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总部 > 新闻动态
YOCSEF成功举行“网络编码与下一代网络”学术报告会
2009-09-18 阅读量:180 小字
60年前,香农博士发表的论文“通信的数学原理”,标志着通信新时代的开始。 2000年,三位华人科学家蔡宁、李硕彦和杨伟豪,与德国科学家Ahlswede一起,提出了一种新型网络数据传输方式——网络编码。相比于现有的存储-转发方式,网络编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组通信应用中,它可以提升吞吐率,使得网络快捷、安全。网络编码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学术界、工业界广泛的关注。国外对网络编码有 “网络编码将引发下一代网络革命”、“编码终结网络塞车”等评论。通过网络编码技术,将有助于构建更快捷、更安全的因特网。
 
8月29日,YOCSEF在中科院自动化所举行“网络编码与下一代网络”学术报告会,邀请网络编码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蔡宁教授、无线网络编码理论研究的知名学者樊平毅教授、网络编码应用研究的知名学者李葆春教授,从不同的视角,阐述网络编码的本质,对网络编码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问题、网络编码对下一代网络架构与应用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报告会由AC委员王新和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白宝明共同主持。AC委员陈文光、徐明伟、卜佳俊、刘挺,及来自高校、研究所、媒体界感兴趣人员100余人参加会议,值得一提的是有许多同仁专程从外地(广州、长沙、杭州、天津、西安、上海等地)赶来参加。YOCSEF合作媒体IT168派代表参加并对本次报告会进行了报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蔡宁博士,首先阐述了网络编码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网络编码理论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多信源网络编码、网络信息论、随机网络编码及无线网络编码、网络卷积编码、网络纠错编码和网络安全编码等。蔡老师深入浅出,回顾了网络编码理论建立的历史,概括了每个研究方向的发展过程和阶段成果,指出网络编码的理论研究未来可能取得的突破点。
特邀讲者蔡宁教授
 
清华大学教授樊平毅博士,认为无线网络编码作为一种新技术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可能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介绍了无线网络编码应用的背景和研究趋势,给出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辅助中继组播传输方案。从系统的角度讨论了中断概率、分集接收特征以及中继节点排队问题和传输延迟等,并分析了理论工作和仿真结果,指出无线网络中网络编码增益的存在。樊老师还预测了无线网络编码未来的研究热点。
特邀讲者樊平毅教授
 
多伦多大学教授李葆春博士,探讨了不可靠网络中的非集中式网络编码的问题。分别针对链接失效和节点失效两种情况,采用网络编码方案进行了优化。对于链路失效,对比了网络编码和复制转发方式的优劣;对于节点失效,通过节点优先级划分、渐进式的部分解码来改进。李老师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科学问题的提出、如何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研究过程。
特邀讲者李葆春教授
 
与会者针对讲者所作报告,就网络编码的具体编码算法、数据调度策略、网络编码在P2P系统中的应用、GPU技术的加速等展开了热烈探讨。本次活动的合办方、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亓峰教授谈了自己的体会,并希望继续与YOCSEF合作、交流。
 
最后,YOCSEF副主席文光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致感谢辞。
(王新供稿)
 
相关链接:李葆春-Decentralized Coding in Unreliable Networks(PDF)
          樊平毅-无线通信中基于网络编码的中继组播技术(PDF)
与会者认真听报告会、热烈讨论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