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会员 > 公司会员 > 会员故事

CCF会士录 | 复旦大学王晓阳:保持迭代,紧跟时代,回馈社会

阅读量:0 2023-06-14 收藏本文

会士,是CCF会员的至高荣誉。CCF官网的《会士条例》中这样记述:会士是本学会最高级别会员,授予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及有重要贡献、或对本学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人士。

(以下内容由会士本人整体提供)

加入CCF的初衷

我是2011年回国工作的,同年加入CCF,一转眼,我已经是12CCF“老会员”了,目前是CCF本届常务理事。说起与CCF的缘分,要从我在复旦读书时说起,80年代初期跟随导师施伯乐先生参加CCF旗下的全国数据库年会,目睹了当时的CCF学术研究氛围。之后在国外工作期间,跟随陆宏钧教授参与其创立的WAIM(Web-a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国际数据库学术会议会议系列,与 CCF数据库专委会前辈与同行们一起推进国内数据库研究的国际化。2005年陆老师不幸英年早逝后,我接过WAIM大旗,担任WAIM系列指导委员会主席若干年,继续与国内数据库学者专家合作,与CCF的关系密切。(目前WAIM已经与APWeb合并,成为APWeb-WAIM会议系列,今年10月将在武汉举办合并后第七次会议,欢迎大家去参加。)


2011年加入CCF的初衷很简单,这个社区对我吸引就在于国内专业同行们几乎都在这里,有我崇拜的前辈,也有长期认识并合作的老朋友,更会认识了一大批新的同行朋友们。我还很清楚的记得2011年第一次参加CCF数据库专委会议,给我印象很深。当时我参加了委员竞选,有幸得到大家的认可成为CCF数据库专委的委员,也目睹了数据库专委会主任的竞举过程。专委会的竞选过程充分体现会员们对CCF规则的自觉遵守,同时无论年资、经历,大家互相尊重、平等竞争,而又积极为这个组织贡献、为大家服务。我感觉这充分体现一个学术共同体所需要有的一种精神,我愿意在这个组织中做出我自己的一点贡献,也相信能获得很多。

投身CCF的学术与组织活动当中

十年多来,我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不少CCF的学术与组织活动。除了参与了一些零星日常的活动、CCF几个工作组、以及理事会的工作外,我主要在数据库专委会、大数据专委会、CCF上海活动中心、CCF计算法学行业分会的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数据库专委会是我最早参与活动的专委会,参加年度学术会议,也做过几次大会报告。2016年,数据库专委会开始组建CCF最早的一个英文期刊DSE(Data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我参加了初始的组建工作。自2018年初起,我有幸接过李建中老师的接力棒,成为期刊的第二任主编,为期刊工作了四年。在此期间,数据库专委会同仁们共同努力,很多同事们一起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获取出版资助到投稿、审稿工作,使得期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那几年期刊论文的引用量和下载量快速上升,2020年初期刊进入EI 索引,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我感到骄傲的一项工作,也得到专委会颁发了一个特别贡献奖。在工作过程中,我也注意观察包括DSE工作在内的一系列专委会工作,我深深感觉CCF数据库专委会有着一群活力很大、能力很强、服务意愿很高的一群学者,在学术交流、学术推进方面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学术团体。


2012年在大数据兴起的早期,CCF很有远见地成立了大数据专家委员会,我申请并被选举为第一批的委员。这个专家委员会与数据库专委会很不同,是个典型的计算机专业内跨学科专业组,汇聚了从计算机体系结构、网络系统、数据系统、各种应用类、以及信息安全等专业的学者及从业者。在大专委成立之初,这在CCF是个新生事物,非常吸引人,我很荣幸从大专委创立起就成为一名委员至今,在大专委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者。我在专委会参加了一些学术活动,比如早期任战略研究工作组组长,参与组织了CCF大数据白皮书的组织撰写工作,多次在大数据学术会议担任优秀论文评奖主席等,收获很多。今年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庆祝成立十周年,还授予了我一个优秀服务奖,很有自豪感。

