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论坛 | 中国机器人创客文化的产业化之路 该如何前行?
2024-01-26 阅读量:83 小字

中国机器人创客文化的产业化之路该如何前行?

时间:20231216日(周六)13:00-14:30

地点: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3

集美大学主校区

随着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其载体逐渐从云计算中心向具象载体落地,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或者机器人。其中,类人机器人是一个AGI通用人工智能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的载体和媒介通用平台。AGI通过感知-移动与抓取设备以帮助人类更高效地完成工作。目前一些大型科技公司例如波士顿动力,特斯拉等,引领着类人机器人的潮流。而机器人,作为极客的掌上明珠确始终在产业界存在落地困难,成本高昂的局面。且国内的极客圈也较少讨论如何更好的将机器人从0到1进行产业化,这里面存在什么样的技术路径? 有什么样的困难? 本次观点论坛中就以上问题邀请了诸多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嘉宾进行深度思辨。

 

fig-1


本次技术论坛由赵继民(睿优智造,CCF YOCSEF厦门副主席)、宫正(集美大学,CCF YOCSEF 厦门学术委员)担任执行主席。田雪清(金圆集团,CCF YOCSEF厦门学术委员)、曹梦云(集美大学,CCF YOCSEF厦门学术委员)担任线上主席。论坛伊始,两位执行主席介绍参会嘉宾并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同时介绍了本次论坛的背景及议程。


fig-2

其后,CCF YOCSEF厦门优秀AC、集美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王宗跃作为东道主再次欢迎各位嘉宾莅临本次论坛,并简要介绍了集美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创建历史与当前发展。学院为满足社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进行了相关改革,增设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并与行业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院在科研和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了许多奖项、获批建设多个科研平台。借本次论坛提供的学习交流机会,学院呼吁各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专家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期待与会的各位专家们对学院建设提供宝贵意见,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fig-3

CCF YOCSEF厦门22-23主席张龙晖介绍了CCF YOCSEF自由平等的思辨文化、承担社会责任,提升成员能力的使命、以及CCF YOCSEF厦门的创办发展历程等。

fig-4

1.引导发言

引导报告1:厦门大学刘暾东教授《工业机器人与机器视觉技术》主题做第一个引导发言报告。刘教授首先从宏观层面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对工业机器人和机器视觉的推动作用,强调了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其次,以微观层面分享了近年来在工业机器人和机器视觉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在有色金属冶金、烟草、半导体等行业的应用案例,并重点介绍了机器视觉在手机液晶、锂电池等领域的算法研究和应用。最后,着重指出了半导体行业对进口检测设备的依赖和国内企业在此领域的发展挑战,呼吁加强技术自主创新。整个报告强调了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和机器视觉在中国制造业升级中的关键地位。


fig-5

引导报告2:深圳地平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春旭《打造智能机器人开发新范式》主题做引导发言报告,从自身从事机器人开发的经历出发,分享了对ROS应用及开发的感悟、以及从创客转型产业化的思考。他将过去70年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应用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三个阶段,而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两种趋势:通用型解决各种问题和专用型提高效率。智能机器人需要建立一个底层统一的硬件加软件架构,以应对复杂多样的形态和场景。胡春旭简介了地平线公司打造的包括开发者套件、操作系统、应用中心、云开发平台于一体的机器人开发新范式,展示了在该范式对于包括目标检测、视觉巡航、大语言模型等智能模型的开发支持。他强调未来机器人发展需要构建从端到云、再从云到端的数据闭环系统,倡导数据驱动的开发模式。


fig-6

引导报告3:松灵机器人项目总监谢志强《如何加速机器人科研教育从0到1》做引导报告,分享了松灵团队在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和发展经验。机器人领域科研和产品开发中,团队需要面对从基础硬件搭建到复杂感知系统和行为规划等层层难题,而国内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科结构目前尚不适配,教育、科研和产业化上都存在从0到1的挑战。机器人专业在教育领域的挑战包括师资构建、实验室搭建和专业建设面临包括跨学科难度大、学生专业存在差异性、以及行业项目牵引能力不足等问题。机器人相关科研团队通常需要构建跨学科的平台,难以组建适合团队技术结构,完成技术积累以及培养学生跨专业实践能力时间较长等问题。松灵团队通过提供通用性机器人平台,结合户外探索、工程案例和代码支持成功推广至1500个客户,缩短从0到1的探索周期,将创意迅速转化为可验证的产品,并为教育市场提供了广泛的支持。


