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聚焦

“硬科技”发展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

阅读量:446 2019-05-30 收藏本文

     科研和产业有机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才能真正推动科技发展。这是在成都举行的“2019 CCF青年精英大会”上,无论是讲者还是参与者多次提及和强调的。2019 CCF 青年精英大会5月24 - 25日在成都举办,大会主题为“硬科技创新之路”。

      “硬科技”指的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的原创技术。一旦突破之后会推动各个行业的进步,并且难以被复制和模仿。这个热词现在集中在八大领域: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含量子科学、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材料、新能源和智能制造。

      阿里集团达摩院数据库首席科学家、犹他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李飞飞在会上将早期的单机关系型数据库到今天的云计算时代数据库的演进路线进行了梳理,他认为数据库创新是云时代的一个技术难点。

      “我们论文多,但产业水平与美国距离非常大。”通过自己对数据库的研究体会,李飞飞提出:“做研究要关注其他领域,要关注上下游发生了什么变化,对自己的领域带来了什么冲击。产业界有了突破也要发表论文,(使)科研与产业结合。不能研而不发,(那样)科研不能对产业带来影响。”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汪玉从硬件和芯片发展历程,讲解了为什么要做深度学习加速器的研究与产业化。从而引出提高芯片能量效率的三种方式:尺寸微缩、硬件加速、新器件新计算模式,并简述了人工智能芯片的发展趋势。在通用CPU芯片方面,我们与国际先进技术差距较大,不过他统计现在几乎所有的系统厂商都在做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在这一领域我们与世界先进技术差距较小。

      他也强调,在信息领域我们更需要产学研合作,这是信息产业的发展特点。因为信息领域一个颠覆性的方向需要近10年时间才能从想法到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信息技术的发展更依赖同期其他先进技术,特别是大系统很难由一个公司或者机构完成的,这都需要产业和学术界共同育人、共同迭代。

      人工智能发展方向、未来的数据可视化、知识图谱、神经网络、类脑计算、边缘智能计算……为期两天的大会上,来自学术界和企业界的800多名科技精英们,就IT领域的硬科技话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分享和研讨,其中很多都是计算领域最基础的研究进展和成果。科技创业秀,则是青年才俊将科研成果转为现实应用的一次集中展示,投资人坐在台下直接筛选。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钹在大会报告中,对人工智能的“能与不能”、人工智能演进与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剖析,他认为人工智能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初期,推动到新阶段有赖于与数学、脑科学等底层理论的突破。

     对于研究与应用之间的关系,网易副总裁胡志鹏的观点似乎更轻松一些,他所做“AI 让游戏更美好”的分享,让人们对游戏有了别样的理解。他认为游戏可以让玩家感到开心,这是一种正向价值,与其他娱乐形式的作用一样,让人放松。比如早期的游戏俄罗斯方块,界面简单,操作也简单,但是玩家操控感好,有强烈的目标感,凑成整行则消去一行,让人有成就感。

      同时,游戏是一个科研成果研发载体,新技术的载体。例如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可以借助游戏,在游戏中模拟复杂的地理天气状况,再用真实的算法来调整优化系统。相比真实的场景训练,这种模拟训练节省成本,效率效益都高。

      他认为现在的VR/AR沉浸式游戏则是趋动硬件发展的重要平台。例如,CPU/GPU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和游戏有关,因为上一代的产品无法满足玩家对于画面、场景的更高所求,趋动CPU/GPU产业提升。他预测下一代的AI游戏可以让角色、语言、动作更逼真。比如可以模拟一个养育系统,养育一个小宝宝,通过训练AI,这个宝宝可以逐步学会说话,与用户即时互动对话。中青在线成都5月25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李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