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历史记忆

用于930及DJS-130计算机的程序纸带(1970年代)

这里保存的早期计算机穿孔纸带输入输出(材料与器件系列),是电子科大(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当年科研工作的见证。这些科研工作包括在国产441-B晶体管通用数字计算机、国产DJS-121晶体管计算机、国产JKX-351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国产DJS-130计

长城203台式计算机(1974年)

1974 年6 月7 日,中科院数学所研制成功长城203 型台式计算机该机字长48 位,每秒可做10000 次浮点加减法。该机研制成功投产后,销往各科研院校,并在铁道,环境监测领域均有应用。该机为我国的铁路发展、数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BCM-III计算机(1981年)

1980 年12 月,北京市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BCM-Ⅰ微型计算机。1982年,该所研制成改进型BCM-Ⅲ型微机,这是一种多功能高性能价格比的8 位微机。该机CPU 采用Z80A,时钟频率为4MHz,内存容量64KB。该机配备了汉字显示控制器和汉字软件包

DS-102A测地计算机(1975年)

该机为自行设计研制并专门用于常用测量计算的台式电子计算机。运算功能包括专用与通用两部分。解题程序固定在机内,输人观测值和已知数,可直接获得结果。符合野外作业需要, 携带和使用均较方便。适于地质、石油、化工、煤炭、冶金、铁

浪潮286-16微机(1985年)

浪潮286-16微机是由浪潮公司在早期研制的兼容机,搭载英特尔80286处理器,配置13寸CRT单色显示器,内存2M,硬盘40M,具有DOS系统和标准键盘和鼠标,属于国内较早生产的PC机。它被应用于办公和个人数字处理领域,用于文档、网络和简单的图

DJL-1计算机磁心存储器部件(1973年)

1972年,在郑玉林、汪嘉业先生的领导下,山东大学研制成功了DJL-1计算机,并于1973年投入运行,其综合性能居当时全国第三位。1978年。DJL-I计算机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2年,在郑玉林、汪嘉业先生的领导下,山东大学研制成功了DJL-1计

BJQ-I计算机(1970年代)

BJQ-Ⅰ计算机由北京崇文电子仪器厂生产,键盘只有10个数字键、小数点和加减乘除等键。显示装置由12位辉光数码管组成。内有用于计算的门电路和各种分立元件,延迟线内存。由于生产年代较早,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和累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