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从AUC优化到XCurve——策不变学习的一般范式初探|SPP第72期

阅读量:0 2024-02-22 收藏本文

在本期SPP报告中,首先对AUROC发展历史进行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介绍讲者团队关于复杂场景下AUROC优化拓展的相关工作,最终对AUROC背后的决策不变范式进行总结抽象,简要介绍团队所构建的性能曲线优化框架及其相关工作。欢迎参加本期SPP1220日(本周三) 19:30-21:00


近年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已在诸多应用场景普及,极大促进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然而,现有方法主要依赖固定决策条件(如分类问题中的阈值)下的指标评估并优化模型性能,对于决策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欠佳。在风险敏感场景中(疾病预测、异常检测、金融欺诈识别等),决策者对于误报的容忍度极低,恰恰需要动态调整决策条件使模型较为严苛的性能约束。面向此类复杂需求,现有机器学习难以规避由于决策条件变化带来的系统性偏差。


在心理物理学理论中,人类在信号感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决策偏差已被广泛认可。为进一步解决该问题,W. Peterson, T. Birdsall W.Fox 于上世纪50年代公开出了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曲线)刻画不同阈值下的受试者信号识别真阳性率及假阳性率,并通过 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ROC)衡量不同阈值下的平均性能,规避了决策条件对于性能评估的影响。该指标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机器学习领域,截止至今,AUROC的指标性质、优化算法、泛化理论已得到广泛研究报道。在本期SPP报告中,首先对AUROC发展历史进行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介绍讲者团队关于复杂场景下AUROC优化拓展的相关工作,最后将对AUROC背后的决策不变范式进行总结抽象,简要介绍团队所构建的性能曲线优化框架及其相关工作。


本期直播你将收获哪些

1、了解AUROC相关研究的发展历史

2、了解深度学习框架下AUROC优化的前沿进展

3、了解AUROC优化背后的决策不变学习范式


演讲嘉宾

杨智勇

CCF专业会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

杨智勇,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博新计划及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计划、研究方向聚焦决策不变的机器学习方法及理论,并参与形成了Xcurve一般化框架,在CCF-A类期刊及会议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TPAMI/ICML/NeurIPS 20余篇(TPAMI 一作 5篇)。先后获得: 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 (CCF优博)CSIG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届百度AI全球华人新星百强(机器学习领域 top25)、中国科学院百篇优博论文、百度奖学金全球20强、中科院院长特别奖、NeurIPS Top-10%审稿人等荣誉。担任IJCAI/ICML/NeurIPS/ICLR等顶级会议的SPC/reviewer/expert reviewer,担任TPAMI/IJCV/TIP/TMLR 等期刊审稿人


开课时间

20231220日(本周三)19:3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