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0年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大会将于南京举办

阅读量:0 2020-08-03 收藏本文

大会简介

为加快计算机类专业教育改革,提高计算机学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育水平,促进广大计算机教育领域从业者在计算机教育方面的经验交流,将于2020年8月21-24日在江苏南京召开“2020年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大会(CCF CCEC2020)”。会议由中国计算机学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CCF教育专业委员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江苏省软件新技术与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协办。本次会议以“一流计算机专业与课程建设”为主题,会议热忱邀请从事计算机教育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科技管理部门派代表参加。

会议时间:2020年8月21-24日

会议地点:中国 南京

会议议程

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一:加强大学生计算系统的能力

摘要: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数学和物理原理,设计和开发计算机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操作系统,编译系统和网络系统等;能够运用计算机基础系统原理,设计和开发计算机领域的专门系统,包括软件开发系统,数据库系统,嵌入式系统等;能够运用计算机专业系统原理,设计和开发各种应用系统。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分析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能力,它的内涵是什么。然后从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和计算机产业战略发展的需求两个方面说明为什么要强调系统能力培养。最后从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环节需加强系统能力培养和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实验室系统能力培养的关键两个方面说明如何加强系统能力培养。

报告人: 郑纬民,中国工程院院士,CCF会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长期从事并行/分布处理、大规模数据存储系统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国家发明二等奖1次。201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6年获ACM戈登.贝尔奖。与合作者一起发表论文530余篇,著作10部。教学方面长期讲授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编写和出版计算机系统结构教材和专著10本。

大会报告二:升级大学软件教育

摘要:软件定义一切将带来软件定义的世界,无处不在的软件不仅是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还将重塑人们的思维模式。面向未来,每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成年人不仅应该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直接受益者,更应该是现代软件文明的直接创造者,软件技能不再仅仅是大学软件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还将成为所有大学生必备的工作生活技能。因此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软件教育不仅仅是面向软件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还应该成为覆盖全体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软件教育要注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领域学科知识与软件专业知识结合,原理讲授与动手实践融合。报告从4个方面谈大学软件教育的升级问题:一是布局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软件通识教育,二是重构软件工程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开展面向其他学科专业的软件工程教育改革,四是构建并开放软件教育支撑技术平台。

报告人:王怀民,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CCF会士。长期从事分布计算理论、技术与系统研究和人才培养,在大规模网络化软件资源、计算资源与智力资源的高效互联与汇聚方面做出系统性和创造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

大会报告三: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

摘要:计算机类专业作为我国规模最大、需求最旺盛、且处于基础地位的重要工科专业类,要想在为国家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中带好头,必须从实施党中央倡导的内涵发展开始,实施从人才培养基本理念开始的转换。报告首先结合新工科建设的追求,讨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本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其次基于包括新发布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补充标准在内相关的国家标准,强调专业人才培养对标准要求的基本定位、基本规格所体现的面向能力培养、面向全工程周期的内涵的覆盖;第三,简要讨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和实施关键点;第四,讨论面向产出的教学落实与结果评价基本要求。

报告人:蒋宗礼,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CCF杰出教育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资深专家,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负责人, 主编国家规划教材4部、国家精品教材1部,主持研制《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多部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主编《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等教育著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二十余项。曾获中国高校优秀青年学者、宝钢优秀教师、航天部优秀青年教师、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师德榜样等荣誉称号。

大会报告四:融合创新 建设“金课”—关于一流课程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摘要:贯彻《教育部关于一流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从课程目标与“立德树人”目标紧密结合;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相互契合三个维度,介绍一流课程建设的内涵、体会和若干思考。

报告人:施大宁,物理学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兼任研究生院院长、长空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和理论物理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精品课程和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出版“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物理与艺术》和《文化物理》,兼任全国文科类物理课程工作委员会主任。主持完成的教改项目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大会报告五:智能计算系统

摘要: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具有系统思维的人才。为此,我们开设了国内第一门专门介绍当代智能计算系统的课程,并编写了国际首本系统介绍当代智能计算系统软硬件技术栈设计原理的教材—《智能计算系统》。通过智能计算系统课程的学习,学生有望对智能计算系统软硬件技术栈(包括智能算法、编程框架、编程语言和智能芯片架构等环节)产生系统性理解,具备开发一个小型智能系统的能力。我们在教指委领导下面为数十所高校的教师开设了智能计算系统课程导教班,并在网上公开了课件、录像、实验环境等相关教学资料。目前,该课程已纳入了国科大、中科大、北大、北航、南开、天大、北理工等三十余所高校的教学计划。我们希望上述举措能为我国培养出一批具有系统思维的人工智能人才。

报告人:陈云霁,研究员,博士生导师,CCF杰出会员。现为中科院计算所所长助理、智能处理器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机器学习。他带领其团队研制了国际上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芯片。他的研究成果已经规模化应用在智能手机和智能服务器中。他的学术论文两次获得计算机体系结构顶级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受到哈佛、斯坦福、谷歌等两百个国际知名机构、上百位IEEE会士广泛跟踪引用。因此,他被Science杂志刊文评价为深度学习处理器的先驱和领导者。

他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并被MIT技术评论评为全球35位杰出青年创新者(2015年度)。

报名参会或者了解会议详细情况请见:http://conf.ccf.org.cn/CCE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