CCF作为一个全国性学术社区,在各地有许多会员。为更好地为各地会员服务,CCF在多个城市成立了区域性活动中心(俗称“分部”)。复旦、上交大等高校与企业的CCF同仁们在较早期就成立了“上海分部”,我参与了组建工作,并曾有幸被选举为上海分部主席。分部的工作与专委会的工作有较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服务对象的多样性方面。上海有较多的高校及相关企业,如何让更多的计算机工作者能够了解CCF,能从这个学术社区获得帮助,并能在CCF发挥才能,参与推进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是一个主要的议题。我与CCF上海分部工作的同仁们举办了一些活动,得到CCF总部的认可,并连续多年被评选为优秀分部,我为上海的同事们感到骄傲。

我参加的另一个很不同、但很有意义的工作是CCF计算法学行业分会的成立筹备。在梅宏理事长的倡导下,顺应“计算机+”的发展理念,CCF开始成立与其他行业交叉的行业分会。记得在2021年初,在梅理事长的鼓励下,我开始与法学专家们接触,酝酿成立计算机与法学的行业分会。最初的接触给我印象非常深,给我一个很大的惊喜,就是有很多法学大家对信息技术与法学的结合充满期望,并显现对信息技术非常深刻的理解,特别是从法学角度的理解。作为计算机学科一员的我,与法学专家们一拍即合,决定一起推进CCF计算法学行业分会的成立。在CCF总部的指导和帮助下,即使在疫情期间,计算机法学行业分会顺利成立,并开始工作,吸引了一大批法学与计算机行业专家,一起参与法学与信息的交叉社区建设。我在这个成立过程以及之后的几次活动中从法学专家以及计算机专家那里学习到了很多,我也有幸被选举为行业分会的副主任,我对这个行业分会充满期待。


是什么驱动了我积极参与CCF

写下了上面的文字后,突然发现自己在加入CCF后的十多年里,参加并组织了不少的活动,超出了我原有的感觉。是什么驱动了我这些工作呢?总结起来,可能有下面这些。也希望冀此总结激励自己及更多人积极参与CCF工作。

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需要社区。与人类社会几乎所有活动一样,社区是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所需要依托的。我记得曾读到过某作者一段话,原话不记得了,但意思是科学研究是一个对话过程。我自己深有体会:我们科研是参与一个学术社区一起写作一本大书。我们参与其中,贡献一小节、一小段,充满成就感,也是对世界知识的添砖加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与社区成员进行交流、对话,互相学习,一起成长。我在这个社区里认识了很多人,从他们那里学习到了很多,也希望能对社区的其他人有所帮助,获得更大的成就感。这应该是驱动我,也是驱动众多CCF成员积极参与CCF工作的一个原始动力吧。

参加CCF这个组织还能获取很多,包括有更多机会对自己的组织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在这个组织中可以更容易接触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收获友谊。CCF是一个学术团体,由志愿者组成,没有层级。在这个组织中大家多以名互称,官职留在门外,是一个展现自己、互相帮助的好舞台。CCF的文化适合学术人的进步和发展,每位CCF会员都能在其中收获和成长。

更好的回馈社会,为每一个CCF人服务

CCF已经有60年的历史了,作为一个学术团体,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计算机是个很有意思的行业,每隔几年都会有新方向的涌现,而且这种涌现往往对社会的影响很大,社会各界对我们行业充满期待,反过来对计算机从业者的冲击也很大。近期大模型令人目眩的快速升腾就是一个例子。一个人的知识迭代将很难赶上整个行业的变化迭代速度。作为一个学术组织,怎样保持组织的知识迭代、组织迭代,怎样帮助组织内个体的知识迭代,跟上时代步伐,更好地反馈社会,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希望CCF在未来的几年里,多研究怎样适应这种发展速度,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每一个CCF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