fig-7

引导报告4:深圳科创学院对外合作部高级经理李楠《构建端到端、高效率、高质量的科创生态体系》做引导报告。深圳科创学院已成功发展为国家级产业学院,利用深圳的智能硬件领域科技创新优势,发挥中国年轻创业者热爱科技、贴近用户、敢于冒险的共性特点,致力于培养年轻的科技创业者。李楠分享了科创学院在推动科研生态体系建设的尝试:1)通过科创训练营提供创业者们从0到1的支持,包括需求分析、团队建设、样机制作、品牌故事等方面的指导; 2)基于大湾区端到端的产业生态模式,依托当地政府、高校、平台和园区,助力创业者实现从孵化到市场的全过程发展。

fig-8

YOCSEF厦门优秀AC王宗跃、老主席张龙晖、现任副主席张雪白、赵集民,分别为四位引导发言嘉宾颁发感谢牌,感谢嘉宾们的精彩分享。

fig-9

2.思辨环节

经过茶歇和集体合照留影后,进入到了激烈的思辨环节,思辨环节主要围绕三个议题展开讨论:1)类人机器人距离进入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 2)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路径如何落地? 3)机器人创业是需求牵引还是技术牵引?大家都踊跃参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行业视觉分享了各自的看法,就类人机器人与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展开了激烈讨论。

fig-10


议题1:类人机器人距离进入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

关健生(厦门理工学院):团队合作很重要,机器人团队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内容机器和多模态研发在进入日常生活方面仍需产业结合和政府支持。

骆炎堂(国投美亚):国投美亚基金重点关注机器人领域,特别是交互能力。强调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核心地位,并指出未来机会可能出现在复合型领域,需要结合新一代技术和智能制造。

邵艺集(厦门企业投融资促进会会长):分享对智能机器人发展的看法,包括人形机器人、虚拟人头像和脑机接口的突破。

谢志强(松灵机器人):讨论机器人发展的动力时,强调了能量转化效率的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快速提升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这三个条件的结合使得类人机器人在未来3-5年内有可能实现。其中,自我编程和实现的能力是类人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周奕毅(厦门大学,南强智视,CCF YOCSEF厦门学术秘书):奕毅认为在3-5年内可能会有展示样机,但要真正实现生活应用仍存在挑战,尤其是电池寿命和算力需求的限制。机器人技术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在大规模应用中得到充分发展,大约需要十年的时间。

徐冠军(虹鹰科技):对短期内类人机器人进入生活持谨慎态度。主要基于对认知问题的挑战,认为机器人在处理复杂环境、人体动作等方面仍存在困难。通过举例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的进展,强调了在复杂任务上的难度,对未来3-5年类人机器人真正进入生活的可能性表示怀疑。

刘洋(厦门工学院):机器人进入生活的问题中,关注了成本和安全性两方面,强调了低成本和高安全性是机器人普及的关键。

张巨哲(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提出了中立的态度,从伦理、道德、法律层面考虑问题。他强调了技术发展的速度不必担忧,但更重要的是在宏观层面建立道德伦理和法律制度,确保机器人的发展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安全标准。

张龙晖(CCF YOCSEF老主席,智融合总经理):龙晖对于特斯拉擎天柱二代机器人的发布视频感到震撼,对科技改变生活持崇尚态度。认为类人机器人进入生活可能就是2025年,对未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持积极态度。

谢志强:具身智能之所以引起国家关注是因为它能推动整个制造业发展,包括金属、电池、电气和智能化系统。未来的趋势可能是人形机器人或智能机器人,因为它们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足够规模化,能够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带动产业向前发展。

刘越(地坪线):从市场角度看,机器人在家务和陪护等场景有明确需求,但成本、不确定性和安全性仍然是关键问题。机器人的实现可能在35年内,但在伦理和道德层面仍需解决挑战。技术方面有信心,但市场落地仍有待观察。

嘉宾总结:各位嘉宾对这个议题基本都保持积极的观点,认为类人机器人技术上可能会在未来不远时间进入我们的生活。但相应的法律、伦理道德等相关研究也应配套才可以。


fig-11

议题2: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路径如何落地?

