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专题 > 我与CCF > 全部文章

何万青:想象的共同体,CCF的十个瞬间

阅读量:513 2017-06-26 收藏本文

范丛丛老师第N次催我交“我与CCF”征文了,她出国前一直支持我“CCF走进高校”的活动,回来这么热心,让我一拖再拖,特别不好意思。午夜降临,静下来回忆我和CCF,特别是CCF YOCSEF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看得出我是受传统语文教育出来的吧,这种词一下冒了出来),让我再仿照一次《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的写法,来一次蒙太奇:


我记得09年在英特尔同事王涛的推荐下我加入CCF YOCSEF, 心里想着能“多听一些学术报告”,那时候纯粹是“得”,还没有理解YOCSEF“承担社会责任”的奉献文化。


我记得在英特尔high于工作和各种行业会议,偶尔按兴趣参加YOCSEF活动的时候,老主席佳俊推荐我给CCF青年精英大会作职业发展培训,于是我第一次在南京以普通委员的身份给下面的CCF参会者讲课,见识了国内计算机届最生机勃勃的青年精英。


 我记得2012年几位YOCSEF老主席云泉,佳俊鼓励下参加AC竞选,我想这还不容易吗?直到站在台上,经受YOCSEF著名的差额选举投票,答辩回答下面委员轮番轰炸的时候,才体会到在别的地方没法体会的压力和责任,当知道一起站在台上的,还有连续几年参与AC选举的兄弟,我有些忐忑不安了,后来幸运的选上,感觉有点欠着“选民”的感觉。


我记得第一次受邀去子德家里,和子德,锡霖听他刚淘到的唱片,子德说万青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认可你吗?因为你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一个外企的!深感荣幸,因为在外企工作十几年,清楚一个人如何被工作异化,讲话嵌着散装英语,不分场合的“外企Style”,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是我不喜欢的。

 

 我记得事先没有任何通知,收到email说被评为CCF最佳讲者,接着跨年得到第二次这个奖,给美国上司的月度报告里顺便提了一句,没想到激起热烈的反应,因为那时我刚刚从计算部门转到存储部门,几个美国上司你来我去说你看这个可是CCF大奖,我放他过去你要请我吃饭云云。刚开始觉得他们小题大做,后来知道那是认同CCF类似于ACM/IEEE。

 

我记得看见CCF里老教授不辞辛劳地走进高校,听杨世强教授,臧根林老师讲他们的故事。渐渐也做了CCF@U走进高校的讲师,还进一步开发演讲培训和各位老师探讨,那种切磋合作的氛围,是在任何一个组织里都没有的 - 我和管刚讲课,当时的YOCSEF主席晓生,CCF秘书长子德时儿会站起来示范或质疑,课程保持在一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气氛中起承转合。而这几年走了几十所高校,想起自己在读书,工作路上碰到的那些贵人,导师,我只是幸运地能够把曾学到的东西,传递给那些学子,希望他们未来超越。

微信截图_20170626145948

我记得和瑞雪,银和几次做论坛执行主席的合作,都是第二天举行论坛当晚第一次碰头。AlphaGo论坛那次瑞雪提前住进论坛的酒店,我们在客厅对词忙到深夜,获得年度最佳论坛后,我俩的经验总结是领奖前10分钟写的。然而讲完时下台后,有老师说你俩是不是练过,连台步都那么整齐?和银和做量子计算学术报告会,头天晚上22:30左右我俩居然在机场等出租车排队中遇上,原来都是临时赶回来。这些事情,体现了CCF兄弟姐妹的信任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用前退伍老兵资深军报记者白瑞雪同志的话讲,就叫“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YOCSEF呆久了,大约都不会否认这里有 Band of Brother那种信任。Bravo, 一青二白组合。


我记得和云泉多次做CCF 高性能专委会“高性能计算走进高校”的活动,我讲摩尔定律50周年,三体和高性能计算,云泉讲超算战略和发展中各种轶事,配合默契。有时候想,如果我坐在下面,会怎么看CCF?从学生们热烈的问题里,答案是我们都是燃灯者,在回答学生们对未来,对碎片化网络带来的困惑和迷乱的问题时,我们特别慎重。因为技艺可以重学,价值观的错误很难弥补,在黑暗中微弱需要一灯如豆,即使没有马上的答案,也引发我们一起思索正确的方向。

 

我记得在各地给CCF YOCSEF分论坛做YOCSEF文化培训的时候,我常常会引用《人类简史》,它提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讲故事的能力,创造一种思想共同体的能力息息相关。CCF YOCSEF的成员没有上下级关系,没有利益相关,严格遵守“直呼其名”的天条,无论你的社会地位和成就有多高,在这里大家都直呼其名,使得交流真正平等开放。仅这小小的一点,已经使得这个成立18年,有26个城市分论坛的思想共同体与众不同,成为计算机工作者的青年近卫军。

 

我记得几位过去的领导和我说,万青,这几年你做的最对的事之一,就是通过计算机学会做出的影响。他们说的,就是CCF YOCSEF最重要的宗旨:“承担社会责任”。一个成年人,按照YOCSEF的标准,衣食无忧,小有所成,是不是应该追求一点儿更高尚的东西,让你年轻时候愤青的初心能够保留那么一点点,做一些改变社会的努力?通过论坛对敏感话题发声,进而向负责部门建言,是CCF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做法。一次,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说:“光发出声音又改变不了什么...”,记得子德和我的回答加在一起,大意是讲: 在社会通过组织公开发声,这本身就是一种改变的行动。另一方面,一个观点,如果你不埋在心里,而是在一群人,一个组织的活动里把它说出来,那就需要一种勇气,以及你将保持和这种观点一致的行动和行为。这就是发出声音的意义,它能够改变自己,进而影响周围。


还有那么多CCF里的点滴记忆,清晰地涌上来,而夜已很深,文章已超长。读者看到本文提到的所有名字,都是直呼其名,他们有的是学界精英,有的是企业高管,有的是创业者,有的是CCF的前辈,而我们都是CCF这个思想共同体平等的一份子,CCF某种程度上成为我们精神家园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hewq
何万青,博士,CCF理事,CCF高性能专委理事,CCF YOCSEF总部副主席,CCF杰出演讲者,CCF走进高校特邀讲者,CCF青年精英大会培训讲师,CCF走进高校讲师团讲师。现为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高端技术专家。此前在360、Intel和Motorola公司分别领导云计算、高性能计算优化和手机嵌入式软件开发16年,创建英特尔高性能计算客户响应团队,支持中国超算应用11年。