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诗人与AI创作:谁能创作人间最美诗词?|SPP第22期

阅读量:1 2023-02-15 收藏本文

诗词作为人类内心表达、灵魂倾诉和情怀叙事的创作手段,是人类创造性和想象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浪漫与唯美、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迈与气概,那些伟大的诗者和词家创作的文学意象让人们的心灵产生共鸣,也被人广为传诵,艺术感染力经久不衰。

目前,由人类创造出的人工智能,却在以一种超乎想象的方式进入诗词创作领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AI作诗机器人,其创作的诗歌与创作也与人类创作的诗词进行讨论和比较。有人甚至笑言:古有曹植七步成诗,今有‘AI’七秒成诗。

AI与人类诗人碰撞,谁能写诗?谁会写诗?这样的问题往往被提及。格律工整、用词古雅,的确让AI打败一大批普通人,但AI创作的古诗词是否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它的感染力是否来自或者剽窃了那些深藏在人们记忆深处的古诗词记忆?

本期论坛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高峰教授,微软亚洲研究院矣晓沅研究员开启一场科技与人文的对话。让我们重新品味唐宋诗词内蕴的文化、情感和艺术感染力,也让我们欣赏AI作诗机器人的奇妙,以及审视由此带来的艺术创作冲击和道德问题。


演讲嘉宾及报告题目


高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高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专家工作组组长,江苏省省级机关领导干部“876”培训、南京市领导干部培训主讲专家。多年从事唐宋诗歌以及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十多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多次获得省级科研奖励。在辽宁舰、江苏省委党校、南京图书馆等单位开设文化讲座近千场,深受欢迎。

报告题目:唐宋文化与唐诗宋词



矣晓沅,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

矣晓沅,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师从THUNLP实验室孙茂松教授,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生成。在ACL/EMNLP/NeurIPS/AAAI/IJCAI等会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作为主要贡献者研发了中文古典诗歌自动写作系统九歌,为遍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自动创作超过2500万首诗歌,并多次登上央视等媒体进行展示。曾获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海淀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西贝尔学者称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荣誉。

报告题目:AI的文心与文责——AI作诗到AI创作的道德问题


开课时间

20221123日(本周三)19:3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