     

   张国亮(华侨大学):从机械和计算机背景出发,认为与人型机器人相比,具身智能并不一定需要采用人形设计,更多可能性有助于更容易实现和落地。他

骆炎堂:强调了实验室与产业合作的关键性,认为闭环模型对机器人研发路径向产业转化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为智能投资提供了有效平台。

周奕毅:具身智能研发路径的基础至关重要,需要着重组织硬件与控制方面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入多模态大模型进行研发,但与大模型研发路径有所不同,可能需要先构建多模态基础,使视觉机器人能理解外部环境,然后通过强化学习环境,类似于AlphaGo的方式,构建虚拟环境,通过试错不断优化。他强调解决工智难题仍然是瓶颈。

赵集民(睿优制造,CCF YOCSEF厦门副主席):在研发具身机器人时,应关注使用场景和行业经验,通过逆向思考确定所需硬件、软件和大模型。重点考虑机器人在不同工业细分领域中的变化和配合,实现在特定场景下的优化和完善。需要整合机器人应用的行业经验,加速迭代进程。

张雪白(厦门理工学院,CCF YOCSEF厦门副主席):以终为始,从最终应用场景出发,将研发与实际应用场景深度结合,促使快速而紧密的落地实现。

张龙晖:对于机器人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涉及主控、传感器、电机、感知规则、建模和数据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解决。在多模态方面,期待通用型人工智能如OpenAIGPT取得突破,但在应用和落地过程中,大企业可能先突破核心问题,为各行各业提供切入点,而各行业也可以通过创新取得超越。询问春旭对此的看法。

胡春旭(地平线机器人生态负责人):在复杂场景中,快速落地机器人应用可能需要依赖单点突破,由某个团队证明可行性,为其他团队提供参考。数据在大模型中至关重要,除了关注仿真等方法产生更多数据外,如何将某些难以数据化的经验等内容纳入机器学习模型也是未来的难点之一。此外,运动控制和动作的柔顺性也是决定机器人在感知与执行之间协调的重要因素。

曹梦云(集美大学,CCF YOCSEF厦门AC:大模型如ChatGPT已经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智能,但在机器人应用中,面临功耗和算力的限制,需要在算法设计和硬件匹配上做出调整。关键挑战包括如何在有限功耗和算力下设计智能算法,以及在不同场景中采集足够多的数据,尤其在室外行走等广泛场景。综合促进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促进机器人研发路径更好地落地应用。

刘越:关注模型设计和强化学习只是关键之一,但需要思考如何触发自我迭代的闭环,并在整个落地过程中有效平衡成本、端侧与云端运算,以最大化整体方案的效益。不断探索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引导未来在方案设计和性价值方面取得更多进展。

赵集民:在工业人工智能领域,降低交付成本是关键,云端计算结合边缘低成本配置是一种过渡方案。解决通讯问题,特别是在无人驾驶领域,对于推动智能技术应用至关重要。

陈炯烽(集美大学):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专注用于不同行业的定制技术,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谢志强:将来的具身智能产品不局限于机器人,可能扩展至手机、电脑等各类设备。

宫正(集美大学,CCF YOCSEF厦门AC):作为高校老师,与企业深度合作,深入了解一线需求,结合学术和产业经验,是实现研发路径和落地的有效方式。

嘉宾总结:研发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路径落地需要综合考虑硬件与控制、闭环模型、行业经验、应用场景导向和有效的合作模式,以便实现快速而紧密的技术应用。关键挑战包括数据驱动的大模型在实际场景中的适应性、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益的平衡,以及在特定行业中解决通讯、视觉算法等技术问题。


议题3:机器人创业是需求牵引还是技术牵引?

骆炎堂:在投资机构看待机器人行业时,需求和技术驱动力的重要性取决于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通过创新扩散曲线和技术成熟度曲线的结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行业的趋势和机会。对于初期阶段,关注技术突破,而在后期阶段,关注市场渗透率成为重要指标,有助于企业创业者更好地规划发展方向。

詹炜鑫(绿芯半导体):初期强调技术需求导向,随着技术成熟,逐渐进行技术创新。

刘洋:技术牵引在中国需要更多政策支持,需求牵引更关乎企业在不同行业解决问题的实际需求,强调需求牵引有助于在不同领域中选择适应的技术,促使技术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张巨哲:需求牵引和技术牵引应该被看作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企业发展阶段,需求是保持生存和快速盈利的关键,而技术则是推动企业更长远发展的动力。

