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第十六届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召开

阅读量:301 2017-11-07 收藏本文

第十六届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 2017,会议编号:CCF-17-TC20-01N)于2017年11月3-5日在哈尔滨召开,会议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CCF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活动类型多样,包括:特邀报告、青年学者论坛、中文论文报告、英文论文报告、学组活动、原型竞赛、软件学报专刊报告、博士生论坛、本地软件工程论坛、短文poster、第七届全国软件分析测试研讨会(SATE 2017)等,合计45个sessions、164场报告。吸引了国内众多知名学者、企业界人士和学生等611位代表参会。

大会开幕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战德臣主持,大会主席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教授、CCF软件工程专委会主任金芝教授分别致欢迎辞。

大会邀请美国田纳西大学教授Audris Mockus作了题为“Knowledge Flows in Open Source Software Supply Chains”的报告,邀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Boualem Benatallah作了题为“Case Management in the Age of Data-driven Insights and Cognitive Services”的报告,邀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Peng Liu博士作了题为“Insecurity Analysis of the Android Ecosystem”的报告。

在青年学者特邀报告环节,邀请了2016年度CCF NASAC-东软青年软件创新奖获得者,分别是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江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冯新宇、复旦大学教授彭鑫,他们分别作了题为“面向智能软件工程的算法研究”、“基于精化的并发操作系统内核验证”、“面向智能化软件开发的代码大数据分析”的报告。

大会共收到中英文投稿89篇,录用报告论文18篇、Poster论文20篇。大会根据论文评审与现场报告情况,评选出北京大学刘芳、李戈、金芝等的《一种基于层次LSTM的程序自动补全方法》和北京邮电大学张贤贤、王浩宇、郭耀、徐国爱等的《基于众包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安卓应用隐私评级研究》获得最佳论文奖。

大会举办了5个专题论坛,针对“软件需求工程”、“软件仓库挖掘”、“智能化软件开发”、“软件定义的云际计算”、“软件工程教育”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另外,还邀请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10位优秀博士生参加了“NASAC 2017优博论坛”,分享了他们在博士阶段所做出的优秀研究成果。

结合应用实际,大会组织了原型系统竞赛,分为自由型和命题型两种形式,共计45支队伍注册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武汉大学的跨项目知识驱动的软件缺陷检测系统获得命题型三等奖,清华大学的DATE-ConFu获得命题型二等奖,南洋理工大学和复旦大学的FOT、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的Puzzer@VARAS并列获得命题型一等奖;中山大学的区块链实时分阶段性能监测平台、北京大学的CoverDroid、南京邮电大学的Gitplex、复旦大学的Perman获得自由型三等奖,清华大学的DATE-TestGen、复旦大学的VoiceDroid获得自由型二等奖,华东师范大学的STOAT获得自由型一等奖。

会议期间,“CCF NASAC-东软青年软件创新奖”评奖委员会评选出2017年度获奖者,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海波、南京大学教授陈振宇、北京大学副教授郝丹,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OO陈锡民博士,系统软件专委会主任李宣东教授,软件工程专委会主任金芝教授共同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专委会领导还给最佳论文奖获得者、原型竞赛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会议期间,CCF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CCF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还分别举行了工作会议,讨论专委会工作和发展。

徐晓飞致辞

徐晓飞致辞

金芝致辞

金芝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