30余个国际会议(包括INFOCOMGLOBECOM, ICC, ISPA, WCNC等)的委员或审稿人,担任IMIS 2016-2019领域主席;201520172019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人。IEEEACM、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CCF体系结构专委会委员。2017-2019连续三年担任水下机器人目标抓取大赛评委。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录用)近50篇论文,其中SCI期刊发表录用30余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CCF AB类顶级期刊会议发表录用20余篇,包括顶级会议:INFOCOMSECONICDCS,顶级期刊:Science专刊、IEEE TMCACM TECSIEEE TVT等,发表ESI高引论文一篇。获得荣誉包括:2015 ACM大连分会学术新星奖,2018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2019大连理工大学星海学者(星海优青)。

报告题目:物联网智能感知与绿色计算

报告摘要:

1)作为无线通信和控制工程的交叉研究领域,无线充电传感器网络(Wireless Rechargeable Sensor Networks, WRSN)是国际学术界的最前沿研究领域。然而,针对复杂环境下WRSN的协同充电调度关键问题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本项目聚焦复杂环境下基于菲涅尔衍射理论的充电方法,创新式的利用环境中的障碍物提高充电效率,延长了网络生存时间,为物联网传感器节点在复杂环境下的大规模部署提供了新的思路。

2)身份识别/认证(Identity Recognition/Authentication)在如今各个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现有有源身份识别系统一般采用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虽能实现识别、认证功能,但被测用户需要做出指定动作,且存在诸如设备昂贵、识别地点受限等缺点。作为一种新型感知技术,无源感知能使被感知对象可以在不携带任何设备或电子标签的情况下,只要进入待测区域即能被感知,是一种高效、廉价的被动感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报告将讲解一种基于WiFi CSI的无源感知身份识别系统,利用无处不在的WiFi实现对监控人员的身份识别,具有很高的识别精度。该项研究成果有望推广到有身份识别需求的各个领域,例如智能家居,入侵检测,公司考勤打卡等应用。


第一阶段学术报告位置地图与链接会地址

大连海事大学扬帆楼304房间,会议位置地图与链接:https://surl.amap.com/8zbl8Z9Z6MT


第二阶段智慧海洋学术报告会简介

报告人:李豪杰,大连理工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个人简介:李豪杰,大连理工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分别于1996年、2007年获南开大学学士学位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9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1月加入大连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信息检索、计算机视觉,在包括IEEE TCSVTIEEE TIPIEEE TMM等顶级国际期刊和ACM MMICCVIJCAI等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获ACM ICIMCS (2011)HHME (2013)最佳论文奖、ICME2017)最佳论文Finalist奖,The Star Challenge 国际多媒体搜索引擎比赛第一名(2008)。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2项(含合作主持1项),主持国际合作、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等省部级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所研发软件系统在电力、邮政、体育训练、智能制造等行业获得推广使用。

报告题目:基于判别区域挖掘的细粒度图像分类

报告摘要:

细粒度分类旨在对属于同一基础类别的图像(汽车、狗、花、鸟等)进行更加细致的子类划分,是近年来计算机视觉、 模式识别等领域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生态领域物种分类,商品分类自动理货,环保领域垃圾分类等)。由于子类别间差别细微且通常差异存在于局部区域,如何高效的选取高判别性局部区域以及如何对其特征进行优化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这两个方面的探索,首先从局部区域相关性挖掘角度,介绍两种关系引导的判别性区域学习方法。接着介绍一种基于判别先验网络模型和自回归模型的表征优化方法。最后讨论细粒度图像分类的研究趋势。

报告人:于红,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个人介绍:于红教授系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辽宁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CCF杰出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工委执行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系统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委员、CCF大连分部副主席。主要从事海洋与渔业大数据相关研究工作,侧重研究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海洋及渔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承担国家海洋公益、农业部财政、辽宁省及大连市海洋渔业管理部门计划等项目20多项,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报告题目: 智慧海洋的支撑技术与产业体系

报告摘要:

  该报告将围绕目前海洋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智慧海洋内涵、智慧海洋外延、智慧海洋产业体系等方面浅析如何在未来海洋产业中,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并提出建议,合力打造智慧渤海一体化工程。

报告人:宋军,理学博士,大连海洋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宋军,理学博士,大连海洋大学教授,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客座学者、教育部物理海洋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特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会员、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物理分会理事,中国海洋学会海洋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大连海洋大学湛蓝学者;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 研究兴趣主要为海洋动力环境数值模拟、海洋环境信息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构建。近年来共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7篇,一级学报收录9篇,核心期刊收录19篇),主编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2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含省部级一等奖3项);主持国家级项目(或课题)5项,省部级项目5项。

报告题目:海洋环境信息综合应用服务探索

报告摘要:

该报告从智慧海洋发展的背景与机遇开始,重点介绍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海洋学研究所围绕31,即1个中心(海洋大数据中心)、1个系统(海洋环境演变模拟系统)和1个平台(海洋环境信息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构建的应用海洋学研究技术体系,并分享利用海洋环境信息在各涉海行业开展应用服务的探索经验。

第二阶段学术报告位置地图与链接会地址

大连海洋大学文夫图书馆多功能厅,http://www.amap.com/place/B019B0AE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