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计算软硬协同加速”——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前沿论坛在武汉举办
由CCF主办的“隐私计算软硬协同加速论坛”于2024年11月23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东五楼217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CCF武汉会员活动中心、大数据技术与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承办,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北省计算机学会协办。论坛聚焦隐私计算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和应用实践,探讨零知识证明、全同态加密和安全多方计算等当前热点密码技术,旨在推动隐私计算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应用。此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近60人参与了交流。
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湖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廖小飞教授的讲话中拉开序幕。CCF武汉副主席、武汉大学吴黎兵教授为论坛致辞。随后,来自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山东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蚂蚁技术研究院等机构的十位专家学者,围绕零知识证明、密码学硬件加速、同态加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报告和交流。
论坛上午报告环节由CCF武汉执委、华中科技大学华强胜研究员主持,主要聚焦零知识证明加速。信工所邓燚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如何针对一般性组合断言构造高效简洁非交互零知识证明的hash-and-prove框架,并探讨随机预言机模型在特定场景的安全性;清华大学高鸣宇助理教授分享了利用专用硬件加速零知识证明在区块链等领域的应用与前景;信工所杨正帮博士分享了动态可重构的零知识证明硬件加速器的最新研究成果;山东大学纪卓然助理研究员则针对GPU集群的分布式零知识证明框架设计进行了深入讲解;武汉大学彭聪副教授探讨了负载均衡的多标量乘法高速实现方案。
论坛下午报告环节由CCF武汉秘书长、武汉理工大学袁景凌教授主持,主要聚焦全同态加密加速。中国科学院大学郑昉昱副教授首先讨论了融合AI加速器的密码实现技术;浙大王小航教授针对同态加密应用的集成芯片互连架构优化提出了新的优化算法;蚂蚁研究院赖建新研究员和洪澄研究员分别介绍了面向神经网络推理应用的全同态加密编译器ANT-ACE以及密态向量数据查询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北航边松副教授探讨了同态加密算法编译的挑战与进展。
论坛的最后,与会专家学者和参会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共同探讨了隐私计算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本次论坛为隐私计算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对推动隐私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得益于CCF武汉会员活动中心和大数据技术与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精心组织,以及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和湖北省计算机学会的大力支持。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隐私计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该领域的科研人员和产业界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期待未来在隐私计算领域有更多的创新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