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上海 > 新闻动态
CCF YOCSEF上海成功举办特别论坛 “科技助力抗‘疫’,缺‘术’还是‘数’?”
2020-02-25 阅读量:840 小字
1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每个人的心,中华儿女同心战“疫”。众多科技企业和科技工作者携科技成果投入防疫战线,例如,远程医疗服务、疫情监控预测大数据分析、疫情防控协作机器人、AI影像智能诊断,等等。科技成为我们的抗“疫”新武器,让我们更强大、更有力量,让防疫更有效。

CCF YOCSEF上海秉承YOCSEF论坛“向全社会发出专业的和有思考的声音”的初心理念,及时围绕“科技防‘疫’这一社会关注点以科学精神积极“发声”,于2020年2月22日成功举办了主题为“科技助力‘疫’,缺‘术’还是‘数’?”的特别论坛活动。论坛聚焦科技助力抗“疫”的进展和成果,科普有潜力的技术手段,分享取得成效的因素;同时,通过思辨讨论审视不尽如人意的方面,提出科技助力防“疫”建议,为重大突发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防控积累经验和探索新思路。

本次论坛首次采用“在线语音会议”+“微论坛”(CCF YOCSEF上海微信群文字版)形式,两者实时同步,实现参与度广覆盖和参与形式便捷多样,也为今后传统线下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的结合模式的探索机会。论坛由CCF YOCSEF上海主办,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承办,海乂知信息科技(PlantData)协办。论坛执行主席为CCF YOCSEF上海候任主席、复旦大学教授熊贇,CCF YOCSEF上海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李超,微论坛执行主席为CCF YOCSEF上海候任学术秘书、海乂知信息科技(PlantData) COO 徐佳。论坛包括嘉宾引导发言和互动思辨两个环节,超200名听众扫码报名,在线会议室同时在线达110+,微论坛面向CCF YOCSEF上海微信群近500名成员。此外,同步转发CCF YOCSEF全国AC群,并被YOCSEF多个兄弟论坛转发。线上会议听众通过“举手”发言和发表文字的方式积极互动思辨,气氛热烈,直到论坛结束后,听众仍在报名微信群中延展讨论,并要求将该群延期保留。

论坛邀请了来自高校和企业的六位嘉宾,分别是同济大学特聘研究员、CCF YOCSEF上海优秀AC委员王昊奋,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高晓沨,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施俊,卫宁健康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陈旭,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CCF YOCSEF上海荣誉委员张文强,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授、CCF YOCSEF上海AC委员何道敬。

特别地,论坛还邀请了一位特殊嘉宾,来自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16级本科生,讲述他在这次上海抗“疫”中贡献的科技力量。这也是CCF YOCSEF上海的一次新尝试,在青年人成长之初让他们更多关注YOCSEF,激励他们更快成为YOCSEFers。

在第一环节的引导发言中,王昊奋关于“新冠知识图谱”的科技贡献让更多的人“看见”和了解疫情,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使得更多的技术和模型能够更有效的用于疫情分析,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做上了“有米之炊”; 高晓沨出色的疫情趋势分析预测模型让我们对疫情的发展趋势有了直观的认识,也看到了建模的力量,并让老百姓进一步了解了政府举措的有效性的科技支撑;施俊深入浅出的科普了医学影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分析了医术、核酸检测、影像、AI、影像组学及5G+远程医疗等技术对此次抗“疫”的作用和贡献,同时指出了“数”(数据)在推进AI在新冠肺炎CT诊断分析中的有效性方面的关键作用,也建议大家理性对待AI在新冠肺炎肺部超声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2

2

在思辩环节,执行主席熊贇和李超围绕论坛主题提出三个思辨子主题:1AI、大数据等热点关注技术在此次科技助力抗疫中有哪些仍未达到预期的效果?2)助力过程中,影响预期效果的是技术成熟度不够还是缺少可用的数据?3)此次科技助力抗疫会给这些技术未来发展带来哪些启示?”。嘉宾、在线听众以及微论坛“听”众一起展开思辨分享在线听众积极“举手”发表观点或对嘉宾提问。

更多关于论坛嘉宾报告内容和思辨观点请关注我们后续的详细报道。

作为CCF YOCSEF 2020特别论坛,还首次尝试了在线颁发环保的电子感谢牌,表达对嘉宾由衷的感谢,并对每张感谢牌赋予了唯一的标号;同时,也为积极参与思辨环节互动的听众颁发了电子感谢牌。

3

3

    疫情无情人有情,科技让我们充满了力量和信心,虽然很多科技工作者不能一线抗“疫”,但是也都愿意尽自己所能为疫情做出贡献,CCF YOCSEF作为一个以“承担社会责任、提升成员能力”为使命的组织,将持续分享更多CCF YOCSEFer的积极抗疫事迹。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