郑家雯(汕头大学):在机器人创业中,需求是牵引的主要驱动力。

张龙晖:机器人创业是技术在做牵引。在过去几年里,AIGC公司数量激增,这被解释为技术的突破,尤其是大模型的涌现,为创业提供了更多机会。技术的突破带来了创新的可能性,就像有了一把锤子后,到处都是可以敲的地方。在技术驱动下,创业者可以找到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周奕毅:技术牵引大于需求牵引;就如GPT技术突破之后,才为各种需求提供了可能性。尖端行业的发展通常由技术的进步引领,未来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拓展取决于技术创新的推动。因此,在这些领域中,技术牵引常常在需求之前发挥关键作用。

赵集民:创业不仅仅是建立企业创造就业,更应当是创造一个全新的行业,如互联网的出现。要做到一技术牵引为发展核心,创业团队需要具备高度的国际化,专精的学术背景、工程及产业化经验,专注尖端研发;但在商业运营中,必须保持简洁的商业路径,先满足需求,迭代产品不断获取市场认可和份额。团队成员要适应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的身份成长;成功的创业者需要思辨和在适合的阶段转型。

张雪白:技术牵引着重突破某项技术,在成功后可能被大公司收购;需求牵引注重挖掘生活中的需求,更侧重应用层面。

李楠:提及全球市场和政策导向,强调技术突破后需适应市场需求。

宫正:机器人技术的需求始终存在,例如在家庭中的应用,技术的极致表现是关键。

  嘉宾总结:在本议题上观点思辨比较激烈。一方强调技术牵引,认为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另一方认为需求牵引至关重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并满足市场需求才是创业成功的关键。综合而言,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机器人创业的发展。


fig-12

在这次精彩纷呈的“中国机器人创客产业化之路”观点论坛中,我们聆听了来自各界专家学者的深刻见解,共同探讨了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创业路径以及产业发展趋势。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创业者们分享的实践经验、学者们提出的独到见解,都为在座的各位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学习机会。

感谢集美大学、睿优制造(厦门)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智融合科技有限公司、南强智视(厦门)科技有限公司、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期待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落地,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为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热门动态
2024-03-17
2024年3月16日上午,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青年计算机科技...
2023-12-19
感恩携手,共创未来——YOCSEF保定举办5周年特别活动 2023年12月...
2023-05-05
AI为科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帮助领域学者发现新的知识、...
2023-05-05
AI为科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帮助领域学者发现新的知识、...
2023-03-24
2023年3月18日,CCF YOCSEF成都在四川省成都市五岳宫街28号成都...
2023-03-24
2023年3月18日,CCF YOCSEF成都在四川省成都市五岳宫街28号成都...
2023-03-04
2023年3月3日11:00-14:00,CCF YOCSEF成都分论坛开展走进系列特...
2023-03-04
2023年3月3日11:00-14:00,CCF YOCSEF成都分论坛开展走进系列特...
2023-03-02
近十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2023-03-02
近十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2023-02-27
2023年2月24日下午,CCF YOCSEF 成都的现任和候任AC委员们、老AC...
2023-02-27
2023年2月24日下午,CCF YOCSEF 成都的现任和候任AC委员们、老AC...
2023-01-12
2023年1月7日-8日,CCF YOCSEF成都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
2023-01-12
2023年1月7日-8日,CCF YOCSEF成都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
2023-01-01
时光荏苒,举步维艰的2022年已远去,欣欣向荣的2023正向我们走来。2022年,在YOCSEF总部、各兄弟分论坛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AC委员、通讯AC委员和委员的共同努力下,CCF YOCSEF太原紧密围绕学术与产业前沿,聚焦科学与社会热点,举办了一系列前瞻性、引领性的观点论坛、技术论坛与CLUB活动,主题涵盖了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经济转型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为山西省乃至全国计算及相关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平台,创造了成长机会,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
2023-01-01
时光荏苒,举步维艰的2022年已远去,欣欣向荣的2023正向我们走来。2022年,在YOCSEF总部、各兄弟分论坛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AC委员、通讯AC委员和委员的共同努力下,CCF YOCSEF太原紧密围绕学术与产业前沿,聚焦科学与社会热点,举办了一系列前瞻性、引领性的观点论坛、技术论坛与CLUB活动,主题涵盖了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经济转型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为山西省乃至全国计算及相关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平台,创造了成长机会,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
2022-05-23
2022年5月21日,CCF YOCSEF广州举办“走进图普科技”ClLUB活动暨...
2022-08-18
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催生新技术、新产品、...
2022-08-20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和相关应用成果落地,无论是科研...
2022-09-26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与之相关的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受...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