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CCF长沙大数据智能计算前沿论坛

阅读量:368 2021-07-16 收藏本文

时间: 2021年7月17日上午9:00-11:20

线上论坛:腾讯会议 ID:481 695 143

点击链接参会:https://meeting.tencent.com/s/RlHqGU2eIv81

论坛直播网址:https://meeting.tencent.com/l/lg4k5kit785Z


论坛日程安排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

9:00-9:05

论坛开幕

9:05-9:35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库研究方向与前瞻

于戈 教授

东北大学

9:35-10:05

如何让学者更可信有效交流?——SCHOLAT研究海域实践

汤庸 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

10:05-10:35

人工智能普适化技术、平台及应用

陈刚 教授

浙江大学

10:35-11:05

认知学习:无线频谱机器学习新范式

吴启晖 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05-11:20

交流研讨


特邀报告1: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库研究方向与前瞻

报告人:于戈 教授

报告摘要:

数据库作为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的一项核心技术,为建立大数据驱动的智能系统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大数据应用和人工智能的蓬勃兴起,为数据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报告在总结国际顶级数据库专家观点的基础上,探讨当前数据库领域的研究重点和主要研究内容:数据科学、数据治理、云服务、硬件加速、数据库新应用等,最后,对数据库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报告人简介:


于戈 教授,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1982年、1986年获得东北大学计算机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日本九州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当前研究兴趣包括: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管理、数据库理论与技术、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等。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数据库专委会委员,以及系统软件专委会委员,美国ACM会员、IEEE高级会员,《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期刊编委。曾担任第五届、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组成员,《IEEE TKDE》编委,以及VLDB, ICDE, CIKM, DASFAA等多届重要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等专著和教材6部,译著4部。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省级科学技术奖9项、以及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和“中国高校青年教师奖”。


特邀报告2:如何让学者更可信有效交流?——SCHOLAT研究海域实践

报告人:汤庸 教授

报告摘要:社交网络已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但是社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人们交流提供了方便,另一个方面也会因无关信息干扰生活和工作。学者交流要求较高的可信性和有效性,主要特征是需要了解相关学术背景,开展有效交流。我们以学者科研教学的社会化协同需求为背景,设计了面向学者的社交网络(SCHOLAT),为学者及其团队(机构)等提供学术空间和交流平台服务。本报告将通过实例简要介绍SCHOLAT基本框架和功能,讨论学者网大数据、学者知识图谱以及SCHOLAT+应用生态,最后分享几个最新SCHOLAT+应用成果。

报告人简介:


汤庸 教授,学者网创始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协同计算专委主任、YOCSEF广州创建主席,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宝钢教育奖、丁颖科技奖、南粤教坛新秀、中山大学教学名师,以第一完成人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10多项省部级奖励。更多信息请见SCHOLAT个人主页:scholat.com/ytang。


特邀报告3:人工智能普适化技术、平台及应用

报告人:陈刚 教授

报告摘要: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在人脸识别、语音处理、机器翻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技术门槛高、样本获取难、开发周期长等瓶颈问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科研、医疗、工业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仍然进展迟缓。为此,报告提出了“人工智能柔性生产线”的技术思路,通过搭建人工智能普适化平台,将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智能应用搭建、行业解决方案开发解耦,使人工智能专家、应用开发者和行业专家各司其职,大幅降低沟通成本、缩短应用研发周期。目前该平台已在物质科学、智慧医疗等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

报告人简介:


陈刚 教授,博导,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委员,浙江省大数据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数据库管理系统、大数据智能计算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系统开发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近五年在CCF A类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40多篇,获VLDB 2014、VLDB 2019最佳论文奖和ICDE 2012、ICDE 2015、ICDE 2018、MM2015最佳论文提名。2017年起担任著名国际期刊IEEE TKDE编委(Associate Editor)。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7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作为学术骨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特邀报告4:认知学习:无线频谱机器学习新范式

报告人:吴启晖 教授

报告摘要:无线频谱资源是国家战略稀缺资源,电磁频谱空间已成为第六维作战空间。利用机器学习实现频谱智能管控是频谱资源高效利用和电磁致胜的核心途径。尽管该领域已有相关研究,但只是在静态频谱环境和大量频谱数据标签等理想条件下简单应用现有机器学习方法,未从无线频谱特性出发探索无线频谱信号处理与机器学习的交叉点,无法应用于实际动态复杂的电磁频谱环境。为此,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专门设立了研究无线电频谱机器学习系统项目。本研究从电磁频谱环境和任务呈现高度动态和突发性、频谱领域知识难以利用和迁移,频谱数据量多但标记样本少且质量无法保证等无线频谱内在特征出发,通过深入研究大脑学习机制,提出无线频谱机器学习新范式:认知学习。本报告将从认知学习框架、数学理论和定理、应用初探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汇报。无线频谱机器学习尚开始且日益受到重视,其理论有待不断完善和突破。


报告人简介:

吴启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IET Fellow;工信部电磁频谱空间认知动态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发表SCI论文150余篇,IEEE期刊论文1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0余篇,入选ESI工程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科学家(Scientists)世界前1%,获IEEE信号处理协会最佳青年作者等多个最佳论文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项、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国家或国防发明专利24项,提交并被采纳国际标准提案5项;主持关于“基于区块链的动态频谱共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无人机频谱认知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并将创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北斗卫星、探月工程等重大战略工程。


论坛执行主席:

毛新军教授,CCF长沙副主席。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复杂系统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校优秀教师,CCF杰出会员和曾任理事,CCF长沙分部副主席,湖南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软件工程方向的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感兴趣研究包括:群智软件工程、智能软件技术、多智能体系统等,近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SFC面向和重点、武器装备预研等课题10余项,在Springer、IGI、清华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著作、教材和书章节8部,在IEEE Trans.、ICSE、ICSMEJSEP、Information Sciences,JCST、IJSEKE、AAMAS、中国科学,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李东升教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并行与分布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首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副主任、大数据专委会委员等职。主要从事并行与分布式计算、高性能数据中心、分布式机器学习系统、数据智能处理等方面研究工作,在《中国科学》、IEEE/ACM Transactions等学术期刊以及USENIX ATC、EuroSys、IEEE INFOCOM等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主持研制的系统在国家重要领域得到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中国青年科技奖等。


郭得科教授,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络计算与系统、分布式计算与系统、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担任科技创新2030-“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重大项目专家、CCF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委会副主任。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获得2020年度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发表ACM/IEEE Transactions文章52篇,获得IEEE ICNP 2019最佳论文;以第一完成人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得中国和美国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入选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湖南省杰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