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CCF@U476:何万青走进昆明理工大学

阅读量:806 2017-03-13 收藏本文

2017年1月6日下午, “CCF走进高校”活动活动来到昆明理工大学。CCF杰出演讲者、CCF YOCSEF副主席、CCF理事、华为公司IT产品线技术规划专家何万青博士作了题为《三体和科学计算,兼谈高效个人和组织》的报告。

在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中,何万青首先介绍了中国计算机学会;然后基于自己在跨国IT企业、互联网公司和学术组织的从业经历,通过解读《三体》中的科技和科学计算的关系,引导同学们理解科技自身的逻辑;最后围绕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找寻属于自己的生活意义、成长为一个高效能的个体等问题,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高效能的个人领导、时间管理、同理心沟通、职业发展、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观点,鼓励同学们提升人文素养,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思考和规划。报告结束后,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何博士悉心进行了解答,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报告会圆满结束。

何万青作报告

活动现场

会后合影

听众感言:

姜瑛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何万青博士从长篇科幻小说《三体》开始,解读了《三体》中的科技和科学计算的关系;将能量守恒、杠杆定律等大家都很熟悉的物理学原理与个人的工作、生活进行了关联和说明;针对《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对其中的一些核心原则进行了详细解读;介绍了职业发展阶梯,对五种职业导向的特征进行了介绍。何博士基于自己在跨国IT企业、互联网公司和学术组织的从业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在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高效能的个人领导、时间管理、同理心沟通、职业发展、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观点,鼓励同学们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思考和规划。

两个半小时的报告覆盖了科技、历史、心理、哲学等方面的大量内容,何万青博士通过引入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进行了讲解。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何博士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向同学们展示了科技与个人的日常生活、职业规划之间的关联性和相同点。计算机类专业的同学在校期间主要是培养科学素养,但更需要提高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包含着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能够较好地规划自己、服务他人的基础。何博士的报告从科技出发,引导同学们理解科技内含的逻辑,进一步对如何找寻属于自己的生活意义、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长为一个高效能的个体等问题进行了解析。报告通过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形象生动的讲解,开拓了听众的视野,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为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习机会。

王延飞 2015软件工程

2017年1月6日下午2点,我在学院报告厅认真听了何博士的演讲。他的演讲的主题是“三体和科学计算,兼谈高效个人和组织”。在演讲的开始,何博士先用视频的形式介绍了CCF的主要情况。CCF,中国计算机学会,成立于1962年,是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群众性学术团队。它的宗旨是团结和组织计算机科学界、应用届、产品届的专业人士,促进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会员加入CCF后,可以了解到最热门的技术及其动态。何博士对这方面的阐述激起了我对CCF的浓厚兴趣,这在我工作后,对了解哪些技术需要深究。然后,何博士对“三体”的概念和《黑暗森林》进行了全面讲述。《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小说讲述了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在何博士对这方面的讲述中,了解了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想象之超前。在听完演讲后,查找了相关资料,了解了这本书涉及到了很多领域的知识,有宇宙学,在人们对宇宙的越发了解之后,越感觉到人类的渺小(看到这里,想到一句成语,“不知者无畏”。相反的,对某一领域越是有研究的人,越是对其抱有敬畏之情。);有历史知识,文章首先描述的是“文革”,它是一场灾难,并被归咎于人性之恶,然而这恶并未随着“文革”的结束而消逝。叶文洁曾经约谈那些迫害自己父亲的红卫兵,他们将一切都归咎于那个时代,并认为自己在荒谬的时代中没有罪过,拒绝忏悔(读到这里,想到曾读过的一句话,“人有时在自己犯错误时,很容易原谅自己。因为他们不能让人们认为自己做的事是错的,即使是自己也不可以”)。最后是何博士讲述了如何培养自己的生活习惯,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以及作为学生应该注意培养的能力。想到自己目前在作的学术研究,目的不只是在于解决当前问题,还需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上都会用得着。

听完何博士的演讲,感觉受益匪浅。不禁想起那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非常感谢何博士对我的启迪。                           

董慧 2016软件工程

何老师的演讲以科幻小说《三体》为切入点,分享面向思考和管理当下的技术,以及人性和生活的反思,并从高性能计算机的角度来展开当前技术计算的前沿前沿话题。何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探索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从科技创新到个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此总结高科技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以及诸如沟通等素质要求,和学生一起探讨在校期间如何做有意义的准备。

何老师把物理定律和生活结合起来,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做事要有计划,能量守恒——提升人的能量转换率;2.帮自己找个杠杆,机械效率——到处都有杠杆;3.一飞冲天需积累,物质的相变——个人的相变;4.人生的混乱在所难免,热力学的第二定律——驾驭混沌无序;5.大家的加速度是一样的,重力在所难免——人人都受重力作用。

通过《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何老师讲了人性和个人素质发展的看法。何老师认为,我们应该将能量专注于自己的影响圈——也就是如果自己施加影响,确实能够改变的人和事;而不是放在关注圈——这个圈子的人和事,不管你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何老师说事情有两种属性:重要、紧急。所以由这两种属性可以把事情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我们应该把50%的时间花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何老师用时间矩阵图展示了如何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何老师还介绍了职业发展阶梯。他说:“一个人不可能医生只从事一个职业,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职业生涯中学会更多的东西。”他解释了以下五种职业导向的特征。1.进取型:影响力、支配和曝光率;2.安全型:公司忠诚、认同的标志;3.挑战型:刺激、冒险、尖端的工作;4.自由型:最大程度的自治和对自己工作的掌控;5.平衡型:在工作、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上达到平衡。另外何老师还谈到了组织中隐藏的逻辑、信任的速度、碎片化阅读如何改变我们的心智模式、科技想要什么种种思考。

最后,何老师还留出时间与我们进行了互动。同学们踊跃提出了许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人们怎样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达到平衡?”,何老师说:“长期以来,金钱是用来做相对比较公平的评估。在国外,服务他人是必须要交的税。我们应该把这个问题放在客观的角度,没有人天生为自己的理想而买单。”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