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8日,YOCSEF联动论坛那“山寨是IT产业的良药还是毒酒”在清华大学成功举行。会议由YOCSEF主席黄华和荣誉委员曲晓东主持。
“山寨”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如今,“山寨”一词被用于数码产品的生产模式上。“山寨”是一种由民间发起的产业现象,涉及手机、数码相机、MP3等产品,其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等成名品牌。
山寨产品以其极低的价格、繁多的功能、新潮的外观,得到了中低端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山寨更是“抄袭、仿制、盗版、质量无法保证、无售后服务”等的替代性词语。有学者认为,大量不良企业复制山寨模式,不利于企业创新,扼杀高新企业发展,而且会给产业链带来混乱冲击,严重干扰市场秩序。
山寨是模仿、抄袭还是创新?有关山寨制造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山寨到底是IT产业的良药还是毒酒?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对待山寨现象?本次论坛邀请了多名专家,从不同视角深入探讨IT行业的山寨问题。
YOCSEFAC委员陈文光、任继成、王建、陶建华、张云泉、袁晓如,委员崔斌、郭朝峰,YOCSEF分论坛代表以及来自企业界、学术界、媒体界、和感兴趣人士50余人参加会议。来自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芦东昕博士,前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廖庆丰先生,万蝶社区CEO项方伟先生,易路联动公司董事长徐国洪博士,北京四海雍智半导体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艳辉博士分别作了特邀报告。
芦东昕博士对山寨手机的产业链进行分析,包括从手机芯片、软件到外观设计、机构设计,一直到整机生产、物流和销售。认为近几年山寨机的产生过程速度非常快,其产量和销量对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和消费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主要是由于山寨机逃税,逃避了监管,也逃避了控制,从立项到上市时间短,中间环节消耗少,价格便宜,所有赢得了大量市场。同时指出产业链失衡的问题,主要是政策跟不上手机产业的快速发展。
廖庆丰先生从欧洲的商业文明剖析,认为山寨这个字眼基本上不是太坏的东西,山寨事实上也是有创新的,不是简单的抄袭和模仿,山寨的企业精神是值得鼓励的。同时山寨又是破坏性的引领,今天我们看到所谓的山寨手机,就是一种破坏性的创新,我们应该逐渐加强对山寨的规范。
项方伟先生主要分析了手机存在内置的骗钱现象,认为这种现象阻碍了山寨机的发展。另外还对山寨的控制环节进行分析,认为它既可以是良药,也可以是毒酒,就看我们每一个环节控制得好坏,其中软件环节特别重要,特别是接下来山寨机MTK的芯片跟微软的Windows Mobile结合之后变成了智能机,这里面业务越来越多,所以这一块如果不控制的话,山寨机会有很大的影响。
徐国洪博士主要探讨了山寨行业发展的一些现状,分析其公司所做的产品与山寨产品的一些关联关系,和山寨行业的发展趋势。认为自主创新的国产芯片和国产基础软件的厂商,要看到市场机遇。同时从手机价值链中分析自主手机软件平台对未来国内手机市场所起的关键作用,国产厂商应如何借鉴创新经验,抓住
王艳辉博士认为山寨产品出现是经济及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电子加工业在中国大陆特别是华南地区多年沉淀的必然,山寨本身包含了无限的创新的精神,极致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山寨机也在挖掘一些新的潜在需求,让消费者享受到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政府应该更多地是规范、引导。
与会者还认为山寨行业必须不断的创新,不然就会被淘汰;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应该开放市场,通过制定技术标准或者是搭建一些公共技术平台,引入更多的企业参与市场的开发和开拓,共同把市场做强做大;还有人认为山寨的核心竞争力是专利。
(与会者展开热烈讨论,上排左起为纪震(深圳)、魏志强(青岛),下排左起为金城(上海)、任继成)
相关链接:
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芦东昕:山寨手机产品技术及市场特性分析
前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廖庆丰:今日山寨 明日主流
万蝶社区项方伟:内置业务骗钱问题阻碍山寨机发展
易路联动公司徐国洪:山寨的创新文化和未来
北京四海雍智半导体测试技术有限公司王艳辉:从山寨手机到山寨芯片
(图左起为讲者王艳辉,执行主席黄华和曲晓东)
(图左起为讲者项方伟、徐国洪)
(图左起为讲者芦东昕、廖庆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