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CCF上海成功举办“人机混合智能的心智模式与特征”论坛

阅读量:590 2019-12-19 收藏本文

2019年6月8日下午,CCF上海分部在复旦大学成功举办了“人机混合智能的心智模式与特征”学术交流论坛。50余位高校师生、企业界人士和CCF会员参加了本次论坛交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戴伟辉教授、上海观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数据分析工程师钟丹阳、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钱学胜研究员作了论坛报告。本次论坛由CCF上海分部执行委员戴伟辉教授、时任CCF上海分部副主席王新教授、时任CCF上海分部执行委员彭鑫教授共同担任执行主席。

上海1


本次论坛的报告专家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戴伟辉教授作了“人机混合智能的心智模式与特征”主题报告,从2015年3月24日德国航空公司一架飞机撞击阿尔卑斯山和2019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飞机坠毁两起重大安全事故引出了人机混合智能心智模式冲突的问题,提出了神经人工智能学的新概念:“基于神经科学与智能计算相结合的系统性方法,探索人工智能的神经学机理、脑智能机制及其内在心理与外部行为规律,为人工智能的研究、设计与实现提供新理论与方法的新兴交叉学科”,倡导从六个方面展开研究:(1)人工智能的神经学机理与脑机制;(2)类脑智能与仿脑计算的理论基础;(3)人机融合心智效能的神经管理学;(4)机器智能及混合智能的风险理论;(5)机器智能及混合智能的管控方法;(6)机器智能及混合智能的设计理论。

上海2


图2 CCF上海分部执行委员戴伟辉教授作论坛主题报告

上海观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数据分析工程师钟丹阳作了“人工智能&数据安全”专题报告,从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人身安全、网络安全、隐私侵犯、法律与伦理问题六个方面阐述了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带来的安全问题,介绍了观安公司对上述安全问题的数据系统解决方案及国内外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法规政策与规范的现状,给出了人工智能的规范体系架构。

上海3


图3上海观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数据分析工程师钟丹阳作专题报告

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钱学胜研究员作了“人机混合智能增强模式与实践应用”专题报告,从人脑智能与机器智能各自的优势及弱点,阐述了人机混合智能的融合原则及设计框架,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介绍了人机混合智能增强的典型模式,以脑电EEG分析技术在影视作品的智能研发、学习教育的辅助智能增强等生动场景,展示了神经人工智能学的研究发展与应用前景。

上海4


图4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钱学胜研究员作专题报告

本次论坛还就“人机混合智能的心智效能及安全对策”展开了研讨。论坛讨论认为机器在计算智能、记忆智能、数据智能方面具有人脑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人脑在对复杂情景的高级认知理解、面向问题的综合性思维及经验知识的精准汇聚方面具有现有机器水平尚难以达到的抽象智能。然而,人脑智能系生物体智能,其个性化、非理性特征以及生理、心理状况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由此带来的人为风险,使之不能作为简单部件而纳入混合智能系统设计中。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和基因编辑技术而形成的智能生物体材料出现,机器智能的物质基础将发生重大变化,可通过其自主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挖掘、学习技术,形成关于事务的认知知识及行为反应规则,不再完全受控于人类编程所赋予的知识结构,具有其自身的心智模式特征。对人机混合智能的心智效能及其融合管理研究,将为人机混合智能的发展提供具有重要创新意义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是深入把握其智能特征与机制、解决冲突及防范风险、实现智能融合与可持续优化的关键,神经人工智能学将为上述人机融合的心智模式管理及人脑效能的最优化发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设计方法。

上海5


图5本次论坛的参加人员

本次论坛各位专家的报告,针对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人机混合智能的心智模式与特征及其安全管理、效能最优化的思路和方案,提出了神经人工智能学的新兴交叉学科概念与研究内容,激发了听众的热情关注和浓厚兴趣,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